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节杆菌制备生物絮凝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302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节杆菌为生物絮凝剂菌种,经发酵培养和提取制得水处理生物絮凝剂,该生物絮凝剂的制备采用以下步骤:    a)菌种的制备    由土壤采样、分离获得节杆菌(Arthrobacter  Sp.)LF-Tou2。选择性的培养基重量组成(g/L):    环己烷5-15  (NH↓[4])↓[2]SO↓[4]2-7  K↓[2]HPO↓[4]1-5  KH↓[2]PO↓[4]1-4    MgSO↓[4]0.1-0.4  NaCl0.05-0.3  琼脂粉10-20  pH7.0-7.4复筛培养基的重量组成(g/L):    葡萄糖7-12  (NH↓[4])↓[2]SO↓[4]2-5  K↓[2]HPO↓[4]1-5    KH↓[2]PO↓[4]1-4  MgSO↓[4]0.1-0.5  NaCl0.1-0.3    用作固体培养时加琼脂粉10-20  pH7.0-7.4    接种后培养条件为170转/分,30℃摇床培养1-2天,测定发酵液的絮凝活性。    初选方法:用选择性筛选培养基制作平板,用土壤浸液涂布接种。30℃温箱培养1-7天,挑取生长快、透明圈大的菌落转于固体斜面、30℃温箱培养1-3天,4℃保存。    b)菌种发酵培养    将初选出节杆菌菌种按培养液总重量的1-2%的比例接种于配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搅拌发酵,发酵温度为24-32℃,鼓入空气量为0.25-1.5L/L.分钟,pH=7.0~7.4,搅拌培养1-2天备用;    c)生物絮凝剂的制备:    液体发酵培养基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组成:    葡萄糖8-15份,(NH↓[4])↓[2]SO↓[4]1-5份,K↓[2]HPO↓[4]0.1-1份,KH↓[2]PO↓[4]0.05-1份,MgSO↓[4]0.1-1份,NaCl0.2-1.5份,CaCl0.2-1.5份,水1000份。    (1)发酵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分离10-40分钟,除去沉淀,取上清液备用;    (2)向上清液中加入0.05-0.15%钙离子和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室温静置30-60分钟,再用离心机离心分离10-20分钟,得絮凝剂粗品沉淀物备用;    (3)沉淀物用0.5-3.0%,pH=5-6的氯化钠溶液溶解,用0.3-1倍沉淀物体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吸附,再经离心分离得沉淀物备用;    (4)将沉淀用5-15%的氯化钠溶解搅拌6-18小时,加入2.5-3.5倍体积的乙醇,搅拌均匀,静置20-30分钟,离心得沉淀物,把沉淀物用无水乙醇醇洗和真空干燥得生物絮凝剂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节杆菌制备生物絮凝剂的方法。二、技术背景现在在给水及污水处理中使用的絮凝剂有以铝系为代表的无机高分子类,以聚丙烯酰胺为代表的合成有机高分子类,研究表明,饮用水摄入过多的铝离子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的比例较高,聚丙烯酰胺单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素和致癌作用。从甲壳素中提取的壳聚糖虽然可以作为絮凝剂,但是生产工艺复杂,资源非常有限。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菌种发酵而生产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除具备传统化学合成絮凝剂的作用外,微生物絮凝剂还具有无毒无害、使用安全、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产原料易得、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就目前科技发展趋势看,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替代化学合成同类产品的趋势。已经报导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涉及到细菌、放线菌、霉曲和酵母菌,发酵生产都存在着原料成本高、发酵周期长、絮凝效率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絮凝剂制备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周期短、絮凝效率高、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及工业应用的。四、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选用节杆菌为生物絮凝剂菌种,经发酵培养和提取制得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兴社王桂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齐东方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