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589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包括左锁体与右锁体,两者均包括底板、盖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上的转盘、及下端上下活动贯穿于盖板中的第一锁芯机构与第二锁芯机构,第一锁芯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中空骨架、分别插入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滑杆与第一铁芯、及分别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的第一弹簧与第一挡圈;第二锁芯机构包括第二外壳、第二中空骨架、分别插入第二中空骨架中的第二滑杆与第二铁芯、连接于第二滑杆下端的滑杆头、及套设于第二滑杆与滑杆头外侧的第二弹簧;转盘边缘具有若干半锁钩凸起部,在转盘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插孔及若干第二插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锁定与解锁功能,动作迅速且精准,灵敏度高,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锁,尤其涉及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技术介绍
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为了保护共享雨伞,使更多的人们得到便利,需要为共享雨伞加上电子锁,当人们需要使用时,解锁即可,当人们使用后,再锁定在指定的公共场所即可。电子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使用非机械钥匙如密码、随机码、二维码、指纹设别、虹膜设别、磁卡、射频卡、TM卡等作为用户识别ID而实现锁的开闭,是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由于其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可适用于共享雨伞。然而传统的电子锁,由于内部结构设计得不大合理,导致开启与关闭灵敏度低,易出现故障,使用不便,不实用,且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实现对共享雨伞自动锁定与解锁的功能,结构设计合理,锁定与解锁动作迅速且精准,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从整体上提高共享雨伞专用锁的性能。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共享雨伞专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

【技术保护点】
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左锁体与一右锁体,且该左锁体与右锁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底板、盖合于底板上的一盖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盖板下方的一转盘、及分别设置于盖板上且下端上下活动贯穿于盖板中的一第一锁芯机构与一第二锁芯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芯机构包括第一外壳、连接于第一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一中空骨架、从下端穿过第一外壳并插入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滑杆、固定于第一外壳上端且插入于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铁芯、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位于第一外壳下端的第一弹簧、及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横向穿出第一弹簧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二锁芯机构包括第二外壳、连接于第二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二中空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左锁体与一右锁体,且该左锁体与右锁体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底板、盖合于底板上的一盖板、转动设置于底板上且位于盖板下方的一转盘、及分别设置于盖板上且下端上下活动贯穿于盖板中的一第一锁芯机构与一第二锁芯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芯机构包括第一外壳、连接于第一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一中空骨架、从下端穿过第一外壳并插入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滑杆、固定于第一外壳上端且插入于第一中空骨架中的第一铁芯、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位于第一外壳下端的第一弹簧、及套设于第一滑杆外侧且横向穿出第一弹簧的第一挡圈;所述第二锁芯机构包括第二外壳、连接于第二外壳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第二中空骨架、从下端穿过第二外壳并插入第二中空骨架中的第二滑杆、连接于第二滑杆下端的滑杆头、固定于第二外壳上端且插入于第二中空骨架中的第二铁芯、及套设于第二滑杆与滑杆头外侧且位于第二外壳下端的第二弹簧;所述转盘边缘具有向宽度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若干半锁钩凸起部,该转盘的中心点偏离底板的中心位置处安装,使转盘的其中一半锁钩凸起部凸出于底板一侧外部,在该转盘上表面开设有供第一滑杆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一插孔、及供滑杆头下端插入的若干第二插孔,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与半锁钩凸起部三者分别一一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锁体与右锁体呈180°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头主要由一凸台、及设置于凸台下端的一滑杆插入部组成,该滑杆插入部下端一侧具有一外圆弧面,该第二插孔内壁上具有与滑杆插入部的外圆弧面相对应的一内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共享雨伞专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一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供第一锁芯机构下部活动的第一限位座、及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供第二锁芯机构下部活动的第二限位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座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的一第一支撑框架、及设置于支撑板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框架中的第一限位筒,该第一限位筒中心轴方向上开设有一第一活动槽,在该第一活动槽底部开设有贯穿至支撑板下端面的一第一贯穿孔,在该支撑板下端面且位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晟磁电磁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