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795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气压检测中减少异物的影响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液体喷射头(31),其通过对在输送路径(19)上被输送的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抽吸机构(38),其对液体喷射头(31)内的液体进行抽吸;气压检测部(40),其具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47),并对气压进行检测;控制部(100),其基于气压检测部(40)所检测出的气压值而对抽吸机构(38)的动作进行控制。气压检测部(40)被配置于输送路径(19)的外侧,且被配置于与输送路径(19)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Liquid e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射装置于2016年9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75294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援引的方式被合并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存在有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在作为维护动作而对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内进行抽吸的情况下,根据使用场所的气压而对抽吸动作的条件进行变更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当对气压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利用大气压时,需要使传感器内部向大气开放。但是,存在有如下课题,即,如果尘埃或液滴的细小的雾沫等的异物与大气一起流入到传感器内,则将无法正确地进行检测。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1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气压检测中减少异物的影响的液体喷射装置。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通过对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介质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抽吸机构,其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进行抽吸;气压检测部,其具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并对气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气压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值而对所述抽吸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气压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且被配置于与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较高的位置处。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对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俯视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气压检测部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抽吸机构的抽吸特性与标高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为表示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进行俯视观察时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对图5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侧视观察时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改变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为,例如通过向纸张等的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箱状的筐体12、相对于筐体12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的上盖13、和相对于相同的筐体12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的前盖14。上盖13以及前盖14通过分别被转动至预定的角度,从而被配置在与筐体12重叠的关闭位置和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上。筐体12具有将介质S导入的导入口15以及将介质S排出的排出口16。导入口15在将上盖13配置于打开位置时被露出。被配置于打开位置的上盖13对插入到导入口15中的介质S进行支承。排出口16在将前盖14配置于打开位置时被露出。被配置于打开位置的前盖14对从排出口16排出的介质S进行接收。在筐体12中,将导入口15所开口的外壁称为上壁21,将以与上壁21实质平行的方式被配置的外壁称为底壁22,将排出口16所开口的外壁称为前壁23,将以与前壁23实质平行的方式被配置的外壁称为后壁24。此外,在筐体12中,将与上壁21、底壁22、前壁23以及后壁24交叉的一对外壁称为侧壁25、26。而且,在筐体12中,有时将上壁21侧称为顶面侧,将底壁22侧称为底面侧。在上壁21的表面侧(顶面侧)配置有操作部17和显示部18,所述操作部17用于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1的操作,所述显示部18用于对操作部17的操作结果或液体喷射装置11的动作状况等进行显示。在前壁23上,例如可以在靠近上壁21以及侧壁25的位置处设置用于插入对图像数据等的信息进行存储的卡片状的存储介质的卡槽23a,或者设置用于插入授受信息的USB电缆等的连接器的插入口23b等。在上壁21的背面侧,在靠近前壁23以及侧壁25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部100,所述控制部100由以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1所具备的各种机构的控制的方式而设计的电路基板构成。如图2所示,在筐体12内配置有:输送路径19,其从导入口15朝向排出口16延伸;支承部件27,其对沿着输送路径19而被输送的介质S进行支承;液体喷射头31,其通过向被支承部件27所支承的介质S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滑架33,其对液体喷射头31进行保持并往复移动。在筐体12内架设有用于对滑架3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向轴34。此外,液体喷射装置11在例如靠近由电路基板构成的控制部100的位置处,具备对气压(绝对压力)进行检测的气压检测部40。气压检测部40在筐体12内被配置于输送路径19的外侧、且被配置于与输送路径19相比较高的位置处。液体喷射头31具有将液体以液滴的形式进行喷射的多个喷嘴32。液体喷射头31将筐体12的长边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端侧(在图2中为右端侧)作为初始位置而交替地进行如下动作,即,从初始位置朝向长边方向上的第二端侧(在图2中为左端侧)的前进移动、和从第二端侧朝向初始位置的返回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头31喷射液体的方向称为喷射方向,将在支承部件27上从导入口15朝向排出口16输送介质S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将液体喷射头31的前进移动方向称为扫描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方向为铅直下方。在筐体12内部,在初始位置附近处设置有用于实施液体喷射头31的维护的维护机构35。维护机构35具备:被配置于与初始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盖36、经由抽吸管37而与盖36连接的抽吸机构38、和使盖36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机构39。升降机构39使盖36在压盖位置、和与压盖位置相比靠近底壁22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如果在液体喷射头31位于初始位置时盖36移动至压盖位置,则盖36形成喷嘴32开口的封闭空间,从而对喷嘴32的干燥进行抑制。如此,将通过盖36而形成喷嘴32开口的封闭空间的情况称为“压盖”。在不喷射液体的电源断开时等,液体喷射头31移动至初始位置,盖36移动至压盖位置并进行压盖。当盖36从压盖位置移动到避让位置时,压盖被解除。抽吸机构38为,例如由如下的管泵等组成的抽吸泵,所述管泵通过按压部件在将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管压溃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产生抽吸力。如果在压盖时抽吸机构38被驱动,则封闭空间会被减压而成为负压。由此,可执行通过喷嘴32而使液体从液体喷射头31被排出的抽吸清洗。通过抽吸机构38而对液体喷射头31内的液体进行抽吸的抽吸清洗,在于液体喷射头31内混入气泡等从而产生了液体的喷射不良等情况下,作为用于解除喷射不良的维护动作而被实施。此外,作为用于解除喷射不良的维护动作,有时也实施液体喷射头31朝向位于避让位置的盖36而喷掉液滴的冲洗。接下来,对气压检测部40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如图3所示,气压检测部40具备基板41和位移层43,所述位移层43在其与基板41之间具有真空的空洞部42。位移层43面向空洞部42的部分较薄,并且成为能够进行挠曲位移的位移部43a。此外,气压检测部40具备对位移部43a的位移进行检测的传感器44、和形成空间部45的通气层46,其中,所述空间部45与空洞部42通过位移部43a而被划分。而且,在通气层46上设置有将空间部45与大气连通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通气口47。传感器44为例如应变计。而且,当通过通气口47而与大气连通的空间部45的压力(大气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与空洞部42内产生了压力差时,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位移部43a将进行挠曲位移。于是,传感器44对位移部43a的位移进行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通过对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介质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抽吸机构,其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进行抽吸;气压检测部,其具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并对气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气压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值而对所述抽吸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气压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且被配置于与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8 JP 2016-175294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通过对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介质喷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抽吸机构,其对所述液体喷射头内进行抽吸;气压检测部,其具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并对气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气压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气压值而对所述抽吸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气压检测部被配置于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且被配置于与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较高的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检测部以所述通气口朝向所述输送路径的外侧开口的方式被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筐体,其具有排气口,并且所述筐体对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所述气压检测部进行收纳;排气风扇,其通过所述排气口而将所述筐体内的气体向所述筐体的外部进行排气,在所述筐体内,所述气压检测部被配置在与所述排气风扇相比远离所述排气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腰太郎樋沢俊一东上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