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文成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40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充电桩,其用于具有极柱的电池块充电,包括中空的桩体,桩体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桩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成待充电区和充电区;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推杆组件,第二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池块的拿取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桩。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充电桩多是用来给移动设备的电池充电,其在充电时,需要移动设备连接充电桩,进而给其上的电池充电,这也就意味着移动设备需要长时间的连接充电桩直至电池充满,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设备的使用,例如电动汽车,众所周知,现有电动汽车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就是续航问题,当电动汽车运行在道路上时,特别是较长路程时,其需要隔一段距离就进行充电,而充电时,用户只能够等待,这就延长了用户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因此,相关的研究者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拟采用对电池块充电的方式代替移动设备连接充电桩的方式进行持续性续航,这就意味着移动设备上的电池块可更换,而本专利技术针对可更换的电池块设计了一种电池充电桩,该电池充电桩能够实现电池块的拿取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充电桩,用于具有极柱的电池块充电,其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上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桩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成待充电区和充电区,所述入口与待充电区连通,所述出口与充电区连通,所述待充电区和充电区之间还通过分隔板上开设的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且上下错开设置,所述连通口还与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并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出口所在侧上,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池块充电的电量;所述充电区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池块推动件,该侧与所述充电装置所在侧相对,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的安装高度同充电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充电装置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在朝充电装置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使电池块朝充电装置所在处运行直至电池块极柱连接在充电连接部上;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有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电池块所在方向,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在朝电池块运行过程接触并推动电池块以使电池块脱离充电装置;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推杆组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出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出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二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出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朝出口所在处运动并穿出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和出口均设置在桩体下部,所述连通口位于入口和出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入口至连通口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连通口至出口的方向,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长度不小于连通口至出口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处安装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沿入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处安装有入口载物板,所述入口载物板设置在入口的下边沿,并从所述入口下边沿向第一托块件方向和桩体外侧伸展;所述入口载物板向第一托块件延伸的部分还位于成对的第一托块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托块件不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口处安装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沿连通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处安装有第三滚筒,所述第三滚筒沿出口的下边沿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处安装有出口载物板,所述出口载物板设置在出口的下边沿,并从所述出口下边沿向第二托块件方向和桩体外侧伸展;所述出口载物板向第二托块件延伸的部分还位于成对的第二托块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托块件不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若干所述充电装置,所有所述充电装置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所述充电装置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对第二托块件之间的间距;每一所述充电装置匹配有一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和一第二电池块推动件。进一步地,所有所述充电装置共用一第一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朝向电池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首尾两所述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所有所述充电装置共用一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朝向电池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首尾两所述充电装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用于电池块的充电,与现有通过连接移动设备本体的充电桩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用户的时间,且其可配合具有电池块的移动设备使用,并为该移动设备的续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本专利技术在桩体内设置待充电区和充电区,其中,待充电区用于放置用户更换的电池块,该电池块从入口进入,后进入到充电区内,并在充电区内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至充电区内,在进入充电区时,其驱动力由位于待充电区内的第一推杆组件推动并穿过连通口进入到充电区内;充电区用于给电池块充电,其充电设备为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设置在电池块极柱所在侧,而电池块进入桩体时其极柱位于入口所在侧或者背离入口所在侧;当电池块充满电之后需要被取出时,通过充电区内设置的第二推杆组件通过出口推送出桩体,以便于用户拿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池充电桩内部结构简图。图2是图1中电池块从待充电区运行至充电区时的内部结构简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桩体1、入口11、第一滚筒111、入口载物板112、出口12、第三滚筒121、出口载物板122、待充电区13、充电区14、分隔板2、连通口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池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充电桩,用于具有极柱的电池块充电,其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上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成待充电区和充电区,所述入口与待充电区连通,所述出口与充电区连通,所述待充电区和充电区之间还通过分隔板上开设的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且上下错开设置,所述连通口还与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并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出口所在侧上,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池块充电的电量;所述充电区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池块推动件,该侧与所述充电装置所在侧相对,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的安装高度同充电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充电装置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在朝充电装置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使电池块朝充电装置所在处运行直至电池块极柱连接在充电连接部上;所述充电装置的左右两侧至少有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池块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电池块所在方向,所述第二电池块推动件在朝电池块运行过程接触并推动电池块以使电池块脱离充电装置;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推杆组件,所述第二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出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出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二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出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朝出口所在处运动并穿出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桩,用于具有极柱的电池块充电,其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上开设有使其内部外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成待充电区和充电区,所述入口与待充电区连通,所述出口与充电区连通,所述待充电区和充电区之间还通过分隔板上开设的连通口连通,所述连通口和入口相对设置且上下错开设置,所述连通口还与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入口和连通口之间且均位于入口和连通口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输送长度大于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两者的间距大于所述入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一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一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一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一托块件的一端均与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所述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一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一托块件相对入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设置在连通口的左右两侧并成对设置,其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输送面相对设置,且两者输送面的间距大于所述连通口的宽度;每对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面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托放电池块的若干对第二托块件,每对所述第二托块件分设在每对第二输送装置的两输送面上,且每一第二托块件的一端均与一输送面连接,另一端则向输送面的外侧延伸,但成对的所述第二托块件之间相互不接触;成对的每一第二托块件相对连通口的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待充电区内设置有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置在桩体内壁上,并与所述连通口相对设置且安装高度同连通口的开设高度,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还设置在成对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其能朝着所述连通口所在方向伸缩,并在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促使电池块穿过连通口并从第一托块件移动至第二托块件上;所述充电区内设置有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连通口所在侧或者出口所在侧上,且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充电装置具有与电池块极柱连接的充电连接部,且其与外部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池块充电的电量;所述充电区内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电池块推动件,该侧与所述充电装置所在侧相对,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的安装高度同充电装置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为伸缩件,其伸缩方向为所述充电装置所在方向,所述第一电池块推动件在朝充电装置伸展过程接触并推动第二托块件上的电池块以使电池块朝充电装置所在处运行直至电池块极柱连接在充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方文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