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857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多个触控电极块组,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多个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类触控走线、第二类触控走线和第三类触控走线,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同层设置;触控电极块通过第一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与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均电连接至同一个触控电极块;第三类触控走线在阵列基板的正投影位于两个相邻触控电极块之间;触控走线组向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组的任一触控电极块的正投影的线段数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rray substrate, a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a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The array substrate includes a display area and a non display area; a plurality of touch electrode block,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ouch electrode block; a plurality of touch go lin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touch line, second line and third touch touch line, the first line and the second touch touch line with the touch electrode layer is arranged; block by the first touch l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integrated control unit, the first touch connected with third touch line electrical wiring and second touch lin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touch electrode block; third touch line in the projection array substrat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touch electrode block; equal to the number of lines go touch line corresponding to the touch electrode block any touch electrode block is projec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display effect and touch sensi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触控显示面板
中,相对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寿命长、透光率高、可以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近年来,显示器件的厚度越来越薄,而显示器的触控性能不够良好则成了限制其发展的一大缺陷。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块,每个触控电极块分时复用为触控感应电极和公共电极,每个电极块通过触控走线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分时传输触控信号和公共电压信号。但是,为了降低开口率,触控走线通常设置的都比较窄,因此电阻值较大,使得远离集成控制单元端的触控电极块与靠近集成控制单元端的触控电极块相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延迟,从而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m个触控电极块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在显示区,每一触控电极块组包括n个触控电极块,触控电极块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多个触控走线组,一触控电极块组对应设置一触控走线组,一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类触控走线,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一触控电极块通过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走线通过一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一第二类触控走线靠近集成控制单元的一端,与一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均电连接至同一个触控电极块;至少一第三类触控走线在垂直于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相邻触控电极块之间;触控走线组向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组中的任意一触控电极块的正投影的线段数相等。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任意一种阵列基板,还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又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将同层设置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同一触控电极块,并通过第三类触控走线将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能够通过触控走线部分并联的方式,提高触控走线的利用率,降低远离集成控制单元端的触控电极块的触控走线的电阻值,使整个阵列基板的触控电极块到集成控制单元之间的触控走线的电阻值差异降低,从而使信号在整个阵列基板中的传输时间趋于一致,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艺的复杂性并且不需额外占用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图8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10沿B-B'、C-C'和D-D'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图10沿B-B'、C-C'和D-D'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图10沿B-B'、C-C'和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图10沿B-B'、C-C'和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图10沿B-B'、C-C'和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图16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图20沿B-B'、C-C'和D-D'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图20沿B-B'、C-C'和D-D'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图20沿B-B'、C-C'和D-D'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图1是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阵列基板01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多个触控电极块4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成矩阵排列,触控电极块40通过触控走线50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30。如图1所示,每一条触控走线50贯穿一列触控电极块40,即全部的触控走线50从阵列基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且中间不中断。虽然这样的走线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艺的复杂性以及避免触控走线50可见的问题,但是在触控阶段以及显示阶段,只有过孔70到集成控制单元30之间的触控走线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而过孔70到远离集成控制单元30一端的触控走线50并没有得到利用,造成部分触控走线50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占用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更重要的是,远离集成控制单元端的触控电极块与靠近集成控制单元端的触控电极块相比,触控走线的有效长度更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延迟,从而进一步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灵敏度。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阵列基板02的每一触控电极块40均电连接有两条触控走线50,且该两条触控走线50在靠近集成控制单元30的非显示区20电连接,之后连至集成控制单元30。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相较于采用一条触控走线传输信号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m个触控电极块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显示区,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包括n个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多个触控走线组,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对应设置一所述触控走线组,一所述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类触控走线,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一所述触控电极块通过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通过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一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靠近所述集成控制单元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均电连接至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至少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块之间;所述触控走线组向其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组中的任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正投影的线段数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m个触控电极块组,沿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显示区,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包括n个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多个触控走线组,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对应设置一所述触控走线组,一所述触控走线组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类触控走线和第二类触控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类触控走线,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一所述触控电极块通过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集成控制单元;至少一条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通过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至一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靠近所述集成控制单元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均电连接至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块;至少一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个相邻所述触控电极块之间;所述触控走线组向其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组中的任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正投影的线段数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块复用为公共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块通过第一类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块通过第二类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类过孔到所述集成控制单元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类过孔到与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第一类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走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的距离为L',所述触控电极块到所述集成控制单元的距离为L",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所述距离L和所述距离L'均随所述距离L"的减小而依次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当n为偶数,且n≥4时,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所述第1个至第n/2个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减,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增,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异层设置;或,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增,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减,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异层设置;当n为奇数,且n≥5时,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所述第1个至第(n+1)/2个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减,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增,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异层设置;或,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增,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的所述距离L'依次递减,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异层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当n为偶数,且n≥4时,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第1个至第n/2个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第一类过孔和所述第二类过孔以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当n为奇数,且n≥5时,同一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第1个至第(n-1)/2个所述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第一类过孔和所述第二类过孔以所述触控电极块组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的方式分布,所述对称轴沿第二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扫描线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数据线,相邻的两条所述扫描线和相邻的两条所述数据线所限定的区域为子像素区域,所述子像素区域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所述阵列基板设置有栅极金属层、源漏极金属层、像素电极层、公共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块复用为公共电极,每一所述触控电极块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方向上的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子像素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类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类触控走线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类触控走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浩刘金娥孔祥建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