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751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供电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升压电路、电磁阀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升压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锂电池供电电路能接入锂电池进行供电,不再需要时刻连接着电源线供电,大大方便充气操作的进行,实现随时随地充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充气机中。

Handheld preset inflator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held inflator preset control device comprises a microprocessor, a lithium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switch circuit, electronic circuit, solenoid valve and solenoid valve drive circuit,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lithium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respectively with a power input end of the electronic switching circuit and a power input terminal connected. The first input end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electronic switch circuit and the microproces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put end of the microprocessor through the boost circuit and then connected to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of the power input end of the microprocessor, the second output end of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drive circuit and the inpu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supplied to lithium battery by lithium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no longer needs to connect with the power supply line at any time, so that it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operation of inflatable operation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flating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inf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持充气机一般都是通过直接供电使用,使用时需要连线电源进行持续供电,使得充气时不够方便,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充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随时随地使用的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供电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升压电路、电磁阀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升压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升压芯片、第一三端稳压器和第二三端稳压器,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端和升压芯片的关断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升压芯片的转换端,所述升压芯片的转换端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的反馈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电子开关、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电压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电子开关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微处理器,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端和第三二极管阴极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至微处理器,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至微处理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第一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至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第二P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分别与电源电压端和第二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电源端和第二PMOS管的漏极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NMOS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第一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至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至电磁阀的正极输入端和高压电源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电磁阀的负极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有蜂鸣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USB接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快充模块,所述快充模块分别与USB接口和微处理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通过锂电池供电电路能接入锂电池进行供电,不再需要时刻连接着电源线供电,大大方便充气操作的进行,实现随时随地充气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的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中锂电池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中电子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中电磁阀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供电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升压电路、电磁阀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升压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输入端。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锂电池供电电路接入锂电池进行供电,所述电子开关电路进行充气机的启动控制,所述微处理器通过升压电路将电压提升至12V输出至电磁阀,并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驱动充气机中的电磁阀,从而控制充气机开启。参考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升压芯片M、第一三端稳压器U1和第二三端稳压器U2,所述升压芯片M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端和升压芯片M的关断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M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升压芯片M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至升压芯片M的转换端,所述升压芯片M的转换端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端,所述升压芯片M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M的反馈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并联后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和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并联后接在第一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并联后接在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升压芯片M采用LM27313芯片,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供电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升压电路、电磁阀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升压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锂电池供电电路、电子开关电路、升压电路、电磁阀和电磁阀驱动电路,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升压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磁阀驱动电路进而连接至电磁阀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升压芯片、第一三端稳压器和第二三端稳压器,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端和升压芯片的关断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的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升压芯片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升压芯片的转换端,所述升压芯片的转换端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所述升压芯片的反馈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后接在升压芯片的反馈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和电子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微处理器的第二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并联后接在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和地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预设式充气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电路包括电子开关、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电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巴兰仕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