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障碍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98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47
一种智能障碍车,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障碍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障碍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道障碍栏需要人工装配,需要人工将多组车道障碍栏装配到一起,并进行焊接等作业,装配时间长,作业时影响交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障碍车,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不需要焊接,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障碍车,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两组左右相对设置的竖杆组件,竖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竖杆,至少一组竖杆组件上设有接驳组件。所述两组竖杆组件上分别设有接驳组件,接驳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之间的导向板及设置在导向板上的若干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个导向孔,伸缩杆组件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上。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的第一伸缩筒、活动设置在第一伸缩筒内的第二伸缩筒及固定在第二伸缩筒尾部的固定杆,固定杆另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竖杆组件上设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板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伸出和收纳。所述第一伸缩筒包括尾端贯通的腔体,第一伸缩筒首端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腔体直径,第二伸缩筒尾端设有用于与通孔内侧的腔体底面抵靠的第一限位台,固定杆设置在第一限位台上,第一伸缩筒和导向孔之间、通孔和第二伸缩筒之间均设有无油自润滑轴承,腔体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第一伸缩筒上,弹簧一端抵靠在腔体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台上,第一伸缩筒尾端环设有用于抵靠导向板的第二限位台。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及传动连接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的第一传动带,第一电机固定在左边竖杆组件的一竖杆外侧部,第一从动带轮通过第一带轮座设置在右边竖杆组件同侧竖杆的外侧部,第一电机具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电机轴,第一主动带轮固定在第一电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带包括靠近竖杆组件的内侧传输段及远离竖杆组件的外侧传输段,内侧传输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位于右边竖杆组件的一侧,外侧传输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位于左边竖杆组件的一侧;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上的连接架、固定在连接架上的第二连接板及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下两端的两第三连接板,连接架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上的第一竖向段、由第一竖向段顶部朝竖杆组件延伸的横向段以及由横向段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段,第二连接板固定在第二竖向段上,第一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与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与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第三连接板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位于外侧,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避空缺口并用于允许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穿过。所述车架机构包括顶架组件,顶架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顶部的工字架,工字架包括横跨两竖杆组件的第一连杆及设置在第一连杆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横跨并延伸出同侧两竖杆外,其中一第二连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竖向的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底端固定有连接到竖杆上的第四连杆;顶架组件上设有灯具升降组件,灯具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三连杆和相邻的竖杆上的电机座,电机座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方的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二带轮座,第二带轮座上转动设有第二从动带轮,第二电机具有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通过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带上设有呈倒置的L型升降支架,L型升降支架上设有指示灯,电机座上设有与L型升降支架传动连接并引导其上下移动的导轨组件。所述车架机构包括固定在两竖杆组件底部的底架组件,移动轮机构包括按前后分布设置在底架组件上的驱动轮组件及转向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轮轴及设置在驱动轮轴左右两侧的驱动轮,底架组件上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轮轴的轴座,驱动电机具有驱动电机轴,驱动电机轴上固定有第三主动带轮,驱动轮轴上固定有第三从动带轮,第三主动带轮和第三从动带轮通过第三传动带传动连接;转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架组件上的横杆,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向轴,转向轴沿其轴向竖直设置,转向轴下端固定有倒置的L型支架,L型支架包括竖直向下的连接段及由连接段顶部朝驱动轮组件横向延伸的定位段,连接段上传动连接转向轮,两转向轴的定位段通过转向杆传动连接,转向杆左右两端均通过竖向设置在定位段上的转动轴销传动连接在两定位段上;其中一转向轴上端固定有第四从动带轮,横杆上固定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具有转向电机轴,转向电机轴上固定有第四主动带轮,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通过第四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车架机构包括连接底架组件和竖杆组件之间的两侧架组件,车壳组件包括覆盖同侧竖杆组件和侧架组件的T型侧板、横跨并覆盖两侧架组件的护板、覆盖在顶架组件上的盖板、覆盖两组竖杆组件侧部和两组侧架组件顶部的L型侧板及设置在底架组件底部的底板,T型侧板上对应伸缩杆组件开设有第一伸出孔,盖板上对应对应指示灯开设有第二伸出孔,第二伸出孔上设有护环,车壳组件上设有用于检测车辆和行人的传感器;车架机构上设有电源组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驱动控制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电机和转向电机均与驱动控制装置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台障碍车可通过自身的接驳组件相互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构成不同长度的围栏,并且通过每台障碍车的移动轮机构,围栏可整体移动,可用于双向多车道的道路上,围栏用于分隔道路,根据双向车道的车流情况,如某一方向的道路车辆较少,围栏会根据时机向该方向道路移动,将该方向道路的一条或以上的车道让与给另一方向道路,有效改善道路通行效率。伸缩杆组件运行时稳定和准确,围栏内部的障碍车需要配备两组接驳组件,用于接驳两边的障碍车,相邻两障碍车的伸缩杆组件对接。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配套使用,增长了伸缩杆组件的伸出长度,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长度合理,保证两者的强度和抗弯性能,并且,第二伸缩筒设置在第一伸缩筒内,保证了伸缩杆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伸缩杆组件整体长度合理,使伸缩杆组件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第一电机运行时,第一传动带会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分别朝相反方向运动,即同时朝障碍车外侧伸出,或者,同时朝障碍车中心收纳,保证两组伸缩杆组件伸出和收纳动作的一致性,无需配备两套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有利于障碍车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紧凑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隐藏车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隐藏车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接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第一伸缩筒和第二伸缩筒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灯具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灯具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图9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障碍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倒置T状的车架机构、覆盖在车架机构上的车壳组件、设置在车架机构底部的移动轮机构,以及设置在车架机构上可伸出和收纳于车壳组件的接驳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两组左右相对设置的竖杆组件,竖杆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竖杆(11),至少一组竖杆组件上设有接驳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竖杆组件上分别设有接驳组件,接驳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竖杆(11)之间的导向板(20)及设置在导向板(20)上的若干组伸缩杆组件,导向板(20)上设有自上而下排列的若干个导向孔,伸缩杆组件活动设置在对应的导向孔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导向孔上的第一伸缩筒(21)、活动设置在第一伸缩筒(21)内的第二伸缩筒(22)及固定在第二伸缩筒(22)尾部的固定杆(23),固定杆(23)另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4),竖杆组件上设有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板(24)传动连接并驱动第一伸缩筒(21)和第二伸缩筒(22)伸出和收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筒(21)包括尾端贯通的腔体(211),第一伸缩筒(21)首端设有与腔体(211)连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腔体(211)直径,第二伸缩筒(22)尾端设有用于与通孔内侧的腔体(211)底面抵靠的第一限位台(221),固定杆(23)设置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和导向孔之间、通孔和第二伸缩筒(22)之间均设有无油自润滑轴承(25),腔体(211)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装在第一伸缩筒(21)上,弹簧(26)一端抵靠在腔体(211)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台(221)上,第一伸缩筒(21)尾端环设有用于抵靠导向板(20)的第二限位台(2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从动带轮(33)及传动连接第一主动带轮(32)和第一从动带轮(33)的第一传动带(34),第一电机(31)固定在左边竖杆组件的一竖杆(11)外侧部,第一从动带轮(33)通过第一带轮座(35)设置在右边竖杆组件同侧竖杆(11)的外侧部,第一电机(31)具有竖直向上的第一电机轴,第一主动带轮(32)固定在第一电机轴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障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带(34)包括靠近竖杆组件的内侧传输段(341)及远离竖杆组件的外侧传输段(342),内侧传输段(34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位于右边竖杆组件的一侧,外侧传输段(34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位于左边竖杆组件的一侧;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连接架(36)、固定在连接架(36)上的第二连接板(37)及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连接板(37)上下两端的两第三连接板(38),连接架(36)包括固定在第一传动带(34)上的第一竖向段(361)、由第一竖向段(361)顶部朝竖杆组件延伸的横向段(362)以及由横向段(362)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竖向段(363),第二连接板(37)固定在第二竖向段(363)上,第一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与右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第三连接板(38)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推动组件的两第三连接板(38)位于外侧,左边接驳组件的第一连接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优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