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525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所述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包括一个储油槽,储油槽中设置有一块格板,格板上放置有吸油层;储油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储油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轮;储油槽的前端侧壁和后端侧壁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实现了用于制作弹簧的金属线穿过储油槽中的吸油层中得到润滑,当金属线经过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时,金属线和线材校直器的各个滚轮之间的摩擦得到润滑,从而减少磨损,提高了弹簧成品的质量和品相。

A spring feed lubric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制造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制造弹簧的金属线从弹簧机自动上料架送出后,依次经过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和线材进给导轮,然后进入加工工位被加工成弹簧。由于金属线与线材校直器以及线材进给导轮之间的摩擦为干摩擦,从而导致金属线表面疏导磨损,破坏弹簧成品的品相。此外,长时间使用后,线材校直器的各个滚轮的表面也受到磨损,导致金属线的校直效果降低,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弹簧的形状、尺寸等达不到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会在线材校直器上放一块用有浸过的吸油棉,并让金属线从吸油棉下方通过,从而起到对金属线的润滑作用。但是这样设置不仅使得机油直接滴落在地面上污染环境,而且难以保证吸油棉上的机油保持充足状态,因此,实际的润滑效果并不理想。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机进料处金属线的润滑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包括一个储油槽,储油槽中设置有一块格板,格板上放置有吸油层;储油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储油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轮;储油槽的前端侧壁和后端侧壁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凹口。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吸油层为吸油棉或吸油纸。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储油槽的顶部设置有一块盖板;盖板与储油槽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储油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片,各个支撑片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格板放置在各个支撑片上。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包括两根支撑杆,第一滑轮的枢轴与第一支架的两根支撑杆连接,第二滑轮的枢轴与第二支架的两根支撑杆连接。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储油槽的后端固定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竖直地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根排油管,排油管上设置有一个排油阀。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还包括油桶、油泵、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油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油桶连接,油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储油槽;液位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储油槽中;所述油泵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储油槽,储油槽中设置格板和吸油层,储油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从而是实现了用于制作弹簧的金属线穿过储油槽中的吸油层中得到润滑,当金属线经过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时,金属线和线材校直器的各个滚轮之间的摩擦得到润滑,从而减少磨损,提高了弹簧成品的质量和品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储油槽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中,自动补油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应用状态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为了便于观察储油槽的内部结构,附图中未画出吸油层。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包括一个储油槽1,储油槽1中设置有一块格板12,格板上放置有吸油层(图中未画出);储油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架21,储油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轮31,第二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轮32;储油槽的前端侧壁和后端侧壁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凹口111。通常,所储油槽1的外形设置为长方体状,即,储油槽包括一块矩形底板,和设置在矩形底板上的4块侧板。此处不限定格板上网格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此处所述的“前端”指金属线90进入储油槽时对应的储油槽那一端(图示为左端),“后端”指金属线离开储油槽时对应的储油槽那一端(图示为右端)。请参阅图3,使用时,可以将第二支架22直接与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91焊接在一起(由于弹簧机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图3仅示意性画出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91)。储油槽中盛放有机油(图中未示出机油的液面),机油的液位高于格板,从而使得格板上的吸油层可以与机油接触。金属线绕过第一滑轮后穿过从储油槽的前端侧壁上的凹口进入储油槽并从吸油层中穿过,然后从储油槽的后端侧壁的凹槽穿出,绕过第二滑轮后进入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由于弹簧从吸油层中穿过,因此金属线的表面得到机油的润滑,降低了金属线与线材校直器上各个滚轮的摩擦磨损,提高了弹簧的成品品相和质量。实际应用中,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的滚轮(311和321)部分通常为塑料或者耐磨塑胶制成,使得金属线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时不会发生磨损。可以理解的是,储油槽两端的两个凹口是为了穿线,如果将两个凹口改为圆孔或者腰型孔等形状的通孔,只是简单的变形,并不改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本质,亦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吸油层为吸油棉或吸油纸,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吸油性能的材料制成的。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11的顶部设置有一块盖板13;盖板13与储油槽11通过合页连接。通过设置盖板,防止了外部杂物进入储油槽内,由于盖板与储油槽通过合页连接,便于打开和关闭盖板。请参阅图2,为了便于格板的安放,所述储油槽的内壁设置(如,焊接)有多个支撑片14(图2中仅示意性画出3个支撑片14),各个支撑片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格板放置在各个支撑片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分别包括两根支撑杆(图中标号分别为211和221),第一滑轮31的枢轴与第一支架的两根支撑杆连接,第二滑轮的枢轴与第二支架的两根支撑杆连接。该设置使得支架的结构极为简单,易于制作。第二支架22和弹簧机的线材校直器91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储油槽的后端固定有一块连接板5,该连接板5上竖直地开设有多个通孔(附图视角观察不到通孔)。即第二支架和线材校直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附图视角观察不到),连接板上各个通孔中插入螺栓并分别拧入对应的第二支架和线材校直器上的螺纹孔中,从而实现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根排油管81,排油管上设置有一个排油阀82。该设置便于排除储油槽中的机油。请参阅图3,为了实现自动补油,所述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还包括油桶85、油泵84、液位传感器83和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油泵84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油桶85连接,油泵84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储油槽1;液位传感器83的探头伸入储油槽中;所述油泵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即控制器中预设液位L1和控制精度△L,液位传感器将实时检测到的机油液位L2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当L2≤(L1-△L)时,控制器控制油泵启动向储油槽中补入机油;当L2≥(L1+△L)时,控制器控制油泵停止运行。附图中在储油槽的侧壁上示意性画出了一个接口,油泵出口端的管道连接至该接口。通过该设置,实现了自动补油,保证了吸油层始终能够与机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包括一个储油槽,其特征在于,储油槽中设置有一块格板,格板上放置有吸油层;储油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储油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轮;储油槽的前端侧壁和后端侧壁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包括一个储油槽,其特征在于,储油槽中设置有一块格板,格板上放置有吸油层;储油槽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储油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滑轮;储油槽的前端侧壁和后端侧壁的顶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层为吸油棉或吸油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的顶部设置有一块盖板;盖板与储油槽通过合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支撑片,各个支撑片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格板放置在各个支撑片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机进料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清黎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子活力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