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及试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及试压方法。
技术介绍
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具有结构比较简单,紧凑,机加工件较少,造价低的特点,在石油炼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管程压力(Pt)高于壳程压力(Ps)工况条件下,且二者差值较大时,由于壳体厚度较薄,无法提高壳程耐压试验压力对管头进行试压。现在设计制造单位一般采用补做氨检漏的方法对管头进行检测,但该方法不仅危险性大、成本较高,且只能做到对管头的致密性进行检测,而无法检测出管头的耐压强度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造成了管头存在极大泄漏隐患。Pt>Ps工况条件的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由于壳体壁厚相对较薄,承受不了管程的试验压力,因而无法通过提高壳程试验压力进行管头耐压试验。如何在Pt>Ps工况的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进行管头耐压强度试验时给热交换器增强其壳体强度是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中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技术性难题。目前通常都使用补做氨检漏对管头进行检测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氨气和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爆炸的危险,且氨气泄漏会造 ...
【技术保护点】
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使用于固定管板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过程,设置于热交换器壳体(3)上,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壳体(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件(5),热交换器壳体(3)与连接管件(5)的接管部的圆周上设置盲区补强环(2),所述连接管件(5)上法兰的背面固定设置有法兰刚度增强环(7),连接管件(5)的法兰上固定有盲板,盲板上固定设置压力表组件(6),在所述的热交换器壳体(3)、盲区补强环(2)、连接管件(5)上缠绕若干增加强度用柔索(4),缠绕方向为周向螺旋缠绕,柔索(4)之间端部的接头处使用索具螺旋扣(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使用于固定管板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过程,设置于热交换器壳体(3)上,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壳体(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件(5),热交换器壳体(3)与连接管件(5)的接管部的圆周上设置盲区补强环(2),所述连接管件(5)上法兰的背面固定设置有法兰刚度增强环(7),连接管件(5)的法兰上固定有盲板,盲板上固定设置压力表组件(6),在所述的热交换器壳体(3)、盲区补强环(2)、连接管件(5)上缠绕若干增加强度用柔索(4),缠绕方向为周向螺旋缠绕,柔索(4)之间端部的接头处使用索具螺旋扣(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区补强环(2)为两个半圆筒形结构的筒体构成,所述两个筒体其中一端的连接部呈圆形槽设置且该连接部套于连接管件(5)根部,盲区补强环(2)的内径与热交换器壳体(3)外径相同,盲区补强环(2)的轴线与热交换器壳体(3)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法兰刚度增强环(7)由两个半环形的弧形板构成,法兰刚度增强环(7)的内径与连接管件(5)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柔索为单层缠绕时,缠绕时从热交换器壳体(3)端部的热交换器管板(1)与热交换器壳体(3)焊缝连接处作为始端开始缠绕;柔索为多层缠绕时,从两端管板与壳体连接焊缝交错作为缠绕起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件(5)的缠绕从连接管件(5)与热交换器壳体(3)焊缝连接处开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索(8)的直径为4-6mm。7.一种使用如上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增强热交换器管头耐压试验时壳体强度的装置进行耐压试验的方法,包括耐压试验前对热交换器壳体强度校验和施工机具准备步骤,施工机具包括有:柔索缠绕装置、棘轮收紧器和紧固扳手等,通过耐压试验前壳体强度校验确定缠绕的柔索(4)的规格及缠绕的圈数、层数及所需柔索(4)的缠绕长度,并确定缠绕盲区补强环(2)的宽度及法兰刚度增强环(7)的厚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S1、盲区补强环(2)、法兰刚度增强环(7)的制作,根据确定的盲区补强环(2)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自付,葛军,杨娜,韩志超,葛杰,王保山,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海林特种设备制造防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