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炉集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032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氨变换中温变换炉集气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变换炉集气器,其包括下集气器、上集气器和鱼刺管,下集气器的下端设有能够与变换炉接管相通的出口,下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下集气孔,下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上集气器,上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密封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原集气器上增加上集气器,上、下集气器串联使用,能够相应减小阻力、降低压差,当催化剂和瓷球粉化时,通过上集气器承担主要负荷,保护了相关附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在鱼刺管上的管孔隔档能够防止瓷球及其粉化物进入鱼刺管,防止粉化物等杂物沿鱼刺管进入后续设备、堵塞换热器,具有安全、可靠、简便、高效的特点。

Converter gas coll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device technology of gas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furnace in ammonia transformation, is a kind of converter gas collector, which comprises a gas collector, gas collector and flow tub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gas collector which can transform furnace and nozzle out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next set of uniform pores, side wall under the gas collector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gas collector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gas collector, collector fixed roof sea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through the increase of gas collector in raw gas collector, and gas collector series, can decrease the resistance and reduce the pressure, when the catalyst and ceramic ball powder, through the gas collector to bear the main load, the protection of the accessories,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through the tube holes of fishbone tube on the baffle can prevent the porcelain ball and powder material into the fishbone tube, to prevent powder compounds and other debris along the tube into the following equipment, fishbone plug of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safe and reliable, simple and 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换炉集气器
本技术涉及氨变换中温变换炉集气装置
,是一种变换炉集气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氨变换中温变换炉R2002的设计操作压力为6.26MPa,温度为265-470℃,压差PDI2003≤0.06MPa、气量为159672Nm3/h(干气),而自从开机运行以来全炉压差均大于设计压差,且随着系统负荷的提高,压差也在上升,起初检修人员认为是由于系统运行的原因,致使变换炉内的惰性瓷球和催化剂粉化,造成集气器上的集气孔堵塞,于是将氨变换中温变换炉内的催化剂与惰性瓷球重新更换,在之后的运行中其炉内压差依然在85-150KPa左右,高于设计值,而随着生产运行的进行,变换炉的温度为385℃-405℃、压力为5.43MPa左右、气量为128320Nm3/h,系统未达到满负荷而出现了压差高(420KPa),从氨变换中温变换炉R2002的压差分布可以看出,上层压差值约为20KPa,压差值大部分集中在变换炉下层。经仔细分析,相关技术人员认为,现有集气器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中温变换炉内的集气器的集气孔通量较小,易被粉化的瓷球等杂物堵塞,导致下层位置的压差较大;(2)中温变换炉内的部分瓷球易进入集气器上的鱼刺管内,造成后续系统换热管堵塞,造成中温变换炉的压差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换炉集气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氨变换中温变换炉存在的集气器通量小、瓷球易进入集气器的鱼刺管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换炉集气器,包括下集气器、上集气器和鱼刺管,下集气器的下端设有能够与变换炉接管相通的出口,下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下集气孔,下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上集气器,上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密封顶板,上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上集气孔,上集气器的内腔下端与下集气器的内腔上端相连通,下集气器的上部外侧固定有四个并呈对称分布的鱼刺管,各鱼刺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各鱼刺管的内腔分别与下集气器内腔相通,各鱼刺管的外端保持密封,各鱼刺管的下部分别设有不少于三个的集气管孔。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上集气器可呈圆筒状,上集气器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集气器的上端,上集气孔沿圆周对称分布在上集气器的外侧面上,上集气孔可为长轴沿竖直方向的矩形孔或长圆形孔。上述鱼刺管的外端可固定有管端挡板,相邻两个集气管孔之间的鱼刺管形成管孔隔档,对应集气管孔位置的鱼刺管外部固定有滤网。上述集气管孔可为切除鱼刺管下半部管体所形成的孔,集气管孔的前端、后端位于鱼刺管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集气管孔的左端面、右端面为垂直于鱼刺管轴线的竖直平面。上述集气管孔的外侧边缘可为圆滑的曲面。上述鱼刺管上部与下集气器上部外侧之间可固定有加强筋板。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在原集气器上增加上集气器,上、下集气器串联使用,能够相应减小阻力、降低压差,当催化剂和瓷球粉化时,通过上集气器承担主要负荷,保护了相关附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在鱼刺管上的管孔隔档能够防止瓷球及其粉化物进入鱼刺管,防止粉化物等杂物沿鱼刺管进入后续设备、堵塞换热器,具有安全、可靠、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下集气器,2为上集气器,3为鱼刺管,4为变换炉接管,5为下集气孔,6为密封顶板,7为上集气孔,8为集气管孔,9为管端挡板,10为管孔隔档,11为加强筋板,12为中温变换炉,13为瓷球。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变换炉集气器包括下集气器1、上集气器2和鱼刺管3,下集气器1的下端设有能够与变换炉接管4相通的出口,下集气器1的侧壁上均布有下集气孔5,下集气器1的上端固定有上集气器2,上集气器2的上端固定有密封顶板6,上集气器2的侧壁上均布有上集气孔7,上集气器2的内腔下端与下集气器1的内腔上端相连通,下集气器1的上部外侧固定有四个并呈对称分布的鱼刺管3,各鱼刺管3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各鱼刺管3的内腔分别与下集气器1内腔相通,各鱼刺管3的外端保持密封,各鱼刺管3的下部分别设有不少于三个的集气管孔8。本技术固定在中温变换炉12的内腔下部,中温变换炉12的内壁与本技术外侧之间填充有催化剂和瓷球13,能够将中温变换炉12内反应后的工艺气统一收集并送往后续工段,现有中温变换炉12的原有集气器仅有下集气器1,本技术在原集气器的基础上增加上集气器2,当中温变换炉12内催化剂和瓷球13均正常时,下集气器1、上集气器2串联使用,能够相应减小阻力、降低压差,使中温变换炉12可以在容许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负荷、提高经济效益;当中温变换炉12内的催化剂和瓷球13因工艺原因或运行时间原因而粉化时,粉化物及杂质堆积在下集气器1处并导致下集气孔5阻塞,此时大部分气体会通过上集气孔7,上集气器2承担负荷使设备压差降低至可控制范围,降低了安全隐患,保护了中温变换炉12内的相关附件,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鱼刺管3能够均衡导入设备内的气流,防止出现偏流,使通过中温变换炉12的气体均匀分布。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变换炉集气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上集气器2呈圆筒状,上集气器2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集气器1的上端,上集气孔7沿圆周对称分布在上集气器2的外侧面上,上集气孔7为长轴沿竖直方向的矩形孔或长圆形孔。上集气孔7最好为切割或铣钻加工出的孔,由于上集气器2为整体圆筒通过挖出上集气孔7而形成,其机械强度更好,耐压能力更高。原集气器由下筒圈、连接板和上筒圈焊接而成,下筒圈和上筒圈通过不少于三个的连接板焊接在一起,连接板的上端固定在上筒圈的下部外侧,连接板的下端固定在下筒圈的上部外侧,相邻两个连接板之间的缝隙形成下集气孔5,由于氢腐蚀和焊接质量问题,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连接板断裂的问题,因而存在安全隐患。如附图1、2所示,鱼刺管3的外端固定有管端挡板9,相邻两个集气管孔8之间的鱼刺管3形成管孔隔档10,根据实际需要,对应集气管孔8位置的鱼刺管3外部固定有滤网。实际使用时,最好在每个鱼刺管3上设置十个平均分布的孔,通过滤网能够避免Φ25、Φ50等小直径瓷球13及其粉化物进入集气管孔8,通过管孔隔档10能够有效避免包裹在鱼刺管3上的滤网松脱或由于集气管孔8边缘与滤网摩擦割破滤网,防止瓷球13及其粉化物沿鱼刺管3进入后续设备、堵塞换热器的管束,从而使中温变换炉12及后续换热器能够持续正常工作。如附图1、2所示,集气管孔8为切除鱼刺管3下半部管体所形成的孔,集气管孔8的前端、后端位于鱼刺管3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上,集气管孔8的左端面、右端面为垂直于鱼刺管3轴线的竖直平面。集气管孔8经过轴线能够获得较大的通过面积,从而保证了实际气体的过流通道,同时又不会影响鱼刺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换炉集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换炉集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集气器、上集气器和鱼刺管,下集气器的下端设有能够与变换炉接管相通的出口,下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下集气孔,下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上集气器,上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密封顶板,上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上集气孔,上集气器的内腔下端与下集气器的内腔上端相连通,下集气器的上部外侧固定有四个并呈对称分布的鱼刺管,各鱼刺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各鱼刺管的内腔分别与下集气器内腔相通,各鱼刺管的外端保持密封,各鱼刺管的下部分别设有不少于三个的集气管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换炉集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集气器、上集气器和鱼刺管,下集气器的下端设有能够与变换炉接管相通的出口,下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下集气孔,下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上集气器,上集气器的上端固定有密封顶板,上集气器的侧壁上均布有上集气孔,上集气器的内腔下端与下集气器的内腔上端相连通,下集气器的上部外侧固定有四个并呈对称分布的鱼刺管,各鱼刺管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各鱼刺管的内腔分别与下集气器内腔相通,各鱼刺管的外端保持密封,各鱼刺管的下部分别设有不少于三个的集气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炉集气器,其特征在于上集气器呈圆筒状,上集气器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集气器的上端,上集气孔沿圆周对称分布在上集气器的外侧面上,上集气孔为长轴沿竖直方向的矩形孔或长圆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换炉集气器,其特征在于鱼刺管的外端固定有管端挡板,相邻两个集气管孔之间的鱼刺管形成管孔隔档,对应集气管孔位置的鱼刺管外部固定有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换炉集气器,其特征在于集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法尤加强吴章姚刚孙清涛齐兆焜徐美同韩强于德玲杨凤英张永军石勇张忠喜张世顺张路强徐祥军王玉伟赵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