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407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这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涉及对材料内孔表面进行挤压形变处理以改善内孔表层应力分布的研究。为了解决已有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塑性区的间接性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材料实验方法,得到了直观和形象的塑性区范围和形态信息。这一方法就是用两块半圆形试样拼合在一起模仿一块整体试样,实验时使两块半圆形试样以足够大的力紧紧抵在一起,然后在两块半圆形试样的抵合缝隙处加工出一个圆形通孔,利用一个挤孔销对圆形通孔内壁进行孔挤压形变处理并造成挤压痕,撤掉抵紧力分开试样,在原抵紧面上就能够观察到弹起的塑性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这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涉及对材料内孔表面进行挤压形变处理以改善内孔表层应力分布的研究。技术背景对材料内孔表面进行形变处理的技术早已经被广泛应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飞机结构件内孔的挤压处理,显著地提高了飞机结构件的疲劳强度。孔挤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使材料内孔表面顺序地发生局部塑形形变,最后使材料表面产生了设计预期的预压应力层,从而大大提高了零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US3661655A介绍了一种对弹性元件进行动态加载后,立即喷丸硬化被冷冻弹簧的至少一个表面,以使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材料的性能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要求材料的成本越来越低,仅仅依靠新材料的研发显然难以满足这种相互矛盾的需求,对表面进行形变处理的技术能够在较少增加材料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材料性能,因而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孔挤压处理、喷丸处理、滚压处理和锤击处理等方法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性,为了加深认识,对材料表面形变的微观机理的研究,显然极为迫切,其中就包括孔挤压加工时材料内部塑性形变区(以下简称塑性区)的研究。一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其特征是:用两块半圆形试样拼合在一起模仿一块整体试样,实验时使两块半圆形试样以足够大的力紧紧抵在一起,然后,在两块半圆形试样的抵合缝隙处加工出一个圆形通孔,随后,利用一个挤孔销对圆形通孔内壁进行孔挤压形变处理并造成挤压痕,最后撤掉抵紧力分开试样,这时,在原抵紧面上就能够观察到弹起的塑性区,在支撑右样块(6)和左样块(7)的结合体的支撑力(9)与施加于挤孔销(2)上的压力(1)的作用下,挤孔销(2)穿入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由于挤孔销(2)上的挤孔凸棱(14)直径(D)大于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的直径(d),挤孔销(2)上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材料孔挤压实验方法其特征是:用两块半圆形试样拼合在一起模仿一块整体试样,实验时使两块半圆形试样以足够大的力紧紧抵在一起,然后,在两块半圆形试样的抵合缝隙处加工出一个圆形通孔,随后,利用一个挤孔销对圆形通孔内壁进行孔挤压形变处理并造成挤压痕,最后撤掉抵紧力分开试样,这时,在原抵紧面上就能够观察到弹起的塑性区,在支撑右样块(6)和左样块(7)的结合体的支撑力(9)与施加于挤孔销(2)上的压力(1)的作用下,挤孔销(2)穿入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由于挤孔销(2)上的挤孔凸棱(14)直径(D)大于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的直径(d),挤孔销(2)上的挤孔凸棱(14)通过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的过程中,导致右样块(6)和左样块(7)中间的内圆柱孔(8)内壁一定范围内顺序地发生了塑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瑛玮董鑫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