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9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建领域,具体为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包括多个独立平行设置的子预埋件单元,所述的子预埋件包括一长方体钢板、多根锚筋及剪力腱,所述的多根锚筋纵向上穿过钢板并固定在钢板上,所述的剪力腱俯视图呈L形,剪力腱的上端固定在钢板下端面的中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大设备基础预埋件实现抵抗双向剪力及水平地震作用带来的荷载冲击,同时本预埋件的发明专利技术为施工的工艺上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大大的减少了用钢量,使得建设成本降低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建领域,具体为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大设备基础预埋件往往采用整块钢件预埋,由于预埋件面积大、重量特别重(一般在235kg左右),人工施工无法操作困难特别大,须用小型吊车才能搬运、放置、就位;且与混凝土表层接触面积大,埋件下混凝土浇筑时容易产生空鼓现象,混凝土无法振捣密实,严重时混凝土的几何形状无法形成;尤其大体积混凝土内配置温度筋时,埋件更难以埋设,增加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通过等效作用换算,将埋件改成N个分体式构件,并加设关键剪力键,在不改变结构受力分布和安装精度的情况下,解决了以上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包括多个独立平行设置的子预埋件单元,所述的子预埋件单元包括一长方体钢板、多根锚筋及剪力腱,所述的多根锚筋纵向上穿过钢板并固定在钢板上,所述的剪力腱俯视图呈L形,剪力腱的上端固定在钢板下端面的中部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钢板上设有排气孔,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空鼓现象,无法振捣密实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板表面有热镀锌保护层,起到防锈蚀的作用,防止钢板表面被破坏。进一步地,所述的L形剪力键抵抗各个方向水平作用力。进一步地,所述多根锚筋及剪力腱与长方体钢板固定方式为焊接。本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大设备基础预埋件实现抵抗双向剪力及水平地震作用带来的荷载冲击,同时本预埋件的专利技术为施工的工艺上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大大的减少了用钢量,使得建设成本降低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多个子预埋件单元排列结构示意图;图2为子预埋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子预埋件单元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为了解决变电站大设备基础预埋件面积大、重量重的,人工施工困难的问题,参考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抗剪预埋件,包括多个独立平行设置的子预埋件单元1,所述的子预埋件单元1包括一长方体钢板2、多根锚筋3及剪力腱4,所述的多根锚筋3纵向上穿过钢板2并固定在钢板2上,所述的剪力腱4俯视图呈L形,剪力腱4的上端固定在钢板2下端面的中部上,此结构设计可以提高了预埋件整体的抗剪和抗震作用。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钢板2上设有排气孔5,此排气孔5设计可有效防止浇筑时产生空鼓现象,混凝土无法振捣密实,严重时混凝土的几何形状无法形成的问题。作为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钢板表面有热镀锌保护层。剪力键4为L型,可以抵抗双向水平地震带来的荷载冲击。所述预埋件单元1重量轻,解决了因钢板体积过大带来的现场施工困难,搬运不便的难题,方便施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独立平行设置的子预埋件单元,所述的子预埋件包括一长方体钢板、多根锚筋及剪力腱,所述的多根锚筋纵向上穿过钢板并固定在钢板上,所述的剪力腱俯视图呈L形,剪力腱的上端固定在钢板下端面的中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抗剪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独立平行设置的子预埋件单元,所述的子预埋件包括一长方体钢板、多根锚筋及剪力腱,所述的多根锚筋纵向上穿过钢板并固定在钢板上,所述的剪力腱俯视图呈L形,剪力腱的上端固定在钢板下端面的中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莹谷克杨晶莹刘扬郑炳友盛世强初守平魏国辉赵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