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58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与设于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与下基板、设于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贴附于所述上基板远离液晶层一侧的上偏光片、以及贴附于所述下基板远离液晶层一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或者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从而实现纯化红、绿、蓝光的效果,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广色域。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LCD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display panel;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oppositely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lower substrat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bstrate and the lower substrate between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attached to the base plate from the side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polarizer, and attached to the lower substrate from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on one side of the lower polarizer; wherein at least a polarizer and polarizer in a metal nanoparticle film, the metal nanoparticle film can absorb stray light wavelength overlap the red light and the green light or blue and green bands overlap, thus the purification of red, green and blue, wide color gamut lc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无辐射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显示面板及设于壳体内的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一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FilmTransistorArraySubstrate,TFTArraySubstrate)与一片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Filter,CF)贴合而成,分别在TFT基板和CF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并在TFT基板与CF基板之间灌入液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利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来控制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为了使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更强的色彩重显现能力,多种高色域技术被应用于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100)与设于背光模组(100)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20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10)与下基板(20)、设于所述上基板(10)与下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贴附于所述上基板(10)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上偏光片(40)、以及贴附于所述下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下偏光片(50);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70/71/72),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71/72)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或者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100)与设于背光模组(100)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20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10)与下基板(20)、设于所述上基板(10)与下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贴附于所述上基板(10)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上偏光片(40)、以及贴附于所述下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一侧的下偏光片(50);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至少一个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70/71/72),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71/72)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或者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一个为包含一层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第一偏光片(61),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另一个为不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的第二偏光片(62),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或者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一层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第一偏光片(6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剥离保护膜(81)、粘着层(82)、金属纳米粒子膜(70)、第一保护层(83)、偏光层(84)、第二保护层(85)、表面保护膜(86);或者,所述包含一层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第一偏光片(6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剥离保护膜(81)、粘着层(82)、第一保护层(83)、偏光层(84)、第二保护层(85)、金属纳米粒子膜(70)、表面保护膜(86);所述不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的第二偏光片(6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剥离保护膜(81)、粘着层(82)、第一保护层(83)、偏光层(84)、第二保护层(85)、表面保护膜(86)。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材料包括聚合物及分散于聚合物中的金属纳米粒子;所述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为570nm~620nm;所述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为480nm~520nm;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时,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吸光特性为:对570nm~620nm波段的光吸收率大于90%,对570nm~620nm波段外的光吸收率小于1%,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5nm;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能够吸收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时,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吸光特性为:对480nm~520nm波段的光吸收率大于90%,对480nm~520nm波段外的光吸收率小于1%,所述金属纳米粒子膜(70)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5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一个为包含第一金属纳米粒子膜(71)与第二金属纳米粒子膜(72)的第三偏光片(63),所述上偏光片(40)与下偏光片(50)中的另一个为不包含金属纳米粒子膜的第二偏光片(62),所述第一金属纳米粒子膜(71)能够吸收红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所述第二金属纳米粒子膜(72)能够吸收蓝光与绿光的重叠波段的杂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第一金属纳米粒子膜(71)与第二金属纳米粒子膜(72)的第三偏光片(63)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剥离保护膜(81)、粘着层(82)、第一金属纳米粒子膜(71)、第一保护层(83)、偏光层(84)、第二保护层(85)、第二金属纳米粒子膜(72)、表面保护膜(86);或者,所述包含第一金属纳米粒子膜(71)与第二金属纳米粒子膜(72)的第三偏光片(63)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陈孝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