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68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翻转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上,翻转装置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气发生炉
本技术涉及煤气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气发生炉。
技术介绍
煤气发生炉是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生产设备。在生产时,符合气化工艺指标的煤炭被筛选出来后,由加煤机加入到煤气发生炉内,煤炭在炉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然后生成可燃性气体。现有的煤气发生炉的底部设置有炉篦,被燃烧的煤炭堆置在炉篦上。在炉篦上堆置的煤炭不能与空气或蒸汽充分接触,很难燃烧完全,从而导致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发生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翻转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上,翻转装置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进一步地,翻转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轴线水平设置,筒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内,筒体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进一步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多个通气孔分布在筒壁的不同位置。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第一送料管,第一送料管的一端与筒体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的内部连通,第一送料管的另一端与炉体的外部连通,第一送料管用于向筒体输送物料。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煤气发生炉还包括:第一驱动轮,设置在第一送料管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第二送料管,第二送料管的一端与筒体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的内部连通,第二送料管的另一端与炉体的外部连通,第二送料管用于向筒体输送物料。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和/或第二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二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一送料管的轴线、第二送料管的轴线以及筒体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驱动轴的一端与筒体的另一个端面连接,驱动轴用于驱动筒体转动。进一步地,第一送料管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的炉壁上,第一送料管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和/或驱动轴与炉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一送料管的轴线、驱动轴的轴线以及筒体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进料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和/或,进气管,与炉体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的下方;和/或,排气管,与炉体连通并且位于翻转装置的上方。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煤炭加入到翻转装置内燃烧,由于翻转装置可以将煤炭翻转,因此翻转装置内不同位置的煤炭可以移动到其他位置,尤其是煤堆中部的煤炭可以移动到边部。这样,翻转装置内的煤炭均可以与空气或蒸汽充分接触,从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因此能够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炉体;11、进料口;20、翻转装置;21、筒体;22、通气孔;23、第一送料管;24、第二送料管;25、轴承;26、驱动轴;30、进气管;40、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煤气发生炉,该煤气发生炉包括炉体10和翻转装置20。其中,翻转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炉体10上,翻转装置20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在生产煤气时,炉体10内通入的空气与水蒸气作为气化剂,气化剂对煤炭的燃烧以及煤气的产生有重要作用。煤炭需要与气化剂充分接触才能够使煤气发生炉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煤炭加入到翻转装置20内燃烧,由于翻转装置20可以将煤炭翻转,因此堆放的煤炭可以在翻转装置20移动,煤堆上位于不同位置的煤炭可以交替地移动到其他位置,尤其是煤堆中部的煤炭可以移动到边部。这样,翻转装置20内的煤炭均可以与气化剂充分接触,从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因此能够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具体地,翻转装置20包括筒体21,筒体21的轴线水平设置,并且筒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内,筒体21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被燃烧的煤炭加入到筒体21内,通过筒体21在炉体10内的转动带动煤炭在筒体21内翻转,从而可以使所有煤炭均有机会与气化剂充分接触,进而煤炭可以充分地燃烧并发生气化反应。如此设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煤炭的翻转,在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如图1所示,筒体2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2,多个通气孔22分布在筒壁的不同位置。进入炉体10中的气化剂可通过通气孔22流动到筒体21的内部,从而使煤炭与气化剂接触。同时,煤炭燃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可通过通气孔22排出。由于筒壁附近气化剂的含量较多,通过筒体21的转动,可使筒体21内不同位置的煤炭均有机会转动到筒壁附近,从而与气化剂充分接触。通气孔22间隔设置在筒壁的不同位置,以增大煤炭与气化剂的接触面积。通气孔22的尺寸应根据被燃烧的煤炭的尺寸进行设置,以防止未燃烧的煤炭从通气孔22中漏出。在保证筒体2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筒体21上应该设置尽量多的通气孔22,以使煤炭与气化剂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筒体21可以由板材制成,此时可在板材上加工出孔作为通气孔22。筒体21也可以由线材制成,此时可将多根线材焊接形成网状结构,将网状结构上的孔作为通气孔22。具体地,翻转装置20还包括第一送料管23,第一送料管23的一端与筒体21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21的内部连通,第一送料管23的另一端与炉体10的外部连通,第一送料管23用于向筒体21输送物料。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送料管23将物料添加到筒体21内。物料可以在筒体21静止时添加,也可以在筒体21转动时添加。通过设置第一送料管23保证了煤气发生炉的煤炭供应。同时,第一送料管23还具有支撑筒体21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料管23除用于向筒体21添加物料之外,还可以带动筒体21转动。具体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其中,第一驱动轮设置在第一送料管23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轮与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第二驱动轮可由电机或内燃机驱动。通过第二驱动轮的转动带动第一送料管23随第一驱动轮转动,然后第一送料管23就可带动筒体21转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可以设置为相互配合的齿轮、链轮或皮带轮。电机或内燃机的转速可以进行调节,以根据需要改变筒体21的转速。此外,翻转装置20还可以设置第二送料管24,第二送料管24的一端与筒体2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筒体21的内部连通,第二送料管24的另一端与炉体10的外部连通,第二送料管24用于向筒体21输送物料。通过设置第一送料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煤气发生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翻转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上,所述翻转装置(20)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翻转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上,所述翻转装置(20)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包括:筒体(21),所述筒体(21)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筒体(21)可转动地设置在炉体(10)内,所述筒体(21)用于盛放并翻转被燃烧的物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2),所述多个通气孔(22)分布在所述筒壁的不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还包括:第一送料管(23),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1)的一个端面连接并与所述筒体(2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送料管(23)用于向所述筒体(21)输送物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管(2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炉体(10)的炉壁上,所述煤气发生炉还包括:第一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送料管(23)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气发生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20)还包括:第二送料管(24),所述第二送料管(24)的一端与所述筒体(21)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并与所述筒体(2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送料管(24)的另一端与所述炉体(10)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金张驰刘永贾振斌高进李小强秦光书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