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玉米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729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固定有电机,在机架内设有集料腔,在机架顶部设有进料口,在集料腔的底部开有出料口,在机架上转动设有两排脱粒轮组,脱粒轮组包括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在脱粒轮Ⅲ的转动轴上分别设有从动轮以及传动轮,在脱粒轮Ⅱ的转轴上设有传动齿轮,在脱粒轮Ⅰ的转轴上设有驱动轮,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两个主动轮,出渣管的进口端正对两个脱粒轮Ⅲ之间的空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摒弃了传统的高速回转式纹杆滚筒,采用两排脱粒轮组依次对玉米进行三次不同程度的揉搓,上下两排脱粒轮之间的间隙大小沿玉米的移动方向递减,确保最终由出渣管中排出的玉米芯上无任何颗粒残留,以提高玉米的脱粒效果。

A corn thresh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rn thre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a motor fixed on the machine frame, a material collecting chamber in a frame, on the top of a machin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a discharge chamber in the aggreg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th, turn on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two rows of threshing wheel group, threshing wheel group including de grain threshing wheel wheel I, II and III in the threshing wheel, the threshing wheel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driven wheel and the driving wheel on a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threshing wheel of the drive gear, a drive wheel shaft in the threshing wheel I,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provided with two driving wheels, slag tube imported to correct a gap between the two threshing wheel III. The invention directly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high speed rotary rasp bar cylinder, with two rows of corn threshing wheel in three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line rub,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gap size between the two rows of corn threshing wheel along, to ensure that the final residue from corn core tube slag discharged without any partic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rn thre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脱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脱粒机。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大。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提高,需要利用科技手段,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脱粒机的核心是脱粒装置,其整个其性能和结构直接影响所剥玉米粒的产出质量和生产效率。现有脱粒机作业时,晒干的玉米棒穗通过喂料斗进入纹杆式滚筒,在高速回转纹杆式滚筒的多次冲击下,使玉米穗、纹杆式滚筒、栅格式凹板进行相互揉搓,完成脱粒。由于结构原因使玉米表面揉搓不均匀,并且玉米颗粒的破碎率较高,导致脱粒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脱粒机,解决现有脱粒机破碎率高且脱粒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固定有电机,在所述机架内设置有集料腔,在机架顶部设有进料口,在机架的侧壁设有出渣管,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与集料腔连通,且在集料腔的底部开有出料口,且在机架上转动设置有两排正对集料腔的脱粒轮组,且在由进料口指向出料口的方向上,所述脱粒轮组包括并排分布的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所述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的外径依次递增,脱粒轮Ⅰ与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Ⅱ与脱粒轮Ⅲ之间均留有间隙且在脱粒轮Ⅲ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从动轮以及传动轮,在所述脱粒轮Ⅱ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轮配合的传动齿轮,在所述脱粒轮Ⅰ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配合的驱动轮,且在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两个主动轮,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通过皮带Ⅰ、皮带Ⅱ与两组脱粒轮组中的从动轮连接;还包括开设在机架的侧壁的出渣管,且所述出渣管的进口端正对两个脱粒轮Ⅲ之间的空隙。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玉米进行脱粒时容易产生较高的破碎率以及脱粒效果不佳的缺陷,申请人设计中一种新型的脱粒机,直接摒弃了传统的高速回转式纹杆滚筒,而是采用两排脱粒轮组依次对玉米进行三次不同程度的揉搓,并且由于上下两排脱粒轮之间的间隙大小沿玉米的移动方向递减,能够确保最终由出渣管中排出的玉米芯上无任何颗粒残留,进而提高玉米的脱粒效果;具体使用时,玉米棒沿进料口进入至进料管中,且在送料时将玉米摆正,使得玉米棒在进料管的导引下移动至两排脱离轮组之间,其中脱粒轮组包括并排分布的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且三者的外径沿玉米棒的移动方向依次递增,使得分别为上排与下排的两个脱粒轮之间的轴间距沿玉米棒的移动方向递减,而位于同一排上的脱粒轮Ⅰ与脱粒轮Ⅱ、脱粒轮Ⅱ与脱粒轮Ⅲ之间留有间隙,经过两排脱粒轮组揉搓而落下的玉米粒则沿该间隙进入至集料腔内;其中,两排脱粒轮组的驱动通过两组传动单元来实现,即一组传动单元对应一排脱粒轮组,传动单元包括设置在电机输出端上的主动轮、皮带Ⅰ、皮带Ⅱ、位于脱粒轮Ⅲ转轴上的从动轮和传动轮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脱粒轮Ⅰ转轴、脱粒轮Ⅱ转轴上的传动齿轮,即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即分别通过皮带Ⅰ、皮带Ⅱ带动两个从动轮,且通过传动轮与传动齿轮的相互啮合,进而实现两组脱粒轮组的转动,并且在集料腔的上方,两个脱粒轮Ⅰ的外径最小且两者的轴间距最大,即对玉米棒进行初级揉搓,而两个脱粒轮Ⅱ则对玉米棒进行二级揉搓,最后两个脱粒轮Ⅲ的外径最大且两者的轴间距最小,可直接对玉米芯上残留的玉米颗粒进行三级揉搓,在三次揉搓过程中,玉米颗粒以及玉米芯受到的揉搓强度不同,使得由间隙中下落至集料腔内的玉米颗粒的破碎率大大降低。所述出渣管的出口端所处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进料口所处的水平位置。进一步地,出渣口的出口端所处的水平位置低于进料口所处的水平位置,使得在脱粒过程中,玉米棒的移动路径呈倾斜的直线,而两排脱粒轮组同样沿倾斜的移动轨迹分布,使得在利用玉米棒自身重力的因素驱使玉米棒自主移动,且当玉米棒沿进料管进入至两个脱粒轮Ⅰ之间的间隙时,玉米棒不容易被卡死在两个脱粒轮Ⅰ之间,进而实现玉米脱粒效率的提高。所述进料管的进口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出口端正对两个脱粒轮Ⅰ之间的空隙,所述进料管呈圆弧形。由于本技术方案为小型脱粒设备,送料时单个玉米棒需要以标准的工位进入至进料管中,该标准工位是指玉米棒的轴线与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中任意一个的轴线平行或是接近于平行,且将进料管的长度以及宽度设计成只允许单个玉米棒通过,即能够保证单个玉米棒在两排脱粒轮组之间的脱粒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地,进料管弯曲呈弧形,使得玉米棒在进料管中能够平缓过渡至两排脱粒轮组之间,避免玉米棒的工位与所谓的标准工位相差较大,减小玉米棒在脱粒过程中卡死的几率。在所述集料腔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进一步地,在集料腔底部设置出料口,方便在脱粒过程中对集料腔底部的玉米颗粒进行收集,避免集料腔中的玉米颗粒堆积过多而影响脱粒工序的正常进行。所述集料腔的截面为梯形,且集料腔的大直径端正对两个脱粒轮组,所述集料腔的小直径端与出料口连通。进一步地,集料腔的截面设置成梯形,且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即在出料口打开时,玉米颗粒之间在自身重力的因素下产生相互挤压,能够快速通过出料口向外排出,且不容易在集料腔内残留。所述出渣管的截面呈圆弧形。作为优选,出渣管用于外排脱粒工序完成后的玉米芯,将出渣管的截面设置成圆弧形,且保证出渣管的内壁光滑,便能够确保玉米芯能够沿出渣管的轨迹快速向外排出。所述间隙的数值为8㎜~15㎜。作为优选,将同处一排的脱粒轮Ⅰ、脱粒轮Ⅱ以及脱粒轮Ⅲ之间的间距设置在8㎜~15㎜范围内,使得在保证脱粒完成的玉米颗粒顺利进入至集料腔内的同时,避免玉米芯或是玉米碎块进入至集料腔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玉米脱粒机,直接摒弃了传统的高速回转式纹杆滚筒,而是采用两排脱粒轮组依次对玉米进行三次不同程度的揉搓,并且由于上下两排脱粒轮之间的间隙大小沿玉米的移动方向递减,能够确保最终由出渣管中排出的玉米芯上无任何颗粒残留,进而提高玉米的脱粒效果;2、本专利技术一种玉米脱粒机,在集料腔的上方,两个脱粒轮Ⅰ的外径最小且两者的轴间距最大,即对玉米棒进行初级揉搓,而两个脱粒轮Ⅱ则对玉米棒进行二级揉搓,最后两个脱粒轮Ⅲ的外径最大且两者的轴间距最小,可直接对玉米芯上残留的玉米颗粒进行三级揉搓,在三次揉搓过程中,玉米颗粒以及玉米芯受到的揉搓强度不同,使得由间隙中下落至集料腔内的玉米颗粒的破碎率大大降低;3、本专利技术一种玉米脱粒机,进料管弯曲呈弧形,使得玉米棒在进料管中能够平缓过渡至两排脱粒轮组之间,避免玉米棒的工位与所谓的标准工位相差较大,减小玉米棒在脱粒过程中卡死的几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脱粒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进料口、2-进料管、3-脱粒轮Ⅰ、4-脱粒轮Ⅱ、5-脱粒轮Ⅲ、6-间隙、7-集料腔、8-出渣管、9-出料口、10-电机、11-机架、12-皮带Ⅰ、13-皮带Ⅱ、14-从动轮、15-传动轮、16-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玉米脱粒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1),在所述机架(11)上固定有电机(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1)内设置有集料腔(7),在机架(11)顶部设有进料口(1),在机架(11)的侧壁设有出渣管(8),所述进料口(1)通过进料管(2)与集料腔(7)连通,且在集料腔(7)的底部开有出料口(9),且在机架(11)上转动设置有两排正对集料腔(7)的脱粒轮组,且在由进料口(1)指向出料口(9)的方向上,所述脱粒轮组包括并排分布的脱粒轮Ⅰ(3)、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Ⅲ(5),所述脱粒轮Ⅰ(3)、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Ⅲ(5)的外径依次递增,脱粒轮Ⅰ(3)与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Ⅱ(4)与脱粒轮Ⅲ(5)之间均留有间隙(6),且在脱粒轮Ⅲ(5)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从动轮(14)以及传动轮(15),在所述脱粒轮Ⅱ(4)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轮(15)配合的传动齿轮(16),在所述脱粒轮Ⅰ(3)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16)配合的驱动轮,且在电机(10)的输出端上设有两个主动轮,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通过皮带Ⅰ(12)、皮带Ⅱ与两组脱粒轮组中的从动轮(14)连接;还包括开设在机架(11)的侧壁的出渣管(8),且所述出渣管(8)的进口端正对两个脱粒轮Ⅲ(5)之间的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11),在所述机架(11)上固定有电机(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1)内设置有集料腔(7),在机架(11)顶部设有进料口(1),在机架(11)的侧壁设有出渣管(8),所述进料口(1)通过进料管(2)与集料腔(7)连通,且在集料腔(7)的底部开有出料口(9),且在机架(11)上转动设置有两排正对集料腔(7)的脱粒轮组,且在由进料口(1)指向出料口(9)的方向上,所述脱粒轮组包括并排分布的脱粒轮Ⅰ(3)、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Ⅲ(5),所述脱粒轮Ⅰ(3)、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Ⅲ(5)的外径依次递增,脱粒轮Ⅰ(3)与脱粒轮Ⅱ(4)以及脱粒轮Ⅱ(4)与脱粒轮Ⅲ(5)之间均留有间隙(6),且在脱粒轮Ⅲ(5)的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从动轮(14)以及传动轮(15),在所述脱粒轮Ⅱ(4)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轮(15)配合的传动齿轮(16),在所述脱粒轮Ⅰ(3)的转轴上设置有与传动齿轮(16)配合的驱动轮,且在电机(10)的输出端上设有两个主动轮,两个所述主动轮分别通过皮带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洪平汪历吴小波潘清宫霞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