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262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堵头,安装在客体上,客体中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安装堵头的堵头安装孔,第一流道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二流道具有第二中心线,堵头包括本体,本体中设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通道,入口与第一流道连通,出口与第二流道连通,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第一流道的投影位于本体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第二流道的投影位于本体的投影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堵头本体的尺寸大于流道尺寸,通过端面碰穿接触实现密封效果,因此无需使用过盈配合方式安装,降低了堵头本体加工的精度要求。

Plu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ug, plug is installed in the object, the object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and a second channel, can install the plug, the first channel has a first center line, the second channel has second central line plug includes a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body with entrance and exit entrance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and second outlet flow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irst, the first projection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second, second runner in the projection projection within the body. The size of the plug body is larger than the size of the runner, so that the seal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tact with the end face. Therefore, no interference fit mode is needed to install, and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of the plug body machining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堵头
本技术属于热流道、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堵头,该堵头可堵塞分流板或模板中流体无需流经的孔洞。
技术介绍
堵头,常用于模具、热流道中,以堵塞一些流体无需流经的孔洞,引导冷却水、流体塑胶等按照设定路径流动。在热流道系统中,常用于堵塞流道未端,以防止加热后的流体塑胶流出分流板,出现漏胶现象。为实现以上目地,常用做法是根据流道大小加工相应堵头本体,并预先加工出能契合现有流道的形状,使堵头安装好后,流道整体平滑过渡。具体请参见图1和图2,现有技术中,分流板2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6,堵头28安装在第一流道22的末端,堵头28的本体36与第一流道22大小一致,实际安装时堵头本体36需与流道过盈配合,通过平行方向紧贴密封,因此堵头28及流道加工需有严格的工差要求控制,加工难度大。另外,堵头28的前端为预先加工的半球形凹槽29,半球形凹槽29堵在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6的交汇处的外缘使第一流道22和第二流道26外边缘平滑过渡,为达到这个目的,堵头28的安装必须十分准确不可偏转,而现有技术中,堵头28在安装时没有定位辅助,因此安装时很容易偏位,以致堵头28与流道契合不好,形成台阶间隙,影响热流道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在换色系统中,影响换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头,该堵头加工精度要求低,加工容易。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堵头,安装在客体上,所述客体中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安装所述堵头的堵头安装孔,所述第一流道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流道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堵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投影与所述入口的投影重合。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流道的投影与所述出口的投影重合。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道内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为柱形体,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柱形体的端面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柱形体的外侧面上。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头还包括与所述本体远离入口的一端连接的外延体,所述外延体与所述客体之间设有止转机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延体上的止转槽、与所述止转槽配接的止转销,所述客体中设有可供所述止转销插入的轴孔,所述止转销通过轴孔插入所述止转槽中。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槽为矩形槽,所述止转销为柱形销。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槽从所述外延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侧面沿朝向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止转槽在所述外延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侧面具有开口。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头安装孔中可安装堵头固定件,所述堵头固定件与所述外延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侧面抵接使所述堵头相对所述客体固定,所述堵头固定件封闭所述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第一流道的投影位于本体的投影内,即堵头本体的尺寸大于第一流道的尺寸。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第二流道的投影位于本体的投影内,即堵头本体的尺寸大于第二流道的尺寸。也就是说,本技术中,堵头本体的尺寸大于流道尺寸,通过端面碰穿接触实现密封效果,因此无需使用过盈配合方式安装,降低了堵头本体加工的精度要求。更优的是,本技术中堵头内具有预先加工的通道,只要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客体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对接,即可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平滑过渡,提高热流道系统的性能。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止转机构能以很容易的方式确保堵头安装后与原来流道孔径精准契合,避免出现台阶、间隙等不利于热流道系统性能,特别是换色性能发挥的不利现象,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分流板及堵头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分流板及堵头的横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分流板及堵头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分流板及堵头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的分流板及堵头的纵向剖面图;图6是图3所示的分流板及堵头的横向剖面图;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请参见图3至图6,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堵头128,安装在客体上,可堵塞客体上无需流经的孔洞。客体例如可以是热流道领域的分流板,也可以是模具领域的模板。下面以分流板为例进行描述,但涉及分流板的描述同样适用于模板。分流板120中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22和第二流道126、可安装堵头128的堵头安装孔125,第一流道122具有第一中心线130,第二流道126具有第二中心线132,堵头128包括本体136,本体136中设有具有入口138和出口150的通道152,入口138与第一流道122连通,出口150与第二流道126连通,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30的平面上,第一流道122的投影位于本体136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132的平面上,第二流道126的投影位于本体136的投影内。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130的平面上,第一流道122的投影位于本体136的投影内,即堵头128的本体136的尺寸大于第一流道122的尺寸。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132的平面上,第二流道126的投影位于本体136的投影内,即堵头128的本体136的尺寸大于第二流道126的尺寸。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堵头128的本体136的尺寸大于流道尺寸,通过端面碰穿接触实现密封效果,因此无需使用过盈配合方式安装,降低了堵头128的本体136的加工精度要求。更优的是,本技术中堵头128内具有预先加工的通道152,只要通道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堵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堵头,安装在客体上,所述客体中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安装所述堵头的堵头安装孔,所述第一流道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流道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堵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设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头,安装在客体上,所述客体中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安装所述堵头的堵头安装孔,所述第一流道具有第一中心线,所述第二流道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堵头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设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通道,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流道的投影位于所述本体的投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第一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流道的投影与所述入口的投影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第二中心线的平面上,所述第二流道的投影与所述出口的投影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表面至少部分为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柱形体,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柱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