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202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保温墙体施工技术领域,用于改善CL网架板两测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由于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差而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CL网架板包括CL网架板体和钢筋网片,CL网架板体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三维斜插钢筋固定,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该发明专利技术的CL网架板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可提高CL网架板两侧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保温墙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属于“温寒带大陆性”气候状态,其特点为“冬冷夏热”,为了降低建筑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通常会对建筑物的外墙采取保温措施,使得外墙的外保温施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但是,现有外保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脱落、不耐老化、且多数为易燃性材料,着火后具有烟雾大、毒性大和易引起大面积燃烧的特点,且目前的外墙保温材料的设计寿命多为20-25年,而国家规定住宅类建筑物的寿命一般为70~80年,显然背离了建筑节能目标,因此,一种新型CL结构体系的复合保温墙板应运而生,该复合保温墙板通过在CL网架板两侧设置模板,对CL网架板和模板形成的空间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现浇筑来实现。但是,由于两侧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不同,通常内侧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大于内侧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使得浇注时CL网架板两侧的混凝土下落速度和阻力均不相同,CL网架板内侧与外侧形成压力差,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且由于CL网架板的高度大都超过3m,不宜对浇注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从而产生大量的质量缺陷,例如,外墙体的板底及边角部位浇筑不到位、易形成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和CL网架板位移、变形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用于改善CL网架板两测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由于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差而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CL网架板,该CL网架板包括CL网架板体和钢筋网片,其中,CL网架板体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三维斜插钢筋固定,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可选地,每个导流孔的直径均为70mm。可选地,导流孔矩阵式分布,相邻导流孔之间的距离均为500mm。可选地,每个导流孔的轴线与CL网架板体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可选地,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下的部位设置的导流孔为第一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可选地,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上的部位设置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包括第一类导流孔和第二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第二类导流孔的外侧开孔端高于内侧开孔端。可选地,第一类导流孔和第二类导流孔呈交替排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L网架板的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使得混凝土可以在CL网架板两侧之间流通,提高了现浇混凝土在CL网架板两侧的流动性,减小了位于CL网架板内侧混凝土的压力,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流动性差和内侧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大量质量缺陷,包括外墙体的板底及边角部位浇筑不到位、易形成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和CL网架板位移、变形等,进而保证了混凝土墙体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CL网架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每个导流孔的直径和相邻导流孔之间的距离,在CL网架板体上标示出所有导流孔的开孔位置;步骤S2、使用圆形开孔器在CL网架板体的标示位置开设多个导流孔。可选地,CL网架板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标记出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步骤S2具体包括:子步骤S21、使用圆形开孔器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下的部位的标示位置开设多个导流孔,其中每个导流孔均为第一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子步骤S22、使用圆形开孔器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上的部位的标示位置开设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包括第一类导流孔和第二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第二类导流孔的外侧开孔端高于内侧开孔端。可选地,步骤S1中标示的导流孔的开孔位置错开三维斜插钢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L网架板制作方法,在CL网架板体上开设了多个圆形导流孔,使得混凝土可以在CL网架板两侧之间流通,提高了现浇混凝土在CL网架板两侧的流动性,减小了位于CL网架板内侧混凝土的压力,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流动性差和内侧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大量质量缺陷,包括外墙体的板底及边角部位浇筑不到位、易形成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和CL网架板位移、变形等,进而保证了混凝土墙体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CL网架板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CL结构体系复合保温墙体的结构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的CL网架板制作方法流程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CL结构体系复合保温墙板施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CL网架板,如图1所示,该CL网架板包括CL网架板体和钢筋网片,其中,CL网架板体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三维斜插钢筋固定,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如图2所示,CL结构体系复合保温墙以CL网架板为支撑体,安装施工时,在CL网架板两侧分别设置模板,其中,内模板设置于靠近室内的一侧,外模板设置于靠近室外的一侧,CL网架板与内模板和外模板分别形成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实际应用中,CL网架板内侧与内模板形成的空间大于CL网架板外侧与外模板形成的空间,即CL结构体系复合保温墙的内墙厚度大于外墙厚度。示例性地,内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约为200mm,外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约为50mm。现浇注施工时,同时对CL网架板与内模板和外模板形成的两侧空间进行混凝土浇注,由于两侧空间的宽度不相同,CL网架板两侧的混凝土下落速度和阻力也不相同;进一步地,由于内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为外模板到CL网架板的距离的4倍,使得内侧混凝土的流入量远大于外侧,进而在CL网架板的两侧形成较大的高度差,其中外侧高于内侧,且产生由内外侧向内侧的侧向压力。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CL网架板的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使得混凝土可以在CL网架板两侧之间流通,提高了现浇混凝土在CL网架板两侧的流动性,减小了位于CL网架板内侧混凝土的压力,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流动性差和内侧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大量质量缺陷,包括外墙体的板底及边角部位浇筑不到位、易形成蜂窝麻面、强度不足和CL网架板位移、变形等,进而保证了混凝土墙体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可选地,每个导流孔的直径均为7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中的混凝土中各组份的颗粒粒径来为导流孔匹配合适的孔径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对此不进行限定。可选地,导流孔矩阵式分布,相邻导流孔之间的距离为500mm,以使得多个导流孔在CL网架板体上均匀分布,获得混凝土流动性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CL网架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CL网架板,包括CL网架板体和钢筋网片,其中,CL网架板体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三维斜插钢筋固定,其特征在于,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L网架板,包括CL网架板体和钢筋网片,其中,CL网架板体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三维斜插钢筋固定,其特征在于,CL网架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贯通CL网架板体,并均匀地分布在CL网架板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L网架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孔的直径均为7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L网架板,其特征在于,导流孔矩阵式分布,相邻导流孔之间的距离均为5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L网架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孔的轴线与CL网架板体的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L网架板,其特征在于,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下的部位设置的导流孔为第一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L网架板,其特征在于,在CL网架板体的2/3位置以上的部位设置的导流孔包括第一类导流孔和第二类导流孔,第一类导流孔的内侧开孔端高于外侧开孔端,第二类导流孔的外侧开孔端高于内侧开孔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L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奋勇孟志山高利军唐国庆李苑冀强王志禹张建成吴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