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ntrol, and more specifically, a wireless charger transmission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proposes a wireless charger emission circuit, which is a circuit that converts AC 220VAC to DC, generates magnetic field radiation through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and provides energy for the wireless receiving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器发射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路电子技术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发射电路。
技术介绍
现今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如手机、MP3和笔记本电脑等进行充电的方式主要是一端连接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电池的有线电能传输。这种方式有很多不利的地方,首先频繁的插拔很容易损坏主板接口,另外不小心也可能带来触电的危险。因此,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器在上个世纪末期诞生,凭借其携带方便、成本低、无需布线等优势迅速受到各界关注。目前无线充电的技术已经开始在手机中运用。由于无线传输的距离越远,设备的耗能就越高。要实现远距离大功率的无线电磁转换,设备的耗能较高。在我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会有这样一幕幕的场景:拉出一根数据线,连接手机和插座为手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等充电,完美音质的音响、超清晰超大屏幕的液晶屏电视背后依靠一根长长的电源线。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线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杂乱无章,非常麻烦。家庭成员每人一部手机,IOS系统的手机和安卓系统的手机充电线还完全不一样,不能共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现在人们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而导致手机的充电频率越来越高。手机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器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变压器T;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市电火线ACL,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第二电容C2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电阻R1一端接市电零线ACN,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发射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变压器T;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市电火线ACL,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经第二电容C2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电阻R1一端接市电零线ACN,另一端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第二电阻R2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经第十一电阻R11接变压器T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变压器T2的第二输入端,变压器T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串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炬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