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型钢配件结构,包含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所构成。利用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可重叠为一L型片体,而第一卡掣片可卡扣C型钢骨架底端的卡唇,第二卡掣片的垂直片可供一螺丝穿过而锁固于C型钢骨架,使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三者之间稳固结合,而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即提供了螺丝固定的位置。借此,可使C型钢固定于物体,同时具有免焊接、施工便捷及可弹性位移固定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型钢配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金属配件
,特别地是指一种C型钢配件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民宅、厂房、铁皮屋等建筑物的屋顶,会施以浪板、琉璃瓦、采光罩片等建材予以覆盖,当该屋顶建材损坏而必须更新时,一般是拆除该建材,甚至是连不堪使用的骨架一并拆除重建。另外,前述建筑物墙壁的壁面亦会于骨架外侧面钉固如矽酸钙板、夹板等板材作为内装,当同样遇到壁面板材损坏而必须更新时,拆除该板材,甚至是连骨架一并拆除重建。前述建筑物修缮更新的叙述为一般例子,当然亦包含其他未述及的重建修缮情况。承上述,前种修缮做法耗时费工、成本较高,因此,有业者将若干C型钢以直立、横向,或是纵横交错方式,直接固定于待修的墙面骨架上,形成第二层骨架,再于该新架设的骨架上直接固定所需的建材,无须拆除旧有材料而完成修缮工作,达到省时、好施做、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然而,以C型钢做为新增骨架时,必须令C型钢形成若干可供连接的固定片,形成固定片目前的作法有二,其一是将若干L型的固定片以焊接方式焊固在C型钢边端,其二是将C型钢成形时直接以一体方式预留固定片的位置;前者需要动用到焊接器材,有焊接质量、器材运送等问题;后者为预留固定片则需增加成型钢材,造成材料的浪费。尤其,前述二种方式所形成的固定片均为固定不可移动的态样,使其常因固定点无法对应而产生安装的困扰。对于习知技术存在的缺失,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技术的设计人乃针对前述如何在C型钢边端形成固定片,使其便捷、迅速、坚固的作为C型钢的固定翼片,为本技术的创作动机及结构设计重点所在,再借由多年从事相关物品的开发经验而积极研究,终创作出本技术,借以克服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焊接、施工便捷及可弹性位移固定点的C型钢配件结构。基于此,本技术主要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C型钢配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该C型钢骨架二侧底端向内弯折有卡唇;该第一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前端缘设有U状的卡槽,其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卡片,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其上设有卡孔,该卡孔两侧不同宽,卡孔较宽的一侧恰可供第一卡掣片的卡片穿入,而较窄的另一侧侧恰容许卡片的厚度穿过;第二卡掣片上又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当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时,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卡掣片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该第二卡掣片前端向上延伸一垂直片,使其整体形成L状的片体,在垂直片上设有一结合孔;借此,第一卡掣片的卡槽卡扣于C型钢骨架的卡唇,第二卡掣片的卡孔较宽的一侧供第一卡掣片的卡片穿入,并且移动第二卡掣片,使第一卡掣片的卡片厚度穿入卡孔较窄的另一侧;令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一螺丝穿过第二卡掣片的结合孔而锁固于C型钢骨架,使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三者之间稳固结合,而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作为螺丝的固定的孔,使C型钢骨架可以被固定在预定的位置。进一步,该第二卡掣片二侧端向下弯折形成挡墙,二挡墙的间距恰等于第一卡掣片的宽度距离,使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时,挡墙发挥了限位作用。本技术通过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的结构设计,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三者之间因为卡槽卡扣于卡唇、螺丝锁固于第二卡掣片与C型钢骨架、卡片卡扣于卡孔,借此三方之力使其稳固的结合,同时提供坚固的翼片供C型钢骨架锁合于物体上,达到免焊接的目的,第一卡掣片前端的U型卡槽扣入C型钢骨架的卡唇,在螺丝锁固于第二卡掣片与C型钢骨架之前,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可在C型钢骨架上自由的调整位置,使C型钢骨架的锁固工程可依现场环境来改变锁点位置,达到施工便捷的目的,借此,利用本技术可使C型钢固定于物体,同时具有免焊接、施工便捷及可弹性位移固定点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图;图2绘示本技术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的结合前示意图;图3绘示本技术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的结合后示意图;图4绘示本技术前视平面构造图;图5绘示本技术端面组合剖视构造图。【符号说明】10C型钢骨架11卡唇20第一卡掣片21卡槽22卡片23第一固定孔30第二卡掣片31挡墙32卡孔33第二固定孔34垂直片35结合孔A螺丝。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所述及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下配合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另外,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需要特别说明,其所附图式为以示意方式来解释其基本结构,因此在所述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结构或元件,且所显示的构造形状、尺寸、比例,或是元件数目等,乃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本技术结构及其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首先请参照图1所绘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图。由该图式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有C型钢骨架10、第一卡掣片20及第二卡掣片30。其中:该C型钢骨架10为一般坊间所见的C型钢,其为一ㄇ型金属骨架,二侧底端向内弯折有一卡唇11。该第一卡掣片20为一矩形片体,前端缘设有U状的卡槽21,第一卡掣片20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卡片22,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孔23。该第二卡掣片30为一矩形片体,二侧端向下弯折形成挡墙31,二挡墙31的间距恰等于第一卡掣片20的宽度距离,该第二卡掣片30上设有卡孔32,该卡孔32一侧较宽、另一侧较窄,卡孔32较宽的一侧恰可供第一卡掣片20的卡片22穿入,而较窄的另一侧恰容许卡片22的厚度穿过(参阅图2与图3所绘示的第一卡掣片、第二卡掣片结合示意);第二卡掣片30上又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33,当第一卡掣片20与第二卡掣片30重叠时,第二固定孔33与第一固定孔23相对应;该第二卡掣片30前端向上延伸一垂直片34,使其整体形成L状的片体,在垂直片34上设有一结合孔35。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根据上述元件的结构,可将第一卡掣片20前端的卡槽21卡扣于C型钢骨架10的卡唇11,复将第二卡掣片30的卡孔32较宽的一侧供第一卡掣片20的卡片22穿入,并且移动第二卡掣片30,使第一卡掣片20的卡片22厚度穿入卡孔32较窄的另一侧;此时,第一卡掣片20位于第二卡掣片30二侧挡墙31之间呈重叠状,使挡墙31发挥限位作用;而第一固定孔23与第二固定孔33相对应,第一卡掣片20与第二卡掣片30重叠之后,可借一螺丝A穿过第二卡掣片30的结合孔34而锁固于C型钢骨架10,使得:1.第一卡掣片20前端的卡槽21卡扣于C型钢骨架10的卡唇11。2.第二卡掣片30借螺丝A锁固。3.第一卡掣片20的卡片22卡扣于第二卡掣片30的卡孔32。借此三方之力,使C型钢骨架10、第一卡掣片20及第二卡掣片30三者之间稳固结合,而第一卡掣片20及第二卡掣片30的第一固定孔23、第二固定孔33相对应,第一固定孔23、第二固定孔33作为螺丝的固定的孔,进而使C型钢骨架10被固定在预定的位置上。本技术的结构将具有下述增益:1.C型钢骨架10、第一卡掣片20及第二卡掣片30三者之间因为卡槽21卡扣于卡唇11、螺丝A锁固于第二卡掣片30与C型钢骨架10、卡片22卡扣于卡孔32,借此三方之力使其稳固的结合,同时提供坚固的翼片供C型钢骨架10锁合于物体上,达到免焊接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型钢配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该C型钢骨架二侧底端向内弯折有卡唇;该第一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前端缘设有U状的卡槽,该第一卡掣片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卡片,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该第二卡掣片上设有卡孔,该卡孔两侧不同宽,卡孔较宽的一侧恰可让第一卡掣片的卡片穿入,而较窄的另一侧恰容许卡片的厚度穿过;第二卡掣片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当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时,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卡掣片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该第二卡掣片前端向上延伸一垂直片,使其整体形成L状的片体,在垂直片上设有一结合孔;第一卡掣片的卡槽卡扣于C型钢骨架的卡唇,第二卡掣片的卡孔较宽的一侧让第一卡掣片的卡片穿入,并且移动第二卡掣片,使第一卡掣片的卡片厚度穿入卡孔较窄的另一侧;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一螺丝穿过第二卡掣片的结合孔而锁固于C型钢骨架,使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三者之间稳固结合,而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作为螺丝的固定的孔,使C型钢骨架被固定在预定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型钢配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C型钢骨架、第一卡掣片及第二卡掣片;该C型钢骨架二侧底端向内弯折有卡唇;该第一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前端缘设有U状的卡槽,该第一卡掣片上设有向上突起的卡片,以及若干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卡掣片为一矩形片体,该第二卡掣片上设有卡孔,该卡孔两侧不同宽,卡孔较宽的一侧恰可让第一卡掣片的卡片穿入,而较窄的另一侧恰容许卡片的厚度穿过;第二卡掣片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当第一卡掣片与第二卡掣片重叠时,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卡掣片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该第二卡掣片前端向上延伸一垂直片,使其整体形成L状的片体,在垂直片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钦,
申请(专利权)人:黄永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