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配子体克隆法繁育能源海藻—巨藻孢子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8387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藻养殖,具体地说是用配子体克隆法繁育能源海藻-巨藻孢子体的方法,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棕帘或尼龙帘的容器中,使其附着,静止培养,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1500-3000lux,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3+]为0.5μg/L,pH值为7.5-8。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巨藻雌雄配子体分别扩增,然后再使其发育成孢子体,减少了海上培养苗种的流程,大大缩短了孢子体的繁育周期,并降低了发生病害的几率,并可以降低育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藻养殖,具体地说是,其先将配子体分别扩增,然后附着基质繁育能源海藻——巨藻孢子体的技术。
技术介绍
巨藻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智利及南非沿岸都有分布。我国在1978年从墨西哥把巨藻引进。巨藻养殖已经在我国沿海地区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育苗等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巨藻的养殖已基本上停滞。常规的巨藻的繁育的方法时间长,成本高,并且繁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病害等现象,严重影响巨藻的繁育及新品种的推广。同时,为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也急需大力发展巨藻的繁育技术。因此,发展一种新型的繁育方法,缩短繁育周期,克服当前巨藻繁育的不足,是进一步发展巨藻养殖业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前巨藻常规繁育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快速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巨藻配子体进行繁育,包括配子体的培育、分别扩增、孢子体的繁育等,就是要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培养液分别扩增巨藻雌雄配子体,再利用大量繁殖的配子体进行孢子体的繁育。可按如下过程操作巨藻孢子体的繁育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棕帘或尼龙帘的容器(如广口培养瓶)中,使其附着(配子体附着基质为棕帘或尼龙帘),静止培养,两周后,约有85-90%的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1500-3000lux,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过滤(可采用沙滤器)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3+为0.5μg/L,pH值为7.5-8。巨藻的种苗繁育可将其应用于能源、化工和医药等领域中。所述配子体按如下过程进行培养操作,1)初始培养起始培养时将巨藻配子体细胞粉碎(约200μm)(破碎后使其分散成3-5个细胞,最好为1-2个细胞),每瓶有效水体为15-20L,以接种密度为0.3-0.6g/L接种进行通气悬浮培养;2)扩培培养25-35天后,以密度0.5-1.5g/L分瓶,每瓶有效水体为15-20L,进行通气悬浮培养;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18-20℃;光照强度1000-1500lux,光时为1O-12:10-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天然海水经沙滤器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1-8mg/L、P为O.1-0.8mg/L、pH值为7.5-8。配子体的培养操作过程中每天24小时充气;每周换水1-2次。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孢子体的繁育周期短。应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巨藻繁育可将繁育期由5个月缩短为2个月,大大缩短了孢子体的繁育周期;可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可在一年内进行多次育苗,提高繁育的效率;同时,巨藻的种苗繁育后可将其应用于能源、化工和医药领域中。2.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将巨藻雌雄配子体分别扩增,然后再使其发育成孢子体,减少了海上培养苗种的流程,大大缩短了孢子体的繁育周期,并降低了发生病害的几率,并可以降低育苗(巨藻的生产性繁育和遗传育种)成本;可以将巨藻的杂种优势成功的推广到生产中。3.本专利技术成功的进行了巨藻配子体的培养,进而就可对巨藻进行种质保藏、杂交和遗传学研究、细胞工程化育苗、发育生物学研究、转基因等的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巨藻雌雄配子体照片,其中A为雄配子体,B为雌配子体;图2为巨藻孢子体照片,其中A巨藻孢子体幼体;B一个有多个孢子体的配子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巨藻配子体的培养1.初始培养起始培养时将巨藻配子体细胞粉碎(约200μm)(破碎后使其分散成3-5个细胞,最好为1-2个细胞),每瓶有效水体为15L,以接种密度为0.5g/L接种进行培养;2.扩培培养1个月后,不粉碎,以密度1g/L分瓶,每瓶有效水体仍为15L,进行通气悬浮培养。培养条件与方法培养温度为18-20℃;光照强度1500-2000lux,光源为大功率(150W)荧光灯,通过光照距离调节光强,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天然海水经沙滤器过滤煮沸消毒,进入培养室预冷后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1-8mg/L、P为O.1-0.8mg/L、pH值为7.5-8(本例培养液中KNO3.0.022g/L,KH2PO40.0013g/L,pH值为7.5-8;);充气悬浮培养,供给气体经1%硫酸铜溶液过滤;每周换水2次,换水时提前1小时停止充气,待丝状体沉降瓶底,吸出上清夜,加入新鲜培养液。(二)孢子体的繁育繁育技术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尼龙帘的广口培养瓶中,使其附着于基质上,静止培养,两周后,约有85-90%的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条件与方法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2000-3000lux,光源为大功率(150W)荧光灯,通过光照距离调节光强,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沙滤器过滤煮沸消毒,进入培养室预冷后加入营养盐使用,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3+为0.5μg/L,pH值为7.5-8(本例培养液中KNO30.043g/L,KH2PO40.0026g/L,柠檬酸铁3μg/L,pH值为7.5-8);每周换水2次。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棕帘或尼龙帘的容器中,使其附着,静止培养,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1500-3000lux,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3+为0.5μg/L,pH值为7.5-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子体按如下过程进行培养操作,1)初始培养起始培养时将巨藻配子体细胞粉碎,每瓶有效水体为15-20L,以接种密度为0.3-0.6g/L接种进行通气悬浮培养;2)扩培培养25-35天后,以密度0.5-1.5g/L分瓶,每瓶有效水体为15-20L,进行通气悬浮培养;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18-20℃;光照强度1000-1500lux,光时为10-12:10-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天然海水经沙滤器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1-8mg/L、P为0.1-0.08mg/L、pH值为7.5-8。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子体的培养操作过程中每天24小时充气;每周换水1-2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海藻养殖,具体地说是,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棕帘或尼龙帘的容器中,使其附着,静止培养,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1500-3000lux,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文档编号A01G33/00GK1865433SQ20051004647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广策, 李德茂, 彭光, 叶乃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配子体克隆法繁育能源海藻-巨藻孢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雌雄配子体按鲜重比1∶1的比例放入带有棕帘或尼龙帘的容器中,使其附着,静止培养,配子体繁育成孢子体;培养温度为12-18℃;光照强度1500-3000lux,光时为12∶12的循环光照,培养液组成为:天然海水经过滤煮沸消毒,加入营养盐,使其中的N为3-8mg/L,P为0.3-0.8mg/L,Fe↑[3+]为0.5μg/L,pH值为7.5-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策李德茂彭光叶乃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