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89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6 23:55
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高效厌氧室、环绕高效厌氧室布置的短程硝化室和环绕短程硝化室布置的厌氧氨氧化室,高效厌氧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布水区、第一反应区、三相分离区、第一出水区,第一反应区设置有厌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水区、第二反应区、第二出水区,第二反应区设置有生物填料,第二出水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进水区与第一出水区连通;厌氧氨氧化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进水区、第三反应区、第三出水区第三反应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第三集水区与第二出水区连通。

A bi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for high concentration organic matter and ammonia nitrogen waste water

\u4e00\u79cd\u9ad8\u6d53\u5ea6\u6709\u673a\u7269\u3001\u6c28\u6c2e\u5e9f\u6c34\u7684\u751f\u7269\u5904\u7406\u88c5\u7f6e\uff0c\u5176\u7279\u5f81\u5728\u4e8e\uff1a\u5305\u62ec\u53cd\u5e94\u5bb9\u5668\uff0c\u53cd\u5e94\u5bb9\u5668\u5185\u90e8\u7531\u9694\u677f\u5206\u9694\u6210\u4f4d\u4e8e\u4e2d\u95f4\u7684\u9ad8\u6548\u538c\u6c27\u5ba4\u3001\u73af\u7ed5\u9ad8\u6548\u538c\u6c27\u5ba4\u5e03\u7f6e\u7684\u77ed\u7a0b\u785d\u5316\u5ba4\u548c\u73af\u7ed5\u77ed\u7a0b\u785d\u5316\u5ba4\u5e03\u7f6e\u7684\u538c\u6c27\u6c28\u6c27\u5316\u5ba4\uff0c\u9ad8\u6548\u538c\u6c27\u5ba4\u81ea\u4e0b\u800c\u4e0a\u4f9d\u6b21\u8bbe\u7f6e\u6709\u7b2c\u4e00\u5e03\u6c34\u533a\u3001\u7b2c\u4e00\u53cd\u5e94\u533a\u3001\u4e09\u76f8\u5206\u79bb\u533a\u3001\u7b2c\u4e00\u51fa\u6c34\u533a\uff0c\u7b2c\u4e00\u53cd\u5e94\u533a\u8bbe\u7f6e\u6709\u538c\u6c27\u9897\u7c92\u6c61\u6ce5\uff1b\u77ed\u7a0b\u785d\u5316\u5ba4\u81ea\u4e0a\u800c\u4e0b\u4f9d\u6b21\u8bbe\u7f6e\u6709\u7b2c\u4e8c\u8fdb\u6c34\u533a\u3001\u7b2c\u4e8c\u53cd\u5e94\u533a\u3001\u7b2c\u4e8c\u51fa\u6c34\u533a\uff0c\u7b2c\u4e8c\u53cd\u5e94\u533a\u8bbe\u7f6e\u6709\u751f\u7269\u586b\u6599\uff0c\u7b2c\u4e8c\u51fa\u6c34\u533a\u8bbe\u7f6e\u6709\u66dd\u6c14\u88c5\u7f6e\uff0c\u7b2c\u4e8c\u8fdb\u6c34\u533a\u4e0e\u7b2c\u4e00\u51fa\u6c34\u533a\u8fde\u901a\uff1b\u538c\u6c27\u6c28\u6c27\u5316\u5ba4\u81ea\u4e0b\u800c\u4e0a\u4f9d\u6b21\u8bbe\u7f6e\u6709\u7b2c\u4e09\u8fdb\u6c34\u533a\u3001\u7b2c\u4e09\u53cd\u5e94\u533a\u3001\u7b2c\u4e09\u51fa\u6c34\u533a\u7b2c\u4e09 The anaerobic ammonia oxidizing granular sludge and anaerobic ammonia oxidizing biological filler are arranged from bottom to top, and the third catchment area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ffluent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许多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均含有含氮污染物,氮素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氮素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水体氮素污染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废水脱氮研究,开发了各种废水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物化法和生物法,其中常用的物化法主要有吹脱法、沉淀法、吸附法、折点氯化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能耗高、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与物化法相比,生物法脱氮更为经济有效,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是以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为核心的生物脱氮技术,其中硝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进而由亚硝酸盐氧化菌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生物反应过程;反硝化作用是在缺氧状态下,由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经多步反应还原为氮气的生物反应过程,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池容将会非常大,且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能耗的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高效厌氧室、环绕高效厌氧室布置的短程硝化室和环绕短程硝化室布置的厌氧氨氧化室,高效厌氧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布水区、第一反应区、三相分离区、第一出水区,第一反应区设置有厌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水区、第二反应区、第二出水区,第二反应区设置有生物填料,第二出水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进水区与第一出水区连通;厌氧氨氧化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进水区、第三反应区、第三出水区第三反应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第三集水区与第二出水区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高效厌氧室、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的横截面均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高效厌氧室、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的半径比为:1:1.5-2:2-2.5。进一步的,所述厌氧颗粒污泥占高效厌氧室容积的30%。进一步的,所述高效厌氧室设置有从第一出水区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至第一布水区的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连接布水管,该布水管采用环形布水管进行布水。进一步的,所述三相分离区设置有由多个上层集气罩、下层集气罩相互交错叠加排列组成的集气罩、一端与集气罩上部连接的气体收集管路,气体收集管路的另一端与气体收集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填料占短程硝化室容积的50%。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为环形曝气管,使得废水中溶解氧的量为0.7-1.2mg/L。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单一反应容器中实现高效厌氧除碳、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功能的耦合,可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污泥排出量;利用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进行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脱氮过程,可以克服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运行成本;高效厌氧除碳过程产生的沼气可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通过高效厌氧室和短程硝化室元大大减少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克服了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在第三反应区下部设置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部设置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设置在下部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利用废水中的氨作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实现废水的脱氮过程;设置在上部的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可有效吸附较小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强化第三反应区的微生物截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高效厌氧室1、环绕高效厌氧室1布置的短程硝化室2和环绕短程硝化室2布置的厌氧氨氧化室3,具体的,高效厌氧室1、短程硝化室2与厌氧氨氧化室3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且高效厌氧室1、短程硝化室2与厌氧氨氧化室3的底面半径比为1:1.5-2:2-2.5,具体的,高效厌氧室1、短程硝化室2与厌氧氨氧化室3的底面半径比为1:1.75:2.25;高效厌氧室1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布水区11、第一反应区12、三相分离区13、第一出水区14,还设置有进水管4和环形布水管5,具体的,进水管4从第一出水区14上方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至第一布水区11;环形布水管5设置在第一布水区11,与进水管4连接,环形布水管5水平设置在第一布水区11中,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穿孔51;第一布水区11设置在高效厌氧室1的底部,第一布水区1底部设置有排出污泥的排空管111;第一反应区12设置在第一布水区11的上方,设置有厌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占高效厌氧室1容积的30%,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气体,并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三相分离区13设置在第一反应区12的上方,进行气、液、固的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区13设置有多个集气槽131,集气槽131包括上集气槽和下集气槽,上集气槽和下集气槽相互交错排列设置在三相分离区13,集气槽131的上部与集气管路7一端连接,集气管路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装置外的收集装置连接,用于收集甲烷气体;第一出水区14设置在三相分离区13的上方,内置有第一集水槽141,从三相分离区13进入的废水,在第一集水槽141中汇集;短程硝化室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水区21、第二反应区22、第二出水区23,具体的,第二进水区21设置在短程硝化室2的上端,第一集水槽141与第二进水区21通过第一环形出水孔连通,在第一集水槽141汇集的废水,通过第一环形出水孔流入第二进水区21;第二反应区22设置在第二进水区21的下方,第二反应区22的设置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占短程硝化室2的50%,生物填料上附着有亚硝化菌;第二出水区23设置在第二反应区22的下方,第二出水区23设置有曝气装置,增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曝气装置为一环形曝气管6,通过曝气管6控制溶解氧浓度为0.7-1.2mg/L,具体的,通过加入硫酸或盐酸,控制第二反应区22的废水pH值在7.3-8.0,通过附着在生物填料上的亚硝化菌和曝气管产生的氧气,将废水中的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的,从第二反应区22流出的废水,水中的氨氮与亚硝酸盐的体积浓度比为1:1.27-1.36;厌氧氨氧化室3自下而上包括:第三进水区31、第三反应区32、第三出水区33,具体的,第三进水区31设置在厌氧氨氧化室3的下端,第二出水区23与第三进水区31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出水孔连通,使废水从第二出水区23进入第三进水区31;第三反应区32设置在第三进水区31的上方,占厌氧氨氧化室3容积的50%,第三反应区32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321和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322,进一步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321占第三反应区32的70%,且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321上附着有厌氧氨氧化菌通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高效厌氧室、环绕高效厌氧室布置的短程硝化室和环绕短程硝化室布置的厌氧氨氧化室,高效厌氧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布水区、第一反应区、三相分离区、第一出水区,第一反应区设置有厌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水区、第二反应区、第二出水区,第二反应区设置有生物填料,第二出水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进水区与第一出水区连通;厌氧氨氧化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进水区、第三反应区、第三出水区第三反应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第三集水区与第二出水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6 CN 20172025680701.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反应容器内部由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高效厌氧室、环绕高效厌氧室布置的短程硝化室和环绕短程硝化室布置的厌氧氨氧化室,高效厌氧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布水区、第一反应区、三相分离区、第一出水区,第一反应区设置有厌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室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二进水区、第二反应区、第二出水区,第二反应区设置有生物填料,第二出水区设置有曝气装置,第二进水区与第一出水区连通;厌氧氨氧化室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三进水区、第三反应区、第三出水区第三反应区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填料,第三集水区与第二出水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厌氧室、短程硝化室和厌氧氨氧化室的横截面均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道欧黎闽樊国峰林添明杨玉杰廖善成张建胡艳东林伟卢新贤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华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