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小勇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481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3:06
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包括副水箱盖,在副水箱盖下表面上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副水箱盖内设置有橡胶垫,补液管套设在连接端管上,补液管与连接端管之间为紧配合,所述的补液管加水口部设置有一径向平沿,橡胶垫通过中孔套设在补液管外设置在副水箱盖内,所述的中孔直径小于平沿的直径,副水箱盖将橡胶垫压在副水箱加水口上,橡胶垫的外径大于副水箱加水口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应用在副水箱上效果好,即使补水的橡胶管发生老化也不会导致脱落,不影响发动机冷却液的补充。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supplement pipe of a car's auxiliary tank

A side water tank car rehydration pipe connec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deputy vice in the water tank cover, tank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a connecting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luid pipe end, the auxiliary tank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pad, a connecting pipe fluid end pipe, fluid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s are tightly matched with the end of the infusion tube. The water inle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l plane along the rubber pad through hole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inner tube in fluid in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wherein the hole diameter is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flat along the side, the tank cover the rubber pad pressure in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water inlet, a rubber pad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water inl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realization, and has good effect in the auxiliary water tank. Even if the rubber tube of water supply is aging, it will not cause the fall off,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supplement of the engine coo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冷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副水箱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一个平衡水箱压力的作用,汽车副水箱主要作用是:当发动机温度高时液体膨胀那么一部分防冻液流入副水箱;当温度下降时,冷却系统压力为负值时系统把副水箱的防冻液吸入冷却系统,副水箱上面有相应的刻度,标示着液位的高低,可以直观的指导水箱目前的水量情况,是否充足,目前常见的副水箱为方形或不规则的塑料桶,在塑料通的上面开设有加水口,在加水口上配合有副水箱盖,加水口用来补充冷却液,当副水箱中的冷却液低于下限时,打开副水箱加水口上的副水箱盖将冷却液加到副水箱中,在副水箱盖上设置有连接副水箱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管路接口,在副水箱盖下表面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在连接端管上套设有补液管,补液管一般为一根橡胶管,发动机冷却液的补充就是通过补液管吸入的,目前的补液管通过与连接端管紧配合套设在其上,由于副水箱所处的位置距离发动机较近,度高低变化频繁,补液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老化变硬,失去与连接端管的紧配合,会产生脱落现象,一旦发生脱落,这时冷却液只能从发动机中流入副水箱,副水箱将不能够向发动机中补充冷却液,时间稍长,就会导致发动机缺少冷却液。在运行中会发生温度偏高,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甚至导致其损坏,再则由于副水箱是安装在发动机仓内的,其安装空间紧凑,在补液管上增加锁紧结构不太现实,而且使用金属锁紧箍的话产生的腐蚀会落入冷却液中进一步循环进入发动机中,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包括副水箱盖,在副水箱盖下表面上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副水箱盖内设置有橡胶垫,补液管套设在连接端管上,补液管与连接端管之间为紧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液管上端设置有一径向平沿,橡胶垫通过中孔套设在补液管外设置在副水箱盖内,所述的中孔直径小于平沿的直径,橡胶垫位于平沿之下,副水箱盖将橡胶垫压在副水箱加水口上,橡胶垫的外径大于副水箱加水口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垫径向内侧设置有金属垫片,金属垫片包裹在橡胶垫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垫上表面为中间为凹形,平沿位于凹形中,平沿的外径与凹形的内径相等。本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连接结构中,补水管上端部设置有平沿,平沿通过穿设在补水管外的橡胶垫上下限位使其不能从连接端管上脱落,橡胶垫通过副水箱盖压在副水箱加水口上,由于补水管除了自身重力外没有向下的拉力,所以上述连接结构足以保证补水管不脱落,即使长期使用橡胶管发生老化变硬后也能使其套设在连接端管上,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应用在副水箱上效果好,即使补水的橡胶管发生老化也不会导致脱落,不影响发动机冷却液的补充,采用本连接结构副水箱盖及副水箱的结构在目前的情况下不用做任何改动,只是对副水箱内部进行相应的变化,这也避免了对发动机仓的重新布置,有利于在目前各种型号的汽车上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加水口处的一种实施例加水口处未组合在一起的示意图。图3是加水口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提供本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副水箱;2:加水口;3:副水箱盖;4:橡胶垫;5:连接端管;6:补液管;7:平沿;8:凹形;9:金属垫片。如附图所示,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包括副水箱盖3,1所示为副水箱,副水箱通常是考虑发动机仓的空间采用异形或者长方形的设计,在副水箱盖3下表面上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5,副水箱盖5内设置有橡胶垫4,补液管6套设在连接端管4上,补液管6与连接端管4之间为紧配合,所述的补液管6上端部设置有一径向平沿7,橡胶垫4通过中孔套设在补液管外设置在副水箱盖内,所述的中孔直径小于平沿7的直径,副水箱盖3将橡胶垫4压在副水箱加水口2上,橡胶垫4的外径大于副水箱加水口2的直径所述的橡胶垫径向内侧设置有金属垫片9,金属垫片9包裹在橡胶垫中;金属垫片如图3所示,目前具有外面包裹有橡胶层的金属垫片,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模具压制而成,所述的橡胶垫上表面为中间为凹形,8所示为凹形,平沿7位于凹形中,平沿7的外径与凹形的内径相等。补液管上部的平沿可与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相应的橡胶垫形成,橡胶包裹的金属垫片目前市场上就有。本技术的补水箱外部的管路连接结构没有进行任何变动,在图中没有示出。采用本结构在连接使用时,先将补液管插到连接端管上,向上推使平沿接触到副水箱盖,然后将橡胶垫从补液管底端套到补液管外向上推使其与平沿相接触,然后将副水箱盖扣合到加水口上即可,副水箱盖及副水箱的结构在目前的情况下不用做任何改动。在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技术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包括副水箱盖,在副水箱盖下表面上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副水箱盖内设置有橡胶垫,补液管套设在连接端管上,补液管与连接端管之间为紧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液管上端设置有一径向平沿,橡胶垫通过中孔套设在补液管外设置在副水箱盖内,所述的中孔直径小于平沿的直径,橡胶垫位于平沿之下,副水箱盖将橡胶垫压在副水箱加水口上,橡胶垫的外径大于副水箱加水口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水箱补液管连接结构,包括副水箱盖,在副水箱盖下表面上设置有联通补液管路的连接端管,副水箱盖内设置有橡胶垫,补液管套设在连接端管上,补液管与连接端管之间为紧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液管上端设置有一径向平沿,橡胶垫通过中孔套设在补液管外设置在副水箱盖内,所述的中孔直径小于平沿的直径,橡胶垫位于平沿之下,副水箱盖将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孙小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