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柱预应力钢束吊装定位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塔柱预应力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柱预应力钢束吊装定位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施工期间给结构预先施加的预加压力,结构服役期间预加压力可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避免结构破坏。常用于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其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裂得比较晚。目前,大型预应力塔柱钢绞线因单根长度大,大都采用专门的穿束机进行穿束,通过穿束机机械传动,滚轮夹持钢绞线进行传送,即利用减速机带动双主动轮转动,钢铰线从一端进线口插入,主动轮与双从动轮压住钢铰线向前移动沿导管穿入预留孔道,直到从孔道另一端穿出达到张拉需要的尺寸。当塔柱采取分段张拉尺寸较短时,有时也采用吊车配合吊物卡环锁定钢绞线后,将钢绞线成束吊起配合人工将钢绞线缓缓送入预留孔道,直到钢绞线从孔道下端穿出,然后先在钢束下端设挡板、上端采用8#铅丝或钢丝绳将钢绞线固定,再解除铅丝或钢丝绳,安装锚板使千斤顶并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柱预应力钢束吊装定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一平整场地作为钢绞线编束的平台,根据钢束的长度,在编束平台上设置两块能够移动的钢板,并且在钢板上焊接一根钢管作为编束用的导管;步骤二:将钢绞线逐根穿入用于钢束上端和下端编束的导管中;步骤三:在钢束下端编束时,将钢束分成三种错位放置,相临错位差为30cm,采用铅丝将相同长度的钢绞线绑扎在一起,并将长30cm的钢绞线包裹住比其短30cm的钢绞线,在钢束的下端部形成锥形状;步骤四:在钢束下端接装一个导向帽;步骤五:在钢束上端编束时,先将最长束的钢绞线安装在1#锚板的几个中心孔部位,再将钢绞线的次长束临中心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柱预应力钢束吊装定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一平整场地作为钢绞线编束的平台,根据钢束的长度,在编束平台上设置两块能够移动的钢板,并且在钢板上焊接一根钢管作为编束用的导管;步骤二:将钢绞线逐根穿入用于钢束上端和下端编束的导管中;步骤三:在钢束下端编束时,将钢束分成三种错位放置,相临错位差为30cm,采用铅丝将相同长度的钢绞线绑扎在一起,并将长30cm的钢绞线包裹住比其短30cm的钢绞线,在钢束的下端部形成锥形状;步骤四:在钢束下端接装一个导向帽;步骤五:在钢束上端编束时,先将最长束的钢绞线安装在1#锚板的几个中心孔部位,再将钢绞线的次长束临中心孔安装束布置,最后将最短钢绞线布置在锚板的周边孔位置;步骤六:在1#锚板穿束完成后,采用钢绞线卡片将钢绞线锁定在1#锚板上;步骤七:完成上端钢绞线锁定后,在钢束上端顶部再穿2#锚板,然后采用抱箍将1#锚板、2#锚板箍在一起;步骤八:沿钢束长度方向每间隔4m-6m,用铅丝捆绑钢束;步骤九:将完成上端与下端编束的钢束采用吊车吊起,将钢绞线送入预留孔道并解除每隔4m-6m绑扎钢束的铅丝,直到钢绞线下端从孔道下端穿出;步骤十:钢束上端接近孔道上口时,将钢束上端安装的1#锚板、2#锚板中心与预留孔道中心对齐,将锚板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敦刚,席军现,李廷钰,高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