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549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包括设有上模的上模座、设有下模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合模之后形成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位于所述型腔内的与反应杯的内腔相适配的模芯,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反应杯上侧部形成等压孔的侧针,所述侧针设于所述模芯的侧方且其末端在合模之后和所述模芯的侧部相接。制出的反应杯能够避免或减小气弹簧效应的产生,且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组合在一起。

A reaction cup form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cup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on the upper mold seat, a lower die die holder, the upper and lower die between the moul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cavity, the lower mold cavity is positioned in the cavity and the reaction cup matches the core and the reaction cup form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side needle forming hole in the upper side of the isobaric reaction cup,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of the side needle is arranged in the core and the end of the lateral clamping and the core. A reaction cup can avoid or reduce the mean spring effect, and the reaction volume and incubation cavity combination cavity Yurong toge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免疫吸附测定用的固相载体的反应杯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免疫吸附测定仪用的固相载体通常包括纤维膜片来获得更大的固相表面积。检测自动化要求固相材料的纤维膜片装机后能够适应机内各项添加、吸引、传送等动作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纤维膜片的壳体。为保证对纤维膜加样后通过纤维膜的液流速度均匀,纤维膜的背面往往加有吸水材料作为衬垫,纤维膜片、壳体及衬垫形成各种样式的固相载体。现有技术中有将固相载体的壳体设计成杯状,通常将壳体称之为反应杯,以提高作为医疗废弃物时处理的简便性。目前,反应杯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造。然而,制出的反应杯存在以下问题:反应杯仅吸水衬垫的下方设有等大气压孔,当吸入液体达到一定量时,反应杯内部与大气隔断,后续进入的液体将因气弹簧效应而潴留,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在细长形的固相载体中,气弹簧效应会更为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其制出的反应杯能够避免或减小气弹簧效应的产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包括设有上模的上模座、设有下模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合模之后形成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位于所述型腔内的与反应杯的内腔相适配的模芯,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反应杯上侧部形成等压孔的侧针,所述侧针设于所述模芯的侧方且其末端在合模之后和所述模芯的侧部相接。优选地,所述模芯包括用于形成反应杯的反应容腔的第一模芯部以及用于形成反应杯的孵育容腔的第二模芯部,以制出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组合在一起的反应杯,所述第一模芯部和所述第二模芯部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分隔所述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的壁的间隔,所述侧针和所述第一模芯部的侧部相接。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部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用于在反应杯底部形成下通孔的凸起。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部的顶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用于在反应杯内形成定位柱的第一凹槽。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部下部上具有自其外侧面向内延伸的用于在反应杯内部形成定位凸棱的第二凹槽。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模芯部呈矩形柱状。优选地,所述侧针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模芯的外侧。优选地,所述上模具有四个所述的模芯,每个所述模芯对应一或多个所述的侧针。优选地,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可上下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模座上的脱料针,所述上模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脱料针通过的脱料孔,所述脱料孔对应设置在所述模芯旁侧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锁模块,在合模之后,所述锁模块的上部和所述上模的侧部连接,所述锁模块的下部和所述下模的侧部连接。本技术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模芯下部的侧方设置侧针,且侧针在合模之后和模芯的侧部相抵接,反应杯成型之后,在其上侧部上形成等压孔,消除了液体注入反应杯时产生的气弹簧效应,确保检测全程加液时的流入速度的一致性,使得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尤其是对于细长形的固相载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所示的反应杯成型装置的俯视图;附图3为附图2中A-A向的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以上附图中,1、上模座;2、上模;3、下模座;4、下模;40、脱料孔;5、模芯;51、第一模芯部;511、凸起;512、第一凹槽;513、第二凹槽;52、第二模芯部;53、间隔;6、侧针;7、脱料针;8、锁模块;9、反应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具体是一种反应杯注塑成型装置,用于制造反应杯,该反应杯为免疫反应测试所用的固相载体的组成部件。参照附图1-4所示,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包括设有上模2的上模座1、设有下模4的下模座3,上模2和下模4之间在合模之后形成型腔。下模4具有位于型腔内的与反应杯的内腔相适配的模芯5,模芯5的数量为一或多个,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模芯5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型腔内,一次可成型四个反应杯。该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反应杯上侧部形成等压孔的侧针6,侧针6设于模芯5的侧方且其末端在合模之后和模芯5的侧部相接。需要说明的是:成型后的反应杯9是倒扣在模芯5上的,定义靠近杯口的一侧为反应杯9的上侧部,和杯口相对的一侧为反应杯9的底部。脱膜时,侧针6退出,成型后的反应杯9的上侧部即形成贯通侧壁的等压孔。反应杯9内会设有纤维素膜和衬垫,二者上下设置,该等压孔的位置优选位于衬垫之上,因而消除了液体注入时产生的气弹簧效应,确保检测全程加液时的流入速度的一致性,使得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尤其是对于细长形的固相载体。每个模芯5包括用于形成反应杯9的反应容腔的第一模芯部51以及用于形成反应杯9的孵育容腔的第二模芯部52,从而能够制出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组合在一起的反应杯。第一模芯部51和第二模芯部52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分隔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的壁的间隔53,成型后的反应杯9具有一体成形的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侧针6和第一模芯部51的侧部相接,每个模芯5对应一或多个侧针6。每个模芯5中,第一模芯部51都是位于第二模芯部52的外侧,相对应地,与该模芯5相对应的侧针6优选位于第一模芯部51的外侧。本技术中,“外侧”、“内侧”是以型腔的侧壁为参照而定义的,以靠近型腔的侧壁的一侧为外侧,反之为内侧。侧针6可相对上模2水平移动地设置,在脱模时,侧针6向外移动退出反应杯9上所形成的等压孔,以便于脱料。第一模芯部51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凸起511,用于在反应杯9底部形成下通孔,和反应杯9上侧部的等压孔配合,使液体流动顺畅,反应杯9内的空气上下流通。第一模芯部51的顶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凹槽512,用于在反应杯9内形成定位柱,可以更好地固定衬垫,第一凹槽512优选位于第一模芯部51顶部的中间位置。第一模芯部51下部上具有自其外侧面向内延伸的第二凹槽513,用于在反应杯9内部形成定位凸棱,第二凹槽513为封闭的环形,根据毛细张力作用和阀原理,当在反应杯9内嵌入吸水衬垫后,凸棱处所形成的收缩口可抑制已经吸入衬垫的液体逆流向上,保证纤维膜3的膜面过液体后处在一个正常的湿润状态,提高检测值的准确性。第一模芯部51大体呈矩形柱状,第二模芯部52也呈矩形柱状。该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可上下滑动地设于下模座3上的脱料针7,上模2开设有用于供脱料针7通过的脱料孔40,脱料孔40对应设置在模芯5旁侧的下方。每个模芯5对应至少一个脱料针7,脱料针7和脱料孔40优选位于第二模芯部52的内侧。在脱料时,脱料针7作用于反应杯9的靠型腔内侧的壁上而将反应杯9顶出。该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锁模块8,在合模之后,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包括设有上模的上模座、设有下模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合模之后形成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位于所述型腔内的与反应杯的内腔相适配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反应杯上侧部形成等压孔的侧针,所述侧针设于所述模芯的侧方且其末端在合模之后和所述模芯的侧部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杯成型装置,包括设有上模的上模座、设有下模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合模之后形成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位于所述型腔内的与反应杯的内腔相适配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反应杯上侧部形成等压孔的侧针,所述侧针设于所述模芯的侧方且其末端在合模之后和所述模芯的侧部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用于形成反应杯的反应容腔的第一模芯部以及用于形成反应杯的孵育容腔的第二模芯部以制出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组合在一起的反应杯,所述第一模芯部和所述第二模芯部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分隔所述反应容腔和孵育容腔的壁的间隔,所述侧针和所述第一模芯部的侧部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部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用于在反应杯底部形成下通孔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部的顶部具有向下延伸的用于在反应杯内形成定位柱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方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伊诺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