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320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缆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内导体外面,所述绝缘层由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所述外导体包裹在绝缘层外面,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护套包裹在外导体外面,所述护套由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泄同轴电缆具有耐高温、超柔化的特性,适合于高温要求在200℃及以上的特殊场合使用,尤其是能够在高温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还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是地下移动通信系统中,为改善电磁波传播特性而采用的一种特殊天线,它既有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又有天线辐射特性,可以克服地下强电磁干扰,解决了高频无线信号在隧道空间无法自然传播的问题。目前漏缆除了应用于铁路、隧道、矿井等场所的无线通信覆盖外,还广泛用于安防、探测传感等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传统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一般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冲孔铜带绕包或纵包外导体和外护套四部分,其中绝缘层通常由物理发泡聚乙烯构成,其耐温性能较差,仅为85度左右,无法满足高温环境的需求。其次随着5G的发展,电梯、室内无线布线是一种发展趋势,漏泄同轴电缆的超柔化需求增大,市场上现有室内漏泄同轴电缆多为50-12规格,柔性较差,无法满足室内覆盖对柔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耐高温的高柔性的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所述电缆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内导体外面,所述绝缘层由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所述外导体包裹在绝缘层外面,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护套包裹在外导体外面,护套由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挤塑、推挤或绕包于内导体上,形成绝缘层,所述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的至少一种;(2)将导电带材以缝隙编织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的方式缠绕在绝缘层上,或将导电带材以绕包或纵包开槽铜带的方式搭接在绝缘层上,形成外导体;(3)在外导体上绕包或挤塑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形成护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泄同轴电缆具有耐高温、超柔化的特性,适合于高温要求在200℃及以上的特殊场合使用,尤其是能够在高温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还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漏泄同轴电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漏泄同轴电缆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护套4螺旋形皱纹5槽孔6、7标识线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构思可以利用不同形式之实施例表示,说明书所示附图与文中说明系为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范例,并非意图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所示附图及/或所描述之特定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所述电缆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内导体外面,所述绝缘层由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所述外导体包裹在绝缘层外面,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护套包裹在外导体外面,护套由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漏泄同轴电缆具有耐高温、超柔化的特性,适合于高温要求在200℃及以上的特殊场合使用,尤其是能够在高温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还能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为介电常数小于3的耐高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绝缘层外径为0.1~7mm。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径为3.5~7mm。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漏泄电缆设计的绝缘外径小,能够保证其弯曲半径不超过100mm,仅为传统室内覆盖用漏泄同轴电缆弯曲半径的一半,其极限弯曲半径不超过80mm,具有良好的柔化性能,能够满足现有无线布线的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所述导电管材为管状或线状导电材料,所述管状导电材料包括中空管或实心管,包括镀银铜线、镀银铜包钢线、实心铜线和铜管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导体的导电管材经轧纹形成螺旋形皱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导体的直径为2~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导电带材由带状导电材料绕包、纵包或编织构成,所述导电带材为带状或丝状编织型导电材料,所述导电带材包括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和铜带的至少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导体的厚度为0.05~0.2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电带材设置有至少一个竖形结构的槽孔。所述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大于宽的几何图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条形或弧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槽孔的槽长为8~12mm,弧度为4~6度,槽孔的间距为240~260mm,槽孔的宽度为1.6~2.6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长条形槽孔的槽长为8~12mm,槽孔的间距为240~260mm,槽孔的宽度为1.6~2.6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护套标识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包括但不限于聚全氟乙丙烯。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推挤、挤塑或绕包于内导体上,形成绝缘层,所述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的至少一种;(2)将导电带材以缝隙编织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的方式缠绕在绝缘层上,或将导电带材以绕包或纵包开槽铜带的方式搭接在绝缘层上,形成外导体;(3)在外导体上绕包或挤塑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形成护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1)中所述推挤包括将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和助剂油进行充分搅拌,然后放入熟化柜熟化,熟化后的混合料通过压料控制箱压入亚克力管,将所述亚克力管中的混合浆料倒入推挤机缸筒,放入内导体,然后将混合料与内导体共同挤出形成带绝缘层的内导体。所述助剂油占比为16%~22%,所述助剂油为90#溶剂油。本领域人员可知的,所述步骤(3)中的挤塑方式采用螺杆挤塑方式进行。本领域人员可知的,所述熟化为将高温材料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凝结,所述温度为30~4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挤机将混合料与内导体共同挤出采用的抱闸压力为6~10MPa,推挤挥发温度为190~2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1)中所述绕包为将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无间隙的绕包2~3层。本领域人员可知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绕包也可采用如步骤(1)中相同的方法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2)中所述缝隙编织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的方式为,将多根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按照所需编织密度缠绕在绝缘层上,每根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包钢线之间的缝隙由编织密度控制,从而控制最终成品的横向辐射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编织密度为60%~7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2)中所述纵包或绕包开槽铜带的方式为,将开槽铜带纵包或绕包搭接在绝缘层上,同时根据所需的横向辐射性能要求,设计不同的开槽结构。优选的,所述纵包开槽铜带的方式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漏泄同轴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所述电缆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内导体外面,所述绝缘层由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所述外导体包裹在绝缘层外面,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护套包裹在外导体外面,所述护套由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所述电缆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裹在内导体外面,所述绝缘层由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构成,所述外导体包裹在绝缘层外面,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护套包裹在外导体外面,所述护套由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聚偏氟乙烯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外径为0.1~7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由导电管材构成,所述导电管材为管状或线状导电材料,所述管状导电材料包括中空管或实心管,所述导电管材包括镀银铜线、镀银铜包钢线、实心铜线和铜管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由导电带材构成,所述导电带材为带状或丝状编织型导电材料,所述导电带材包括镀锌铜线、镀锌铜包钢线、镀银铜线、镀银铜包钢线和铜带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的耐高温材料为聚全氟乙丙烯。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介电常数的耐高温材料推挤、挤塑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静许波华蓝燕锐史卫箭黄德兵薛济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