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冈均专利>正文

从含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9134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从含有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系将担子菌类种菌接种在以蔗渣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压榨含所得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得到清澄的榨汁液(i),并且,往分离出了榨汁液(i)的、含菌丝体的固体残渣成分中加入水和酶,在将温度保持在30~60℃的同时,进行搅拌,使菌丝体细胞壁溶解,然后,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由此得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ii)。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短时间内高收率地从菌丝体和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从含担子菌类菌丝体的培养基中短时间、高收率地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长久以来,香蕈(口菌)、香菇(松蕈)、火菇(枸菌)等担子菌类的蘑菇为人们所食用,其中,属担子菌类多孔菌科的蘑菇作为中药为人们所重用。另一方面,已有各种从这些担子菌类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79年第46859号公开了一种主要是将担子菌类接种至由蔗渣制成的培养基中,繁殖菌丝后,压榨该菌丝体繁殖培养基,获取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的制造方法。关于该方法中使用的作为培养基的蔗渣自身的效用,例如,在冈舍已氏等的论文〔“植物多糖の抗腫痬作用(バガス多糖体の分留法と抗腫瘤作用)”,GANN,39号,35~42页,1968年2月刊〕中记载了下述发现从蔗渣多糖体的粗末得到的分馏物中含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少量的葡萄糖,将该分馏物静注,结果发现,对移植至小鼠皮下的Sarcomal 180(肉瘤,恶性肿瘤)的成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摄取蔗渣成分,有望产生保健效果。但上述公报记载的方法存在分离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低,需要烦琐的浓缩操作,提取效率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先前的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87年第34123号中提出了“一种从火菇菌丝体和蔗渣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以蔗渣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火菇菌,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将含所得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分拆,使12筛目过筛物在30%(重量)以下,往该拆开的固体培养基加入水和一种或多种选自纤维素酶、蛋白酶或葡糖苷酶的酶,并将上述固体培养基在酶的存在下粉碎或捣碎,使蔗渣纤维的至少70%(重量)以上为12筛目过筛物,然后加热至95℃,由此使酶失活且灭菌。”此外,在日本专利审定公报1985年第23826号中,本专利技术者提出了一种制造保健饮料的方法,该方法除不使用香蕈作为接种菌外,其余与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87年第34123号记载的方法相同。还有,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84年第5355号(日本专利审定公报1992年第35149号)、日本专利公开公报1984年第5356号(日本专利审定公报1992年第6171号)中,本申请人提出了使用灵芝制造保健饮料的方法。根据本申请人提出的这些方法,可从上述菌丝体(火菇菌丝体、香蕈菌丝体或灵芝菌丝体)和蔗渣培养基中高浓度地提取有用成分。然而,使用这些方法时,从提取效率等角度出发,通常,加入了酶的固体培养基的捣碎·搅拌处理需在30~50℃加热的条件下进行,酶失活处理需在加热至95℃的条件下进行,而灭菌处理也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即,需要进行多次加热处理。本专利技术者为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率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将含增殖了的担子菌类的菌丝体的蔗渣培养基压榨,并分离成含菌丝体的固体成分和榨汁液后,对该含菌丝体的固体成分进行特殊处理,或将含增殖了的担子菌类的菌丝体的蔗渣培养基分拆,并在特定条件下使特定酶类与该含菌丝体的蔗渣培养基接触(作用),然后,加热所得的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在使上述酶类失活的同时,进行灭菌,由此可从担子菌类菌丝体和蔗渣固体培养基中高效率地提取β-葡聚糖等有用成分,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在题为“新細胞壁溶解酵素たついて”(岛田伸--郎著,New Food Industry Vo1.28,No.8(1986))的论文中记载用该“Fanselase”〔(株)Yakult总公司的酶试剂的商品名〕的2%溶液(pH5.6),在30℃的温度条件下,对将蘑菇类的侧耳属真菌、火菇完全培养而得的菌体处理1或2小时,由此产生原生质体,以及从香蕈也可产生原生质体。然而,在该论文中,对如何高效率地从担子菌类菌丝体和蔗渣固体培养基中提取β-葡聚糖等有用成分则未提供任何启示。实际上,若在上述条件下将上述菌体与“Fanselase”这样长时间地接触,是不能从担子菌类菌丝体和蔗渣固体培养基中高效率地提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β-葡聚糖等有用成分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该方法可短时间、高收率地从菌丝体和培养基中得到有用成分。本专利技术的从含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的第1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担子菌类种菌接种在以蔗渣(bagasse)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压榨含所得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得到清澄的榨汁液(i),并且,往分离出了该榨汁液(i)的、含菌丝体的固体残渣成分(固体成分)中加入水和酶(最好是含有菌丝体细胞壁溶解酶的酶类),在将温度保持在30~60℃的同时,进行搅拌,使菌丝体细胞壁溶解(分解),然后,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由此得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ii)。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最好将上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进一步固液分离(如压榨、离心分离)后,将所得分离液如上所述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担子菌类种菌接种在以蔗渣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压榨含所得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得到榨汁液(i),并且,将分离出了该榨汁液(i)的、含菌丝体的固体残渣成分分拆,往该拆开的固体残渣成分中加入水和酶(最好是含有菌丝体细胞壁溶解酶的酶类),在将温度保持在30~60℃的同时,将上述固体成分粉碎和捣碎,使菌丝体细胞壁溶解,然后,(将根据需要又进行了固液分离处理后得到的分离液)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由此得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ii)。本专利技术的第3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担子菌类种菌接种在以蔗渣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将所得的含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分拆,于30~60℃的温度使拆开的固体培养基与含β-1,3-葡聚糖酶的溶液(a)接触1~65分钟,使菌丝体细胞壁溶解,然后,将所得的含有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在该第3种方法中,对于固体培养基1kg,以加入浓度为0.01~0.1%(重量)的酶溶液(a)100~2000ml为宜。此外,上述固体培养基与酶溶液(a)的接触宜通过将上述拆开的固体培养基浸渍于上述酶溶液(a)中来进行。在该第3种方法中,将上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先固液分离后,宜将所得的分离液如上所述加热至95℃,使酶失活并同时灭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或第2方法中,上述酶宜含β-1,3-葡聚糖酶,最好除β-1,3-葡聚糖酶外,还含有壳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多种(如含Fanselase的溶液)。在第3种方法中,最好除β-1,3-葡聚糖酶外,还含有壳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上述担子菌类真菌宜是香蕈、火菇、灵芝、Grifola frondosa(一种多孔菌)中的任一种,最好是灵芝、Grifola frondosa中的任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第1~3方法的任一种,可在短时间内高收率地从含担子菌类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根据上述第1~2方法,可得到含有担子菌类真菌的细胞壁分解物的溶液,即,可得到含有高浓度的具有抗肿瘤效果和抗病毒效果的β-葡聚糖等、尤其是含有具有优异抗肿瘤效果的细胞壁溶解物的溶液(分离液)。而且,在这些方法中,进行酶失活、灭菌的热处理工序仅需在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从含有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提取有用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担子菌类种菌接种在以蔗渣为主料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使菌丝体增殖,压榨含所得菌丝体的固体培养基,得到清澄的榨汁液(i),并且, 往分离出了榨汁液(i)的、含菌丝体的固体残渣成分中加入水和酶,在将温度保持在30~60℃的同时,进行搅拌,使菌丝体细胞壁溶解, 然后,加热至95℃,使上述酶失活,并同时灭菌,由此得到含细胞壁溶解物的混合液(ii)。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冈均
申请(专利权)人:长冈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