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64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推车,解决了中层物框与下层物框取放物件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上设有连杆与滑动杆,下层物框可相对于底板上下滑动,使中层物框与上层物框可向两侧移动,同时下层物框向上滑动,达到了取放中层物框与下层物框的物件方便的效果。

A multi-layer ca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layer cart, solves the middle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ccessibility is not convenien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middl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liding rod, the lower frame can slide relative to the base plate, the middle frame and the upper frame can move to both sides at the same time, the lower frame to slide up to take middle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objects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推车,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层推车。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经常需要搬运一些零件和工具,当需要搬运一些重量较大又有一定数量的物体时经常需要使用多层推车,辅助人们搬运物体。目前,公开号为CN2032464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层推车,包括车架、放置板、防护栏和滑轮;所述车架上设有支撑部,所述放置板设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放置板的周围设有所述防护栏,所述防护栏设在所述放置板和所述车架之间,并与二者均连接,所述滑轮设在所述车架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取中间层物框或下层中物框中的物件时,需将物件抬至物框边缘,再向一侧横向拉出,才能取出物件,放置物件时亦是如此,这种多层推车取放中层和下层物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推车通过连杆机构将上中两层工件向向两边侧移的手段达到方便取放中层和下层物框中物件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推车,包括上层物框、中层物框、下层物框及用于支撑三者的框架,所述中层物框两侧各设有第一连杆,所述中层物框与第一连杆呈铰接设置,所述中层物框两侧远离第一连杆的位置设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与中层物框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框架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与第一连杆平行,所述框架靠近第一连杆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框架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转动轴呈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物框两侧靠近第一连杆的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上层物框两侧远离第二连杆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与第二连杆平行,所述框架靠近第一转动轴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框架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转动轴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各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各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支撑杆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置于第一滑槽顶端,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支撑杆呈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支撑杆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杆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置于第二滑槽底端,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支撑杆呈铰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层物框向第二连杆一侧倾斜,第二连杆与第二滑动杆同时向该侧倾斜,第二连杆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由于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以第一转动轴以第二转动轴相反方向转动,使第一连杆向第二连杆倾斜的相反方向倾斜,第一滑动杆与第一连杆平行且同步倾斜,达到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向相反方向移动效果,使下层物框不再被中层物框遮挡。当第一连杆开始偏转时,因此第一支撑杆也开始偏转,由于第一铰链的高度低于滑块,所以第一滑动杆与第一连杆同步偏转使,第一铰链的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小于滑块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因此滑块向下滑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直至第一滑块滑动至滑动槽顶端,第一支撑杆拉住第一滑动杆。同时第二连杆偏转,第二支撑杆也开始偏转,由于第二铰链的高度高于滑块,所以第二滑动杆与第二连杆同步偏转时,第二铰链的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大于滑块水平方向上的偏移量,因此滑块向上滑动;滑块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直至滑块滑动至第二滑槽顶端,第二支撑杆拉住第二滑动杆,因上层物框和下层物框向下的重力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拉力共同作用,使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均不再偏转,固定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从而固定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物框在竖直方向上与框架呈滑动连接,所述下层物框底端两侧设有支撑槽,两根第一滑动杆下端均设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弯至支撑槽下方,所述摆动杆的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支撑槽呈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杆偏转时,带动摆动杆偏转,带动支撑部在支撑槽内滑动,并向上抬起,对下层物框施加向上的支撑力,使下层物框向上滑动,抬高了下层物框,方便了使用者拿取下层物框中的物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块和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支撑块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摆动杆呈铰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摩擦力,使摆动杆转动时受的阻力减少,使之更加顺畅省力的转动,支撑起下层物框也更加省力,结构支撑点更多,使下层物框受力更加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两端设有导杆,所述下层物框两侧固设有导套,所述导套套置于导杆外,所述导套与导杆呈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层物框可通过导杆与导套的滑动配合实现相对于框架的上下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一侧延伸设有扶手,所述框架设有轮子,所述轮子与框架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靠近框架的一端固设有的制动杆,所述制动杆一端固定设有制动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用扶手推动推车移动,方便了推着了推动。取放物件时,侧移上层物框,使中层物框也发生侧移,使制动杆向两侧偏转,将制动片挤压在轮子上,启到制动的作用,方便物件的取放,移动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的同时使推车制动,简化了操作,方便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第二转动轴垂直向上延伸至上层物框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使第二转动轴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使第一转动轴向相反方向转动,促使第二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向相反方向偏转,促使上层物框和中层物框向两侧移动,通过杠杆原理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侧移更加省力、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把手远离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有锁腔,所述锁腔内放置有凸形块,所述凸形块上固定连接有销体,所述凸形块与锁腔呈滑动配合,所述扶手上固定连接有锁盘,所述锁盘上设有以第二转动轴为圆心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两端设有指向第二转动轴的凹陷,所述销体与弧形槽呈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销体卡进凹陷中,固定把手,以此固定第二转动杆,将整个连杆机构锁停,在移动推车时,防止因误操作将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侧移,打开后将销体卡进凹陷中,固定把手,防止把手回转,防止侧移后的上层物框与中层物框移回,防止影响物件的搬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触凸形块顶端,所述弹簧另一端抵触在锁腔顶端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拉动销体,挤压弹簧,使之移出凹陷,进入环形滑槽,转动把手,销体沿环形滑槽移动至凹陷,因弹簧的压力,将销体压入凹陷中,简化了销体的操作,通过弹簧固定销体,防止销体从凹陷中滑车,使把手更加稳定,防止了物框的非人为意愿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动把手便可以使上层物框和中层物框侧移,使下层物框向上移动,取放物件时更加方便,同时锁住轮子,起到制动作用,操作方便,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体现支撑部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5为实施例用于体现把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2、上层物框;3、中层物框;4、下层物框;5、第一连杆;6、第一滑动杆;7、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二滑槽;10、第二连杆;11、第一转动轴;1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层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推车,包括上层物框(2)、中层物框(3)、下层物框(4)及用于支撑三者的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中层物框(3)两侧各设有第一连杆(5),所述中层物框(3)与第一连杆(5)呈铰接设置,所述中层物框(3)两侧远离第一连杆(5)的位置设有第一滑动杆(6),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中层物框(3)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框架(1)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第一连杆(5)平行,所述框架(1)靠近第一连杆(5)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与框架(1)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与第一转动轴(11)呈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物框(2)两侧靠近第一连杆(5)的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杆(10),所述上层物框(2)两侧远离第二连杆(10)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滑动杆(12),所述第二滑动杆(12)与第二连杆(10)平行,所述框架(1)靠近第一转动轴(11)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与第一转动轴(11)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与框架(1)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13)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两端各设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两端各设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所述第一连杆(5)铰接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滑动杆(6)上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2),所述第一滑块(32)置于第一滑槽(20)顶端,所述第一滑块(32)与第一支撑杆(7)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0)铰接有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二滑动杆(12)设有第二滑槽(9),所述第二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1)置于第二滑槽(9)底端,所述第二滑块(41)与第二支撑杆(8)呈铰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推车,包括上层物框(2)、中层物框(3)、下层物框(4)及用于支撑三者的框架(1),其特征是:所述中层物框(3)两侧各设有第一连杆(5),所述中层物框(3)与第一连杆(5)呈铰接设置,所述中层物框(3)两侧远离第一连杆(5)的位置设有第一滑动杆(6),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中层物框(3)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框架(1)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动杆(6)与第一连杆(5)平行,所述框架(1)靠近第一连杆(5)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与框架(1)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与第一转动轴(11)呈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物框(2)两侧靠近第一连杆(5)的位置铰接有第二连杆(10),所述上层物框(2)两侧远离第二连杆(10)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滑动杆(12),所述第二滑动杆(12)与第二连杆(10)平行,所述框架(1)靠近第一转动轴(11)的一侧设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与第一转动轴(11)平行,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与框架(1)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与第二转动轴(13)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两端各设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二转动轴(13)两端各设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所述第一连杆(5)铰接有第一支撑杆(7),所述第一滑动杆(6)上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2),所述第一滑块(32)置于第一滑槽(20)顶端,所述第一滑块(32)与第一支撑杆(7)呈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0)铰接有第二支撑杆(8),所述第二滑动杆(12)设有第二滑槽(9),所述第二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1)置于第二滑槽(9)底端,所述第二滑块(41)与第二支撑杆(8)呈铰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推车,其特征是:所述下层物框(4)在竖直方向上与框架(1)呈滑动连接,所述下层物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有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通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