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711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0)具备具有收容部(16)的插座壳体(11)以及连接于插头端子(52)的插座端子(12)。收容部(16)包含第1主内壁面(17)、第2主内壁面(18)以及第1端内壁面(19)。第1端内壁面(19)的至少一部分为Y轴方向上相隔宽度HR逐渐变窄的第1插座导引面(19a、19b)。第1插座导引面(19a、19b)规制插头连接器(50)的移动,以插头连接器(50)的轴线方向与收容部(16)的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插头连接器(50)。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device. The socket connector (10)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socket shell (11) with a receptacle (16) and a socket terminal (12) connected to the plug terminal (52). The collection unit (16) consists of first main inner wall surfaces (17), second main inner wall surfaces (18), and the first end inner wall surface (19).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end inner wall surface (19) is the first socket guide surface (19a, 19b) which is gradually narrowed by the width of the spacer in the Y axis. First, the socket guide surface (19a and 19b) regulate the movement of the plug connector (50). The plug connector (50) is guided by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plug connector (50) and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receiving part (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185541号公报中,揭示出将印刷配线衬底(以下,也简称为“衬底”)彼此相互电连接的连接器装置。这种连接被称为所谓的衬底对衬底(板对板:Boardtoboard)连接。连接器装置包含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安装在衬底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于安装在另一衬底的插座连接器。通过该嵌合,衬底彼此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将具有如上所述的连接器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组装的作业包括将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分别安装在衬底的作业、以及在进行安装的步骤之后使安装在衬底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此处,如果为了进行嵌合而使这些衬底相互对置,那么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会被衬底遮挡。因此,作业者有时无法目视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因此,作业者无法通过目视来进行嵌合作业。因此,作业者摸索着使插头连接器嵌合在插座连接器。因为该原因,导致难以提高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的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一种能够提高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的效率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1]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是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将多个对方端子以在第1方向上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对方主体的对方连接器进行插拔。电连接器具备:绝缘性主体,具有能够供对方连接器插拔且沿第2方向延伸的凹陷状的收容部;以及主体端子,在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收容部的状态下电连接于对方端子。收容部包含:一对主壁面,以沿着第2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多个主体端子,沿着第2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第1端壁面,在一对主壁面的一端侧将一主壁面与另一主壁面连接;以及第2端壁面,在一对主壁面的另一端侧将一主壁面与另一主壁面连接。第1端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1导引区域,该第1导引区域在一对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且在第2方向上随着从第2端壁面朝向第1端壁面,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第1导引区域是在将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收容部时对方主体的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规制对方连接器在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移动,以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与收容部的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对方连接器。在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与电连接器的第2方向一致。因此,为了使对方连接器嵌合在电连接器,需要在使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与电连接器的第2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将对方连接器插入到电连接器。在起初相互远离的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中,可能存在将对方连接器的对方主体的端部插入到电连接器的收容部时,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相对于电连接器的第2方向偏移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对方连接器无法嵌合在电连接器。此处,对方连接器的端部与构成电连接器的收容部的任一壁面接触。根据该接触,规制对方连接器的移动。例如,在对方连接器与主壁面接触的情况下,限制对方连接器向主壁面的对置方向的移动。换句话说,对方连接器能够沿着第2方向移动。能够沿着第2方向移动的对方连接器迅速到达第1端壁面。在第1端壁面的第1导引区域中,也限制对方连接器向主壁面的对置方向的移动。换句话说,对方连接器能够沿着第1端壁面中的第1导引区域移动。第1导引区域在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这样一来,对方连接器在与第1导引区域接触的状态下移动时,对方连接器的移动被限制为向相对于第2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该向倾斜交叉的方向的移动具有向相对于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成分。因此,即便起初对方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偏移,对方连接器也一边与第1导引区域接触,一边移动。根据该移动,对方连接器的位置以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逐渐与电连接器的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不断被修正。也就是说,通过对方连接器在与第1导引区域接触的状态下移动,将对方连接器的位置逐渐修正为可嵌合的位置。于是,最终成为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与电连接器的第2方向一致的状态。由此,对方连接器可嵌合在电连接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即便起初对方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的位置为无法嵌合的情况,也能够将对方连接器的位置修正为可嵌合的位置。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能够提高使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的效率。[2]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第2端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2导引区域,该第2导引区域在一对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且在第2方向上随着从第1端壁面朝向第2端壁面,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也可为,第2导引区域是在将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收容部时对方主体的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规制对方连接器在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移动,以对方连接器的第1方向与收容部的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对方连接器。根据该构成,在使将对方连接器与主壁面接触的对方连接器向收容部的任一端部侧移动的情况下,对方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的位置被修正为可嵌合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使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的效率。[3]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第1端壁面以及第2端壁面呈平面状。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相对于向第2方向的移动量而言的对方连接器的向对置方向的移动量为所期望的固定值。[4]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第1端壁面以及第2端壁面呈曲面状。根据该构成,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相对于第2方向的斜率根据区域内的位置而变化。因此,能够使对方连接器的向对置方向的移动量相对于向第2方向的移动量的比率发生变化。[5]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包含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部分。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的表面强度。由此,与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接触的对方连接器能够一边掠过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一边移动。[6]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在第1端壁面中的对置部分的每一个以及第2端壁面中的对置部分的每一个包含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部分。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第1端壁面中的对置部分各自的表面强度。另外,能够提高第2端壁面中的对置部分各自的表面强度。[7]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中,也可为,收容部包含承收对方连接器的开口。也可为,开口是由一对主壁面的端缘、第1端壁面的端缘、以及第2端壁面的端缘所形成。也可为,主体具有第1倒角部及第2倒角部的至少一个,该第1倒角部与第1端壁面的端缘所包含的第1导引区域的端缘连续,该第2倒角部与第2端壁面的端缘所包含的第2导引区域的端缘连续。当俯视对方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时,可能存在对方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偏移的情况。根据该偏移,可能存在产生电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的物理性干涉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无法使对方连接器插入到电连接器的收容部。在对方连接器与第1倒角部以及第2倒角部接触的状态下使对方连接器移动。这样一来,对方连接器沿着第1倒角部以及第2倒角部的表面移动。然后,对方连接器最终到达与第1倒角部以及第2倒角部连续的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在对方连接器到达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之后,对方连接器能够沿着第1导引区域以及第2导引区域向收容部移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即便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的起初的位置为无法嵌合的情况,也能够将对方连接器相对于电连接器的位置修正为可嵌合的位置。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能够提高使对方连接器与电连接器相互嵌合的作业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将多个对方端子以在第1方向上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对方主体的对方连接器进行插拔,且具备:绝缘性主体,具有能够供所述对方连接器插拔且沿第2方向延伸的凹陷状的收容部;以及主体端子,在所述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电连接于所述对方端子;且所述收容部包含:一对主壁面,以沿着所述第2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主体端子,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第1端壁面,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一端侧将一所述主壁面与另一所述主壁面连接;以及第2端壁面,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另一端侧将一所述主壁面与另一所述主壁面连接;且所述第1端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1导引区域,该第1导引区域是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随着从所述第2端壁面朝向所述第1端壁面,所述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所述第1导引区域是在将所述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时所述对方主体的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规制所述对方连接器在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移动,以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所述对方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7 JP 2016-1747761.一种电连接器,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将多个对方端子以在第1方向上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对方主体的对方连接器进行插拔,且具备:绝缘性主体,具有能够供所述对方连接器插拔且沿第2方向延伸的凹陷状的收容部;以及主体端子,在所述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电连接于所述对方端子;且所述收容部包含:一对主壁面,以沿着所述第2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主体端子,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对置;第1端壁面,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一端侧将一所述主壁面与另一所述主壁面连接;以及第2端壁面,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另一端侧将一所述主壁面与另一所述主壁面连接;且所述第1端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1导引区域,该第1导引区域是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随着从所述第2端壁面朝向所述第1端壁面,所述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所述第1导引区域是在将所述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时所述对方主体的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规制所述对方连接器在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移动,以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所述对方连接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端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为第2导引区域,该第2导引区域在一对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相互对置,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随着从所述第1端壁面朝向所述第2端壁面,所述对置方向上的相隔宽度逐渐变窄,且所述第2导引区域是在将所述对方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时所述对方主体的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规制所述对方连接器在所述主壁面的对置方向上的移动,以所述对方连接器的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第2方向一致的方式导引所述对方连接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端壁面以及所述第2端壁面呈平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端壁面以及所述第2端壁面呈曲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川猛弥吉正道福嶋隆广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