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032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包括多组磁钢槽和多组减重孔,多组磁钢槽绕转子铁芯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绕转子铁芯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与多组磁钢槽一一对应,对应组的减重孔与磁钢槽位于同一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且在转子铁芯的径向上,减重孔位于内侧,磁钢槽位于外侧,每组减重孔均包括中心孔和对称设在中心孔的两侧的两个侧孔,中心孔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为该组减重孔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平分线,通过设置转子铁芯,从而使转子的结构简单,在保证电磁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转子重量,在最大工作转速下,可拥有10Mpa‑20Mpa的残余接触压力,并保证了转子过盈配合强度的可靠性。

Rotor co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or core, a rotor cor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magnet slot and multiple holes, multiple magnetic steel groove of the rotor core around the circumferential annular array; multiple holes around the rotor core circumferential annular array, multiple holes and a plurality of magnet slot one-to-one. The corresponding group of holes and a magnetic steel groove located at the same angle in the limited area, and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rotor core, lightening hole is positioned inside the magnetic steel groove on the outer side, two side holes each include hol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enter hole an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center hole, the center hole as the center of symmetry and symmetry the shaft for the set of lighten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bisector of angle, by setting the rotor core, so that the ro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e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rotor, the maximum operating speed, can have 10 The residual contact pressure of Mpa 20Mpa, and to ensure that the rotor interference fit strengt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铁芯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铁芯。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精确获得转子在过盈配合应力和额定工作转速离心率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减重,减重孔的布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实现结构的减重极限,且产品的减重比例较低,在5%~10%之间,且是在无法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获得最小的转子铁芯重量和转动惯量。然而,任意新增的减重孔,将转子铁芯的应力重新分配,易造成应力集中,且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减重孔附近的应力超过许用应力,使转子铁芯失效;而过于沉重的转子,会导致转动惯量偏高的问题,不利于降低整车重量,且导致整车加速性能降低,不利于降低变速器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重量轻、成本低且安全系数高的转子铁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子铁芯包括多组磁钢槽和多组减重孔,多组磁钢槽绕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多组减重孔绕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与多组磁钢槽一一对应,对应组的所述减重孔与所述磁钢槽位于同一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且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减重孔位于内侧,所述磁钢槽位于外侧,每组减重孔均包括中心孔、两个侧孔,两个所述侧孔对称设在所述中心孔的两侧,所述中心孔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为该组减重孔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平分线。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侧孔的横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和所述侧孔的横截面的外周均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多段轮廓线,每段轮廓线为圆弧或椭圆弧或直线,相邻两段轮廓线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侧孔的靠近所述中心孔的一侧向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凸出。进一步地,转子铁芯还包括多个附加孔,多个附加孔绕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个附加孔与多组减重孔一一对应,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附加孔位于对应组的所述中心孔与所述磁钢槽限定出的区域内。进一步地,所述附加孔为圆孔或扁孔,所述附加孔为扁孔时,所述扁孔的长轴方向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具有外侧边,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外侧边靠近所述磁钢槽,所述外侧边没有尖角;和/或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具有内侧边,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内侧边远离所述磁钢槽,所述内侧边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具有对称设在所述角平分线两侧的两个侧边,所述侧边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平行或具有夹角;和/或所述侧孔的横截面具有两个侧沿,每个所述侧沿与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平行或具有夹角;和/或所述侧孔的横截面具有内侧沿,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内侧沿远离所述磁钢槽,所述内侧沿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和/或所述侧孔的横截面具有外侧沿,在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所述外侧沿靠近所述磁钢槽,所述外侧沿没有尖角。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的横截面具有对称设在所述角平分线两侧的两个侧边,两个所述侧边的内端相交。进一步地,所述侧孔的横截面具有两个侧沿,两个所述侧沿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从外向内增大或减小。进一步地,每组磁钢槽均包括对称设在所述角平分线两侧的两个子槽,两个子槽之间的距离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从外向内增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转子铁芯具有以下优势:1)上述减重孔的结构简单、对称性好,可在保证转子铁芯的电磁性能同时,大幅降低转子铁芯的重量。2)通过合理布置减重孔,重建并优化了转子铁芯在工作转速离心力和过盈配合应力下的应力分布,提升应力安全系数。3)每两段轮廓线之间圆滑过渡,可避免缓减重孔应力集中,且设置附加孔可有效地避免中心孔与磁钢槽之间的应力集中。4)减重孔的结构可抵挡转子铁芯瞬间加速或减速时,引起的周向惯性力,使转子铁芯不会因为紧急加速或减速的惯性力,形成弯曲变形,而生成附加的应力集中,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子,包括上述转子铁芯。通过设置上述转子铁芯,从而使转子的结构更加简单,在保证电磁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转子重量,在最大工作转速下,可拥有10Mpa-20Mpa的残余接触压力,并保证了转子过盈配合强度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包括上述转子。通过设置上述转子,从而在保证电机电磁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对电机减重,且电机的安全性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电机。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机,从而使车辆在保证电磁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对车辆减重,且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局部放大图A;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局部放大图B;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局部放大图C;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四;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铁芯局部放大图D。附图标记说明:100-转子铁芯,1-磁钢槽,11-子槽,2-减重孔,21-中心孔,211-外侧边,212-内侧边,213-侧边,22-侧孔,221-外侧沿,222-内侧沿,223-侧沿,23-附加孔,3-角平分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子铁芯100包括多组磁钢槽1和多组减重孔2。多组磁钢槽1绕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绕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与多组磁钢槽1一一对应,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对应组的减重孔2与磁钢槽1位于同一圆心角α限定的区域内,且在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减重孔2位于内侧,磁钢槽1位于外侧。具体而言,转子铁芯100构造为环形,在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多组减重孔2靠近转子铁芯100的内环,多组磁钢槽1靠近转子铁芯100的外环。每组减重孔2均包括中心孔21、两个侧孔22,两个侧孔22对称设在中心孔21的两侧,中心孔21为对称结构,如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中心孔21的对称轴为该组减重孔2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平分线3。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转子铁芯100包括八组磁钢槽1和八组减重孔2。可以理解的是,环形阵列是指,多组减重孔2或多组磁钢槽1在同一圆周上绕该圆周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如图1-图8所示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转子铁芯100上设有八组对应的磁钢槽1和减重孔2,每组对应的磁钢槽1和减重孔2结构分布均相同,且每组对应的磁钢槽1和减重孔2位于同一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圆心角为α,可以理解的是,每组圆心角的角度为45°。在每组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减重孔2的中心孔21为轴对称结构,每组圆心角的角平分线3为中心孔21的对称轴,且每组减重孔2的两个侧孔22分别设置在中心孔21的两侧,两个侧孔22关于圆心角的角平分线3对称设置,从而构成一组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子铁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磁钢槽(1),多组磁钢槽(1)绕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多组减重孔(2)绕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与多组磁钢槽(1)一一对应,对应组的所述减重孔(2)与所述磁钢槽(1)位于同一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且在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所述减重孔(2)位于内侧,所述磁钢槽(1)位于外侧,每组减重孔(2)均包括中心孔(21)、两个侧孔(22),两个所述侧孔(22)对称设在所述中心孔(21)的两侧,所述中心孔(21)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为该组减重孔(2)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平分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磁钢槽(1),多组磁钢槽(1)绕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多组减重孔(2)绕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组减重孔(2)与多组磁钢槽(1)一一对应,对应组的所述减重孔(2)与所述磁钢槽(1)位于同一圆心角限定的区域内,且在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所述减重孔(2)位于内侧,所述磁钢槽(1)位于外侧,每组减重孔(2)均包括中心孔(21)、两个侧孔(22),两个所述侧孔(22)对称设在所述中心孔(21)的两侧,所述中心孔(21)为对称结构且对称轴为该组减重孔(2)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平分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21)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侧孔(22)的横截面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21)和所述侧孔(22)的横截面的外周均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多段轮廓线,每段轮廓线为圆弧或椭圆弧或直线,相邻两段轮廓线之间圆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22)的靠近所述中心孔(21)的一侧向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外周凸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附加孔(23),多个附加孔(23)绕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多个附加孔(23)与多组减重孔(2)一一对应,在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所述附加孔(23)位于对应组的所述中心孔(21)与所述磁钢槽(1)限定出的区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铁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孔(23)为圆孔或扁孔,所述附加孔(23)为扁孔时,所述扁孔的长轴方向沿所述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笑天彭政洲马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