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666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包括与氧气源连通的进气管、与氧弹连通的出气管、以及设置于进气管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手动换向阀和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手动换向阀的锥阀;所述手动换向阀内设置有第一进气腔、第一出气腔和第一保压腔;所述锥阀内设置有第二进气腔、第二出气腔和第二保压腔,锥阀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手动换向阀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锥阀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锥阀、定位弹簧和压力微调器预设并控制氧弹内的充气量,不需要人力看守和耗电,简单、节能、精确可靠;同时具备充气和排气功能,通过控制同一腔体内三个连接口的开闭情况可切换不同功能,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炭量热仪组件,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炭量热仪的氧弹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煤炭的发热量不仅是评价动力煤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煤质变化规律、煤炭分类的必要手段,测定煤炭的发热量可以为工业锅炉设计、燃烧设备选型以及动力用煤计价等提供理论依据,对煤炭的生产和销售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煤炭发热量的测定常用的仪器为量热仪。现有技术中的量热仪氧弹充气方案包括传统的手眼协调式的手动充气、利用气泵等充气设备的机械充气、以及利用压力传感器反馈的自动充气。前两种充气方式均不容易控制充气量,容易存在充气不足或过多的情况;第三种充气方式需要用到结构复杂、造价高昂的充气设备,增加了能耗且难以普及。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节能而又精确可靠的氧弹充气装置,就成了值得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包括与氧气源连通的进气管、与氧弹连通的出气管、以及设置于进气管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手动换向阀和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手动换向阀的锥阀;所述手动换向阀内设置有第一进气腔、第一出气腔和第一保压腔;所述锥阀内设置有第二进气腔、第二出气腔和第二保压腔,锥阀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手动换向阀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锥阀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腔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出气腔设置有第四连接口、第五连接口以及第六连接口;所述第一保压腔设置有第七连接口、第八连接口以及第九连接口;所述第二进气腔设置有第十连接口、第十一连接口以及第十二连接口;所述第二出气腔设置有第十三连接口、第十四连接口以及第十五连接口;所述第二保压腔设置有第十六连接口、第十七连接口以及第十八连接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封闭;所述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连通,第四连接口封闭;所述第七连接口、第八连接口以及第九连接口均封闭;所述第十连接口与第十一连接口连通,第十二连接口封闭;所述第十四连接口与第十五连接口连通,第十三连接口封闭;所述第十六连接口、第十七连接口以及第十八连接口均封闭。控制各连接口的开闭情况可实现不同功能,简洁方便。优选的,所述锥阀上还设置有压力微调器。优选的,本技术的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还包括进气压力表、压力调节阀、出气压力表以及安全阀;所述进气压力表以及压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出气压力表和所述安全阀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通过锥阀、定位弹簧和压力微调器预设并控制氧弹内的充气量,不需要人力看守和耗电,简单、节能、精确可靠;2、同时具备充气和排气功能,通过控制同一腔体内三个连接口的开闭情况可切换不同功能,简单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手动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锥阀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氧气源;2、进气压力表;3、压力调节阀;4、手动换向阀;5、锥阀;6、安全阀;7、出气压力表;8、氧弹;9、第一进气腔;10、第一出气腔;11、第一保压腔;12、第二进气腔;13、第二出气腔;14、第二保压腔;15、定位弹簧;16、压力微调器;17、第一连接口;18、第二连接口;19、第三连接口;20、第四连接口;21、第五连接口;22、第六连接口;23、第七连接口;24、第八连接口;25、第九连接口;26、第十连接口;27、第十一连接口;28、第十二连接口;29、第十三连接口;30、第十四连接口;31、第十五连接口;32、第十六连接口;33、第十七连接口;34、第十八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包括与氧气源1连通的进气管、与氧弹8连通的出气管、设置于进气管上的控制器、进气压力表2、压力调节阀3、出气压力表7以及安全阀6;所述进气压力表2以及压力调节阀3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出气压力表7和所述安全阀6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上。所述控制器包括手动换向阀4和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手动换向阀4的锥阀5;所述手动换向阀4内设置有第一进气腔9、第一出气腔10和第一保压腔11;所述锥阀5内设置有第二进气腔12、第二出气腔13和第二保压腔14,锥阀5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簧15和压力微调器16。所述手动换向阀4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锥阀5与所述出气管18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腔9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7、第二连接口18以及第三连接口19;所述第一出气腔10设置有第四连接口20、第五连接口21以及第六连接口22;所述第一保压腔11设置有第七连接口23、第八连接口24以及第九连接口25;所述第二进气腔12设置有第十连接口26、第十一连接口27以及第十二连接口28;所述第二出气腔13设置有第十三连接口29、第十四连接口30以及第十五连接口31;所述第二保压腔14设置有第十六连接口32、第十七连接口33以及第十八连接口34。所述第一连接口17与第二连接口18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19封闭;所述第五连接口21和第六连接口22连通,第四连接口20封闭;所述第七连接口23、第八连接口24以及第九连接口25均封闭;所述第十连接口26与第十一连接口27连通,第十二连接口28封闭;所述第十四连接口30与第十五连接口31连通,第十三连接口29封闭;所述第十六连接口32、第十七连接口33以及第十八连接口34均封闭。将压力调节阀3压力设定为0.45MPa,氧弹8可自排废气。通过手动换向阀4控制气流流向:中位工作时,第一保压腔11连入管路,气流由氧气源1进入第七连接口23,由于第七连接口23和第八连接口24均被封堵,氧弹8内气体在第八连接口24处被封堵不能进入第一保压腔11,气流通路被截断,从而实现氧弹8内气体保压;上位工作时,氧气源1为氧弹8充气,此时第一进气腔9连入管路,气流由氧气源1经过第一连接口17进入第一进气腔9,进而从第二连接口18排出并经由锥阀5进入氧弹为氧弹充气;下位工作时,第一出气腔10连入管路,与氧气源1连通的第四连接口20为封堵状态,与氧弹8连通的第五连接口21与第六连接口22连通,第六连接口22为开启状态且与外界连通,氧弹8内的废气经由第五连接口21、第六连接口22排出外界,从而达到排气的效果。通过定位弹簧15预设锥阀5内的压力标准,此时第二进气腔12的第十连接口26与第十一连接口27连通于手动换向阀4并与氧弹8连通。氧气源1为氧弹8充气过程中,若氧弹8内压力高于锥阀5预设压力标准,过高的气压会驱动锥阀5移动,迫使定位弹簧15发生形变,使得第二保压腔14进入工作状态,第二保压室14的第十六连接口22与手动换向阀4连通,第二保压室14的第十七连接口23与氧弹8连通,由于第十六连接口22和第十七连接口23均封闭,也就实现了锥阀5的自动换向,切断进入氧弹8的气流,停止充气;若氧弹8内的压力低于预设标准,过低的气压会驱动锥阀5反向移动,迫使定位弹簧15发生形变,实现锥阀4自动换向,第二进气腔进入工作状态,第十连接口26与第十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包括与氧气源连通的进气管、与氧弹连通的出气管、以及设置于进气管上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手动换向阀和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手动换向阀的锥阀;所述手动换向阀内设置有第一进气腔、第一出气腔和第一保压腔;所述锥阀内设置有第二进气腔、第二出气腔和第二保压腔,锥阀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手动换向阀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锥阀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包括与氧气源连通的进气管、与氧弹连通的出气管、以及设置于进气管上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手动换向阀和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手动换向阀的锥阀;所述手动换向阀内设置有第一进气腔、第一出气腔和第一保压腔;所述锥阀内设置有第二进气腔、第二出气腔和第二保压腔,锥阀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手动换向阀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锥阀与所述出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炭量热仪氧弹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腔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出气腔设置有第四连接口、第五连接口以及第六连接口;所述第一保压腔设置有第七连接口、第八连接口以及第九连接口;所述第二进气腔设置有第十连接口、第十一连接口以及第十二连接口;所述第二出气腔设置有第十三连接口、第十四连接口以及第十五连接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佳宇惠希东郭合颜袁晓鹰田发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