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龙头及水龙头阀芯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水头可抽拉的水龙头,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水龙头阀芯,该水龙头阀芯适合用于喷水头可抽拉的水龙头。
技术介绍
常用的水龙头一般是由阀芯和水龙头壳体组成,阀芯仅具有水流控制功能,进水水管通常直接连接在水龙头壳体的接口上,使用时,进水管的水流会先流经水龙头壳体内腔,再到达阀芯后通过阀芯内的水流控制组件进行水流调节,此时水龙头壳体的内腔成为水流通道的一部分,因水流直接接触水龙头壳体易造成铅等重金属超标使水流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一专利号为ZL200720006204.1的中国技术专利《水龙头阀芯》披露了这样一种水龙头阀芯结构,阀壳的底端面上设有可直接与进水水管连接的连接孔,从而进水水管可通过该连接孔与阀芯直接连接,使得进水水流无须通过水龙头壳体的内腔而从水管直接到达阀芯的水流控制件进行水流调节。然前述专利仅解决了水龙头进水避免污染的问题。受传统水流控制件自身结构和控制原理的影响,传统水流控制件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位于前方,而出水端位于后方,故将阀芯的出水口设置在阀壳的后方为最方便的设计,后方为背向水龙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包括安装于水龙头外壳(2)内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阀壳(1)、水流控制组件(3)及阀柄(9);水流控制组件(3)设于阀壳(1)内,阀柄(9)下端与水流控制组件(3)连接;所述阀壳(1)上设有可与进水水管(4a、4b)连接的进水管连接孔(6a、6b)、及可与出水管(7)连接的出水管连接孔(6c);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孔(6a、6b)和出水管连接孔(6c)均位于阀壳(1)周壁上,且出水管连接孔(6c)朝向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引入端(21),所述出水管(7)与出水管连接孔(6c)连接、并绕过阀壳(1)周壁在水龙头外壳(2)内朝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导出端(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包括安装于水龙头外壳(2)内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阀壳(1)、水流控制组件(3)及阀柄(9);水流控制组件(3)设于阀壳(1)内,阀柄(9)下端与水流控制组件(3)连接;所述阀壳(1)上设有可与进水水管(4a、4b)连接的进水管连接孔(6a、6b)、及可与出水管(7)连接的出水管连接孔(6c);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孔(6a、6b)和出水管连接孔(6c)均位于阀壳(1)周壁上,且出水管连接孔(6c)朝向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引入端(21),所述出水管(7)与出水管连接孔(6c)连接、并绕过阀壳(1)周壁在水龙头外壳(2)内朝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导出端(22)方向延伸以与喷水头(15)连接,所述出水管(7)上设有使出水管(7)回缩复位的复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孔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水管连接孔(6a)和第二进水管连接孔(6b),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孔(6a)和第二进水管连接孔(6b)均朝向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引入端(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连接孔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水管连接孔(6a)和第二进水管连接孔(6b),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孔(6a)朝向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引入端(21),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孔(6b)朝向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导出端(22);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孔(6b)连接的为第二进水水管(4b),所述第二进水水管(4b)从阀壳(1)的底端绕过并朝水龙头外壳(2)的水流引入端(21)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1)周壁上具有内凹的供出水管(7)通过的凹槽部(11)。5.一种水龙头阀芯,包括阀壳(1)、水流控制组件(3)及阀柄(9);水流控制组件(3)设于阀壳(1)内,阀柄(9)下端与水流控制组件(3)连接;阀壳(1)的周壁上设有可直接与第一进水水管(4a)连接的第一进水管连接孔(6a)、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万海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