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973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余热锅炉的锅筒内壁上的第一汽水分离箱,第一汽水分离箱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围合成的第一矩形框架,其顶部设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出汽口,第一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一进汽口,第一矩形框架内设有多个波形板;设置于锅筒内壁上的第二汽水分离箱,第二汽水分离箱包括由四个第五侧板围合成的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三端板,第三端板上设有多个条形通孔,第二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四端板,第四端板上设有第二进汽口;进汽管道;出水组件,能够提升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的汽水分离效率,降低分离出的蒸汽的湿度。

Steam water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waste heat boil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paration structure, a steam water separator box includes a first wall drum is arranged in the waste heat boiler, the first steam separation box includes a first side plate, second side plates, third side plates and fourth side plates around the first rectangular frame synthesis,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plate, a first end plate the first is provided with a steam outlet, a first rectangular frame at the bottom with second end plates, second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let, a first rectangula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rrugated plate; the separating box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rum second soda, water from the second vapor box includes fifth side boards second consists of four rectangular frame synthesis the second rectangular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third end plate, third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tripe holes, second rectangular frame at the bottom with fourth end plates, fourth end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second The intake port, the steam inlet pipe and the effluent assembly can improve the steam wat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team water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the waste heat boiler and reduce the moisture of the separated st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
本技术涉及锅炉
,特别涉及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其中在余热锅炉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汽水混合物,而为从汽水混合物中得到干燥的蒸汽给其它工段使用,需要通过汽水分离结构对汽水混合物进行汽水分离。但目前普遍应用的汽水分离结构的汽水分离效率较差,导致分离出的蒸汽的湿度较大,影响蒸汽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以解决汽水分离结构的汽水分离效率较差,导致分离出的蒸汽的湿度较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余热锅炉的锅筒内壁上的第一汽水分离箱,第一汽水分离箱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围合成的第一矩形框架,第一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出汽口,第一出汽口与设置于锅筒上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第一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一进汽口,第一矩形框架内设有多个波形板,波形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每相邻两个波形板之间形成有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汽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汽口相连通,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为第一矩形框架的两相对侧板;设置于锅筒内壁上的第二汽水分离箱,第二汽水分离箱包括由四个第五侧板围合成的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三端板,第三端板上设有多个条形通孔,第二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四端板,第四端板上设有第二进汽口,第二汽水分离箱通过条形通孔与第一进汽口相连通;进汽管道,进汽管道的一端与设置于锅筒上的蒸汽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汽口相连通;出水组件,出水组件的一端与设置于第三侧板底部的通水孔相连通,另一端外露于锅筒。可选的,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汽管道,出汽管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汽口相连通,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相连通。可选的,出汽管道位于锅筒内部。可选的,进汽管道位于锅筒内部。可选的,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波形板的一端与固定支架连接。可选的,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锅筒内壁上的第一安装座,第一汽水分离箱设置于第一安装座上。可选的,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锅筒内壁上的第二安装座,第二汽水分离箱设置于第二安装座上。可选的,出水组件为出水管道。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汽水混合物从锅筒上的蒸汽进口经进汽管道进入第二汽水分离箱,并在经过第二汽水分离箱上的条形通孔进行粗分离后,进入第一汽水分离箱,使第一汽水分离箱内的波形板对汽水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并且分离后的蒸汽经第一汽水分离箱上的第一出汽口后从锅筒上的蒸汽出口排出,而波形板上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于第一汽水分离箱的第三侧板上,并经由第三侧板底部的通水孔与出水组件排出,使分离后的水与蒸汽从不同的通道排出,从而提升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的汽水分离效率,降低分离出的蒸汽的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汽水分离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锅筒;101、蒸汽出口;102、蒸汽进口;2、第一汽水分离箱;201、波形板;3、第二汽水分离箱;4、进汽管道;5、出汽管道;6、第一安装座;7、第二安装座;8、出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余热锅炉的锅筒1内壁上的第一汽水分离箱2,该第一汽水分离箱2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围合成的第一矩形框架,第一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一端板,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出汽口,第一出汽口与设置于锅筒1上的蒸汽出口101相连通,第一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二端板,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一进汽口,第一矩形框架内设有多个波形板201,波形板20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每相邻两个波形板201之间形成有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汽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汽口相连通,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为第一矩形框架的两相对侧板;设置于锅筒1内壁上的第二汽水分离箱3,第二汽水分离箱3包括由四个第五侧板围合成的第二矩形框架,第二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三端板,第三端板上设有多个条形通孔,第二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四端板,第四端板上设有第二进汽口,第二汽水分离箱3通过条形通孔与第一进汽口相连通;进汽管道4,该进汽管道4的一端与设置于锅筒1上的蒸汽进口102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进汽口相连通;出水组件8,该出水组件8的一端与设置于第三侧板底部的通水孔相连通,另一端外露于锅筒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条形通孔与第一进汽口是相连通的。其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锅筒1作为余热锅炉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上具有蒸汽出口101与蒸汽进口102。且作为一个示例,上述锅筒1可为卧式设置的锅筒,且蒸汽出口101可位于锅筒1的顶部,而蒸汽进口102位于锅筒1的底部(即下部),从而便于汽水混合物的分离。需要说明的是,从锅筒1的蒸汽进口102进入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的物质为汽水混合物(即待分离的蒸汽),而从锅筒1的蒸汽出口101出来的物质为干燥的蒸汽。其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为提高汽水分离速率,上述蒸汽进口102的数量可为多个,例如3个。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蒸汽进口102的具体数量。其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进汽管道4位于锅筒1内部,以在减少待分离的蒸汽流失的情况下,将待分离的蒸汽从蒸汽进口102排入第二进汽口。其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汽水混合物自蒸汽进口102经进汽管道4进入第二汽水分离箱3后,第二汽水分离箱3上的条形通孔能对汽水混合物进行粗分离,使汽水混合物中的部分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第三端板的高度方向朝第三端板的底边移动,并汇集在第三端板的底边与第六侧板(该第六侧板为四个第五侧板中与第三端板的底边连接的第五侧板)的连接处;而经粗分离后的湿蒸汽进入第一汽水分离箱2,由于第一汽水分离箱2内有多个波形板201,使湿蒸汽在蒸汽通道内以类似正弦曲线的轨迹流动,且湿蒸汽不断地改变着流向,使水滴在离心力、惯性力等的作用下被甩到波形板201上,进而使分离出的干燥蒸汽依次经由第一出汽口与锅筒1上的蒸汽出口101排出,而波形板201上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于第一汽水分离箱2的第三侧板上,并经由第三侧板底部的通水孔与出水组件8排出,使分离后的水与蒸汽从不同的通道排出,从而提升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的汽水分离效率,降低分离出的蒸汽的湿度。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还包括一出水通道,该出水通道的一端与设置于第三端板的底边与第六侧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余热锅炉的锅筒内壁上的第一汽水分离箱,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箱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围合成的第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出汽口,所述第一出汽口与设置于所述锅筒上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一进汽口,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内设有多个波形板,所述波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每相邻两个波形板之间形成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汽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汽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为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的两相对侧板;设置于所述锅筒内壁上的第二汽水分离箱,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箱包括由四个第五侧板围合成的第二矩形框架,所述第二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三端板,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多个条形通孔,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四端板,所述第四端板上设有第二进汽口,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箱通过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进汽口相连通;进汽管道,所述进汽管道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锅筒上的蒸汽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汽口相连通;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第三侧板底部的通水孔相连通,另一端外露于所述锅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汽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余热锅炉的锅筒内壁上的第一汽水分离箱,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箱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围合成的第一矩形框架,所述第一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出汽口,所述第一出汽口与设置于所述锅筒上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一进汽口,所述第一矩形框架内设有多个波形板,所述波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每相邻两个波形板之间形成有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汽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汽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为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的两相对侧板;设置于所述锅筒内壁上的第二汽水分离箱,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箱包括由四个第五侧板围合成的第二矩形框架,所述第二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第三端板,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多个条形通孔,所述第二矩形框架底部设有第四端板,所述第四端板上设有第二进汽口,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箱通过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第一进汽口相连通;进汽管道,所述进汽管道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锅筒上的蒸汽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汽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张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富润环保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