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文成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05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其包括中空的桩体,桩体的下部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桩体内具有待充电区、充电区和电池块放置区,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第二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可更换电池块的移动设备更换电池块,并回收更换后的电池块。

An integrated charging pile for battery charg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battery charging charging pile, the pile body is hollow, lower pile is provided with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its internal connectivity, the pile body has to be the charging zone, charging area and battery block placing area charging area is arranged with a first convey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the rotation driving part, a first conveying device arranged in pairs, with the first rotation drive connector; each of the conveying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veying device arranged with intervals for some to support the battery block first support block; the charging zone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and second rotatio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conveying device second are arranged in pairs, the with second rotation drive connections, each of the second faces on the convey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d second supporting block supporting block for battery; charging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ush rod assembly A charg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charging area. The invention can replace the battery block for the mobile device of the replaceable battery block, and reclaim the replaced battery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车等电动系列的产品,均是利用自身所携带的电池为动力源进行驱动运行的,其污染少,但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能的蓄满,因为电动产品在行驶过程中会不断耗费电池中的电能,如若没有相应的充电桩进行快速有效的充电,电动产品将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运行,即影响电动产品的续航。而我们知道,电动产品在充电时,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其补给的时间较长,从而拉长了旅途的时长,因此,拟考虑将电动产品上的电池采用可更换的电池块,而给电动产品补给的充电桩则能够对该类电动产品的电池块进行更换,本申请则针对该类充电桩进行设计,以为电动产品提供更换电池块的同时,还能够回收电池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一体化充电桩,该充电桩可为可更换电池块的移动设备更换电池块,并能回收更换后的电池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所述电池块具有极柱,所述一体化充电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下部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桩体内具有待充电区、充电区和电池块放置区,所述待充电区与入口连通,所述充电区与待充电区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上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充电区和待充电区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所述电池块放置区位于充电区的下部,其由放置板围成上下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顶部与充电区连通,底部位于所述桩体底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底部和桩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出口传送带组件,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存在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底部正下方的部分,并且向所述出口所在处延伸,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为电池块放置区底部至出口的方向;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入口至连通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及放置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连通口至出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且与放置板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相对侧,并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上方,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池块充电的电量;所述充电区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池块推动件,该侧与所述充电装置所在侧相对,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的安装高度同充电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充电装置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在朝充电装置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使电池块朝充电装置所在处运行直至电池块极柱连接在充电连接部上;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有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电池块所在方向,所述第二电池块在朝电池块运行过程接触并推动电池块以使电池块脱离充电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块放置区位于充电区内,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设置在充电区内。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板围成的空间不小于一块电池块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底部和出口传送带组件输送面的距离不小于一块电池块的厚度,但小于两块电池块的厚度之和。进一步地,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略低于出口下边沿或者高于出口的下边沿;所述出口下边沿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出口下边沿,另一端沿所述传动带组件的输送面延伸但与输送面不接触;当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略低于出口下边沿时,所述连接板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高于出口下边沿时,所述连接板向上倾斜设置,且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与出口上边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一块电池块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处安装有出口滚筒,所述出口滚筒沿出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处安装有入口滚筒,所述入口滚筒沿入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处安装有入口载物板,所述入口载物板设置在入口的下边沿,并从所述入口下边沿向第一托块件方向和桩体外侧伸展;所述入口载物板向第一托块件延伸的部分还位于成对的第一托块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托块件不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处安装有连通口滚筒,所述连通口滚筒沿连通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下边沿处设置有通口传送带组件,所述通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水平放置,其传动方向为第一托块件至第二托块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推杆组件接触电池块的一端位于连通口上边沿和通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之间;所述连通口上边沿和通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一块电池块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体化充电桩匹配具有可更换电池块的移动设备使用,其能回收更换后的电池块,并能够为移动设备提供电量满格的电池块,此外,所述一体化充电桩还能够对回收后的电池块进行充电,其功能较为全面。其中,所述一体化充电桩通过将桩体进行分区式设计来实现电池块的回收、充电、放置与输出,区与区之间相互连接,并能够使电池块顺畅运行,具体而言,所述一体化充电桩具有用于放置从入口进来的电池块的待充电区、用于给待充电的电池块充电的充电区和用于放置充电完毕后的电池块的电池块放置区,其中,在三个区中,电池块从入口处进入到桩体内,首先进入到待充电区,其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的第一托块件上,并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一连通口处,后由设置在第一连通口相对一侧的第一推杆组件推送至充电区内,并放置在第二托块件上;电池块进入到充电区后,由第二输送装置运送至充电装置所在高度,再在第一电池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所述电池块具有极柱,所述一体化充电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下部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内具有待充电区、充电区和电池块放置区,所述待充电区与入口连通,所述充电区与待充电区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上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充电区和待充电区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所述电池块放置区位于充电区的下部,其由放置板围成上下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顶部与充电区连通,底部位于所述桩体底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底部和桩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出口传送带组件,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存在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底部正下方的部分,并且向所述出口所在处延伸,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为电池块放置区底部至出口的方向;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入口至连通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及放置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连通口至出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且与放置板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相对侧,并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上方,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池块充电的电量;所述充电区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池块推动件,该侧与所述充电装置所在侧相对,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的安装高度同充电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充电装置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在朝充电装置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使电池块朝充电装置所在处运行直至电池块极柱连接在充电连接部上;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有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电池块所在方向,所述第二电池块在朝电池块运行过程接触并推动电池块以使电池块脱离充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块充电的一体化充电桩,所述电池块具有极柱,所述一体化充电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下部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内具有待充电区、充电区和电池块放置区,所述待充电区与入口连通,所述充电区与待充电区通过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上部开设有连通口,所述充电区和待充电区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所述电池块放置区位于充电区的下部,其由放置板围成上下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顶部与充电区连通,底部位于所述桩体底部的上方,且与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底部和桩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出口传送带组件,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输送面存在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底部正下方的部分,并且向所述出口所在处延伸,所述出口传送带组件的传送方向为电池块放置区底部至出口的方向;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入口至连通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及放置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均为连通口至出口方向,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且与放置板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相对侧,并位于所述电池块放置区的上方,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方文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