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菌根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 合作用对菲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由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或高温裂解而产生的PAHs类化合物,是环境中 多见的一类典型的有机烃类污染物,也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有代表性的有 毒有机物,具有慢性毒性和"三致"作用,对人体与环境危害极大。因此, 土壤中菲的去除以及修复被污染的土地,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重 要研究课题。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转化、转移污染物,以及促进污染 物在土壤中的降解与矿化而修复土壤的一种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 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环境和土壤研究的广泛兴趣,具有 很大的开发潜力。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高等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现象,也是唯一 的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菌根在活化土壤养分、扩大植物养分吸收范围, 增加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矿质营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另外,菌丝体的生成会扩大植物根际的范围,产生新的植物 /土壤界面。菌根还会通过根际过程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所有这些作用 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降解、传输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菌根修复菲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土壤中加入菌根接种剂,在其上种植宿主植物,使其根部生成菌根后,将宿主植物栽种在菲污染土壤,同时在菲污染土壤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二者联合作用修复污染土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贞,武耐英,黄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