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90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包括芯纱,所述芯纱由多股涤纶长丝合捻,其捻向为S向,芯纱外交替缠绕导电纤维、纯棉纤维和抗菌纤维,其捻向为Z。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股涤纶纤维合捻形成的芯层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使纱线强度大,不易变形,耐磨性好,芯层外交替缠绕的导电纤维、纯棉纤维和抗菌纤维,使得纱线吸湿透气性提高,抗菌,柔软舒适,且不易起静电。加捻使纱线垂感好,牢度好,芯层与包覆纱线捻向相反,使回旋力相互抵消,避免扭转成结现象。

A polyester blend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混纺纱线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涤纶混纺纱线。
技术介绍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大量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和工业制品。涤纶纤维强度高,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尺寸稳定性好。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耐磨性好。因此,涤纶长丝织成的织物,其制衣用性能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点,但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易带静电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光泽好,抗静电,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涤纶纱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包括芯纱,所述芯纱由多股涤纶长丝合捻,其捻向为S向,芯纱外交替缠绕导电纤维、纯棉纤维和抗菌纤维,其捻向为Z。上述导电纤维为竹炭纤维。上述抗菌纤维为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上述涤纶纤维纤度为50-70D,导电纤维纤度为60-70D,纯棉纤维纤度为60-70D,抗菌纤维纤度为50-70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股涤纶纤维合捻形成的芯层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使纱线强度大,不易变形,耐磨性好,芯层外交替缠绕的导电纤维、纯棉纤维和抗菌纤维,使得纱线吸湿透气性提高,抗菌,柔软舒适,且不易起静电。加捻使纱线垂感好,牢度好,芯层与包覆纱线捻向相反,使回旋力相互抵消,避免扭转成结现象。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涤纶混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芯纱,2-导电纤维,3-纯棉纤维,4-抗菌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涤纶混纺纱线,包括芯纱1,所述芯纱1由多股涤纶长丝合捻,其捻向为S向,芯纱1外交替缠绕导电纤维2、纯棉纤维3和抗菌纤维4,其捻向为Z。上述导电纤维2为竹炭纤维。上述抗菌纤维4为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上述涤纶纤维纤度为50-70D,导电纤维2纤度为60-70D,纯棉纤维3纤度为60-70D,抗菌纤维4纤度为50-70D。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涤纶混纺纱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包括芯纱(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1)由多股涤纶长丝合捻,其捻向为S向,芯纱(1)外交替缠绕导电纤维(2)、纯棉纤维(3)和抗菌纤维(4),其捻向为Z,所述导电纤维(2)为竹炭纤维,抗菌纤维(4)为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包括芯纱(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1)由多股涤纶长丝合捻,其捻向为S向,芯纱(1)外交替缠绕导电纤维(2)、纯棉纤维(3)和抗菌纤维(4),其捻向为Z,所述导电纤维(2)为竹炭纤维,抗菌纤维(4)为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芳乔冠娣崇加凤颜廷踪陈昌洪殷翔芝
申请(专利权)人:射阳达胜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