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19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系有效结合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以提供使用通风球者可以卸除通风球的本体而留下通风球底座以供建筑物散热罩主体对应框设。因此即使采用通风球的使用者,可以减少全组安装与拆卸的繁琐。

Building heat sink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ventilating ball ba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adiating hood ventilation building corresponding ball seat structur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building ventilation radiating cover corresponding ball bas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use of ventilation ball can remove the ball and leave the body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ball base for building the main frame is provided with corresponding radiating cover. Therefore, even the user of the ventilation ball can reduce the cumbersom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whol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附属品,尤指一种建筑物散热罩。
技术介绍
建筑物往往因闷热而必须通风散热,若是只有简易的散热窗口或是凭借动力的抽气、排气排逸热气往往并不足够,尤其钢构屋、铁皮屋或简易的工作屋等若未能充分散热,则会更难适合居住或办公。后来有业者推出所谓的通风球,凭借外界风力使通风球本体转动,而室内热气可以自叶片缝隙排出。然而有可能因为通风球转动的轴承转动不顺而使通风球本体转动不顺,或者通风球倾斜角度不佳等原因,当下雨时可能造成雨水渗入,再则通风球主要是包括一叶片轮锁固于一通风球底座,但是二段式的设计可能遭致当台风或者强风时吹折而分离。而考虑周延的防止雨水渗入,也有业者推出建筑物散热罩,包括一散热罩主体,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进气孔,该进气孔系供衔接建筑物顶面预设孔,且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出气孔,且该进气孔与该出气孔形成一排气路径,由于座置一体且稳固,必要时也可以加设风扇增加空气对流,因此新装或是换装者逐渐增加。但是已经装设有通风球者,若要改装成散热罩,往往必须要拆卸掉整组通风球,然后改装设散热罩,如此一来大费周章且耗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该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技术人认为应有一种改善构造产生,为此设置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罩主体,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进气孔,且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出气孔,且该进气孔与该出气孔形成一排气路径,还包括一通风球底座,该通风球底座包括一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底部水平向延伸一地片,该散热罩主体进气孔内缘框设于该通风球底座的中空筒体外缘,且该散热罩主体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中:该出气孔的一侧向该散热罩主体内斜下延伸一导板,该导板末端折成一挡板,且该散热罩主体底部预留一排水孔道。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中:该出气孔设于偏侧,且该出气孔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内部相对延伸一侧壁。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中:该出气孔下方设一护檐。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中:该出气孔设于偏侧,且该出气孔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内部相对延伸一弯折的侧壁。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中:该出气孔设于正上方,且该出气孔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内部相对延伸一斜下的侧壁。以提供使用通风球者可以卸除通风球的本体而留下通风球底座以供建筑物散热罩主体对应框设。因此即使采用通风球的使用者,可以减少全组安装与拆卸的繁琐。再则,该中空筒体具有一高度,因此若有雨水渗入在该散热罩主体内部,不容易溢流至该中空筒体内部,且该中空筒体底部水平向延伸的该地片,也提供一个转折处的密封与防水效果。且该散热罩主体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可以减少对于建筑物顶部的二度破坏。从而,本技术的效果并非只是“1+1”的相加效果,还可以利用既有的该通风球底座与该散热罩主体结合,产生大于二者相加的效果,而符合相乘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散热罩主体一型态装设的内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散热罩主体二型态装设的内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散热罩主体三型态装设的内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散热罩主体四型态装设的内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罩主体;1A-散热罩主体;1B-散热罩主体;1C-散热罩主体;1D-散热罩主体;11-进气孔;12-出气孔;12A-出气孔;12B-出气孔;12C-出气孔;12D-出气孔;121-导板;122-挡板;126A-侧壁;126C-侧壁;126D-侧壁;127B-护檐;13-排水孔道;13A-排水孔道;13B-排水孔道;13C-排水孔道;13D-排水孔道;14-隔板;2-通风球底座;20-转折处;21-中空筒体;22-地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请参阅图1,配合图2所示,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包括一散热罩主体1,该散热罩主体1包括一进气孔11配合图3,该进气孔11可以是凭借该散热罩主体1的壳壁,以及该散热罩主体1二对称壳壁间所设一隔板14所框围,且该散热罩主体1包括一出气孔12,且该进气孔11与该出气孔12形成一排气路径,该出气孔12的一侧向该散热罩主体1内斜下延伸一导板121,该导板121末端折成一挡板122,可以形成与水的斜导与承接,当雨水盛满后可自该挡板122溢流,然后由该散热罩主体1底部预留的排水孔道13流出,避免雨水渗入该进气孔11。且设一通风球底座2,该通风球底座2包括一中空筒体21,该中空筒体21底部水平向延伸一地片22,该散热罩主体1进气孔11内缘框设于该通风球底座2的中空筒体21外缘,且该散热罩主体1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22,该压接系指可以利用焊接、铆接或其他结合方式与以压着且结合,以令二者稳固结合。以提供使用通风球者可以卸除通风球的本体而留下该通风球底座2以供建筑物该散热罩主体1对应框设。因此即使采用通风球的使用者,可以减少全组安装与拆卸的繁琐。再则,该中空筒体21具有一高度,因此若有雨水渗入在该散热罩主体1内部,不容易溢流至该中空筒体21内部,且该中空筒体21底部水平向延伸的该地片22,也提供一个转折处20的密封与防水效果。且该散热罩主体1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22,可以减少对于建筑物顶部的二度破坏。从而,本技术的效果并非只是“1+1”的相加效果,还可以利用既有的该通风球底座2与该散热罩主体1结合,产生大于二者相加的效果,而符合相乘效果。本技术的散热罩主体可以有多种型态:如图4所示的散热罩主体1A,顶部的该出气孔12A设于偏侧,且该出气孔12A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1A内部相对延伸一侧壁126A以导引出气,且可以收纳雨水,以令该雨水由该散热罩主体1A底部所设的该排水孔道13A导出。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散热罩主体1B,顶部的该出气孔12B下方设一护檐127B,可以引导雨水,以令该雨水由该散热罩主体1B底部所设的该排水孔道13B导出。如图6所示的散热罩主体1C,顶部的该出气孔12C设于偏侧,且该出气孔12C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1C内部相对延伸一弯折的侧壁126C以导引出气,且可以收纳雨水,以令该雨水由该散热罩主体1C底部所设的该排水孔道13C导出。如图7所示的散热罩主体1D,顶部的该出气孔12D设于正上方,且该出气孔12D的孔缘向该散热罩主体1D内部相对延伸一斜下的侧壁126D以导引出气,且可以收纳雨水,以令该雨水由该散热罩主体1D底部所设的该排水孔道13D导出。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也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上述所陈,为本技术在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都属本案诉求标的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罩主体,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进气孔,且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出气孔,且该进气孔与该出气孔形成一排气路径,还包括一通风球底座,该通风球底座包括一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底部水平向延伸一地片,该散热罩主体进气孔内缘框设于该通风球底座的中空筒体外缘,且该散热罩主体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罩主体,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进气孔,且该散热罩主体包括一出气孔,且该进气孔与该出气孔形成一排气路径,还包括一通风球底座,该通风球底座包括一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底部水平向延伸一地片,该散热罩主体进气孔内缘框设于该通风球底座的中空筒体外缘,且该散热罩主体的底部压接于该地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散热罩对应通风球底座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出气孔的一侧向该散热罩主体内斜下延伸一导板,该导板末端折成一挡板,且该散热罩主体底部预留一排水孔道。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正
申请(专利权)人:富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