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主锁头装置,包括:一壳体总成、一操作模块、一控制器、一致动器、一拉柄构件、二按压构件、一挡块构件、一锁柱总成及一连动构件,壳体总成包括一顶盖、一本体及一底盖,本体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第三容置空间及一第四容置空间,操作模块设置于顶盖并与控制器电连接,致动器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拉柄构件设置于顶盖,二按压构件设置于顶盖及本体,挡块构件滑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并由致动器驱动,锁柱总成转动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并与拉柄构件及连动构件连结,连动构件滑设于第四容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锁头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主锁头装置,尤指一种具有电子认证机制及机械锁装置是主锁头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常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一般有汽车及机车,机车形式的交通工具为一种由引擎或马达驱动,主要利用手把操纵方向的二轮、三轮或四轮等的车辆,由于有着操纵简单、行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机车主要利用主锁头设计及钥匙来解锁机车上各项锁具并开启各项电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已出现智能型锁具可以利用智能型手机的无线装置及车辆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在认证完成后才能开启主操控把手锁以及各项锁具。然而,上述智能型锁具开启操控把手锁的方式是经由电子认证机制来控制电子马达开关,再通过电子马达开关自动地控制微动开关将操控把手开启或锁上,此种电子控制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若在机车行驶过程中,操控把手的电子马达开关失效,锁附操控把手的连杆因失效而开启,会造成操控把手操控失灵,进而造成行车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基于积极专利技术创作的精神,构思出一种主锁头装置,整合电子认证机制及机械锁装置,以电子认证机制控制主锁头装置的上锁状态,再以人工方式操作机械锁装置来开启各项机车锁具,避免因电子控制失效使操控把手无法控制并导致行车危险,达到改善机车使用性及行车安全性的目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主锁头装置,避免因电子控制失效而导致行车危险,达到改善机车使用性及行车安全性的目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包括:一壳体总成、一操作模块、一控制器、一致动器、一拉柄构件、二按压构件、一挡块构件、一锁柱总成及一连动构件。壳体总成包括一顶盖、一本体及一底盖,顶盖包括一长槽孔、一第一安装空间及二第二安装空间,本体包括二按压空间、空间依序连通的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第三容置空间、一第四容置空间及一导索容置空间,二按压空间与第三容置空间连通,操作模块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包括一开关部及一第一信号收发部,控制器与开关部及第一信号收发部电连接,致动器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拉柄构件穿设并滑设于长槽孔,二按压构件分别对应滑设于二第二安装空间及二按压空间,挡块构件滑设于第二容置空间并由致动器所驱动,锁柱总成转动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包括一转轴部、一环状部及一轮盘部,挡块构件止档环状部及轮盘部,转轴部与拉柄构件连结,轮盘部止挡二按压构件,连动构件滑设于底盖上并位于第四容置空间,由锁柱总成所驱动。本技术更可包括一具有一第二信号收发部的电子载具,第一信号收发部及第二信号收发部相互接收及送出信号。上述转轴部更可包括一第一嵌合部,拉柄构件更可包括一操作部及一连杆部,第一嵌合部与连杆部相互嵌合固设。上述锁柱总成更可包括一具有一抵推部的凸轮部,转轴部更可包括一与凸轮部相互嵌合固设的第二嵌合部,连动构件更可包括一连动槽孔,抵推部穿设连动槽孔。上述挡块构件更可包括一第一止挡部,环状部更可包括一对应第一止挡部的第一止档槽。上述挡块构件更可包括一第二止挡部,轮盘部更可包括一对应第二止挡部的第二止档槽。上述致动器更可包括一顶推凸轮,挡块构件更可包括一对应顶推凸轮的第三止挡部。上述二按压构件更可分别包括一抵接部,轮盘部更可包括二分别对应二抵接部的止动部。上述致动器可为一电磁阀或一电子马达。上述二按压构件更可分别包括一爪部,顶盖更可包括二分别对应爪部设置的延伸部。上述二按压构件的爪部可用以分别嵌设一座垫导索及一油箱盖导索,连动构件可用以嵌设一操控把手导索。上述轮盘部可套设于转轴部并位于环状部上方。上述第一信号收发部及第二信号收发部的信号传输方式可为蓝牙传输方式、红外线传输方式、Wi-Fi传输方式及无线射频辨识传输(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方式的至少其一。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性与优点能更浅显易懂,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详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壳体总成剖面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壳体总成及按压构件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A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锁具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锁具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A及图5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顶推凸轮及档块构件的作动示意图。图6A及图6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环状部及档块构件的作动示意图。图7A及图7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轮盘部及档块构件的作动示意图。图8A及图8B是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的凸轮部及连动构件的作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壳体总成111顶盖1111长槽孔1112延伸部112本体113底盖12操作模块121开关部122第一信号收发部123按钮部13控制器14致动器141顶推凸轮15拉柄构件151操作部152连杆部16按压构件161抵接部162爪部17挡块构件171第一止挡部172第二止挡部173第三止挡部18锁柱总成181转轴部1811第一嵌合部1812第二嵌合部182环状部1821第一止档槽183轮盘部1831第二止档槽1832止动部184凸轮部1841抵推部19连动构件191连动槽孔20电子载具201第二信号收发部31座垫导索32油箱盖导索33操控把手导索M1第一安装空间M2第二安装空间P按压空间S1第一容置空间S2第二容置空间S3第三容置空间S4第四容置空间Y导索容置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B,其分别为主锁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详细结构剖面示意图、壳体总成剖面示意图、壳体总成及按压构件剖面示意图、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另一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A及图2B为图1的A1-A1剖面线的视角,图2C为图1的A2-A2剖面线的视角。本技术的主锁头装置包括:一壳体总成11、一操作模块12、一控制器13、一致动器14、一拉柄构件15、二按压构件16、一挡块构件17、一锁柱总成18、一连动构件19及一电子载具20。壳体总成11包括一顶盖111、一本体112及一底盖113,顶盖111包括一长槽孔1111、二延伸部1112、一第一安装空间M1及二第二安装空间M2,本体112包括二按压空间P、空间依序连通的一第一容置空间S1、一第二容置空间S2、一第三容置空间S3、一第四容置空间S4及一导索容置空间Y,二按压空间P与第三容置空间S3连通,顶盖111及底盖113分别设置于本体112的顶侧及底侧。操作模块12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M1,包括一开关部121、一第一信号收发部122及一按钮部123,按钮部123设置于开关部121上方,控制器13与开关部121及第一信号收发部122电连接,致动器14具有一顶推凸轮141,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并与控制器13电连接,通过按压按钮部123使按钮部123接触开关部121,控制器13判断开关部121及第一信号收发部122的信号,驱动致动器14作动,锁具开关及机车电源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锁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总成,包括一顶盖、一本体及一底盖,该顶盖包括一长槽孔、一第一安装空间及二第二安装空间,该本体包括二按压空间、空间依序连通的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第三容置空间、一第四容置空间及一导索容置空间,该二按压空间是与该第三容置空间连通;一操作模块,是设置于该第一安装空间,包括一开关部及一第一信号收发部;一控制器,是与该开关部及该第一信号收发部电连接;一致动器,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并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一拉柄构件,是穿设并滑设于该长槽孔;二按压构件,是分别对应滑设于该二第二安装空间及该二按压空间;一挡块构件,是滑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并由该致动器所驱动;一锁柱总成,是转动设置于该第三容置空间,包括一转轴部、一环状部及一轮盘部,该挡块构件止档该环状部及该轮盘部,该转轴部与该拉柄构件连结,该轮盘部止挡该二按压构件;以及一连动构件,是滑设于该底盖上并位于该第四容置空间,由该锁柱总成所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锁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总成,包括一顶盖、一本体及一底盖,该顶盖包括一长槽孔、一第一安装空间及二第二安装空间,该本体包括二按压空间、空间依序连通的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一第三容置空间、一第四容置空间及一导索容置空间,该二按压空间是与该第三容置空间连通;一操作模块,是设置于该第一安装空间,包括一开关部及一第一信号收发部;一控制器,是与该开关部及该第一信号收发部电连接;一致动器,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并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一拉柄构件,是穿设并滑设于该长槽孔;二按压构件,是分别对应滑设于该二第二安装空间及该二按压空间;一挡块构件,是滑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并由该致动器所驱动;一锁柱总成,是转动设置于该第三容置空间,包括一转轴部、一环状部及一轮盘部,该挡块构件止档该环状部及该轮盘部,该转轴部与该拉柄构件连结,该轮盘部止挡该二按压构件;以及一连动构件,是滑设于该底盖上并位于该第四容置空间,由该锁柱总成所驱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锁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部更包括一第一嵌合部,该拉柄构件更包括一操作部及一连杆部,该第一嵌合部与该连杆部相互嵌合固设。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钰,简永盛,胡至斌,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