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67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所述泡棉胶带由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所述泡棉层由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将泡棉及其胶层从被贴物上剥离时,由于基底层的支撑作用,泡棉及第一胶粘层可以顺利剥离,减少或不会残留泡棉碎屑及残胶。而基于橡胶层的韧性,另一面的泡棉碎屑及残胶也可以顺利剥离。因而具有很好的重工性,且不会因泡棉碎屑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泡棉胶带,尤其涉及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
技术介绍
泡棉胶带由于具有很好的防震、防尘、缓冲等功能,在电子类及家电类产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现有双面泡棉胶带具有以下缺点:一是贴付后不可移除,由于胶层贴付被贴付后粘着力很大(一般大于1500gf/25mm),而泡棉胶带基材层泡棉的内聚较小,这样想要重工或者回收被贴物时一般泡棉带着胶层都会残留在被贴物上,很难顺利重工或回收。同时,在清理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被贴物的损坏以及泡棉碎屑造成的污染。二是一般泡棉胶带的胶层都是透明或微黄,如若想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时,会有侧漏光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想要重工或者回收被贴物时,泡棉容易带着胶层残留在被贴物上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所述泡棉胶带由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所述泡棉层由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相连。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泡棉层包括基底层和在所述基底层上发泡形成的PU泡棉。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基底层为PET膜。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橡胶层为丙烯酸酯层或TPU层。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胶粘层、橡胶层以及橡胶层均为黑色。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胶粘层为丙烯酸系胶黏剂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泡棉层为黑色PET膜与黑色泡棉复合而成;所述橡胶层层由丙烯酸酯橡胶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胶粘层,以及第二胶粘层的厚度均为20~100μm;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为日本藤仓化成株式会社的LKG-1701,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与所述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黑色PET膜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泡棉厚度为100~1000μm。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泡棉为密度为150~300kg/立方米PU泡棉或发泡倍率为1~3倍的PE泡棉。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20~100μm;所述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50;所述丙烯酸酯橡胶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橡胶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30~85:0~65:1~30:1~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将泡棉及其胶层从被贴物上剥离时,由于黑色PET的支撑作用,泡棉及第一胶粘层可以顺利剥离,减少或不会残留泡棉碎屑及残胶。而基于橡胶层的韧性,另一面的泡棉碎屑及残胶也可以顺利剥离。因而具有很好的重工性,且不会因泡棉碎屑造成污染。进一步的,由于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均为黑色,可使泡棉胶带在不影响胶层性能的情况下起到遮光的效果,使得光不会从胶层漏出,具有很好的侧面遮光性,尤其适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易重工的泡棉胶带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述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如图1所示,其胶带卷材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即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其中,第一胶粘层及第二胶粘层中至少一个可以为压敏胶层,柔韧层可以为丙烯酸酯系橡胶层或TPU薄膜层。以下以第一胶粘层及第二胶粘层分别为压敏胶层1及压敏胶层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防粘层为PET离型膜或离型纸,其厚度具体可以选用50~150μm;其外层离型力与靠近压敏胶层1离型力的比例为1:1~1:4。所述压敏胶层1及压敏胶层2优选丙烯酸系压敏胶;其厚度为20~100μm。所述泡棉层为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这里的复合是指不用胶水方式的复合,优选的,可以在基底层上发泡生成PU泡棉。该基底层优选PET膜。其中PET膜与压敏胶层1相连并且位于泡棉及压敏胶层1之间,泡棉面与橡胶层相连。所述PET的厚度为25~75μm;所述泡棉的厚度为100~1000μm。所述泡棉优选密度为150~300kg/立方米的PU泡棉;所述橡胶层厚度为20~100μm;所述橡胶优选丙烯酸酯系橡胶;所述丙烯酸酯橡胶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按一定比例及工艺条件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橡胶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30~85:0~65:1~30:1~10。为解决前文所述的泡棉胶带用于窄边框显示设备的粘结时,会有侧漏光现象的问题。本申请中,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柔韧层及第二胶粘层均为黑色。其中,黑色泡棉层由黑色PET与黑色泡棉复合而成。黑色胶粘层如黑色压敏胶层为丙烯酸系胶黏剂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系胶黏剂为日本藤仓化成株式会社LKG-1701。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30。黑色柔韧层如黑色橡胶层由丙烯酸酯橡胶及黑色色浆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100:50。以下为本申请泡棉胶带的两种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易重工泡棉胶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1,复合黑色PET的PU泡棉层、丙烯酸酯系橡胶层及压敏胶层2。所述防粘层为双硅PET离型膜,厚度为75μm;靠近压敏胶层1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50μm;丙烯酸胶黏剂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7。所述泡棉层总厚度为700μm,其中黑色PET的厚度为50μm;所述泡棉为PU泡棉,其密度为215kg/立方米。所述橡胶层的厚度40μm,丙烯酸酯橡胶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21。丙烯酸酯橡胶中单体单元中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环氧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质量比为63:23:12:2。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易重工泡棉遮光胶带结构由外到内依次包括防粘层,压敏胶层1,复合黑色PET的PU泡棉层、TPU薄膜层及压敏胶层2。所述防粘层为双硅PET离型膜,厚度为75μm;靠近压敏胶层1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2的厚度为50μm;丙烯酸系胶黏剂LKG-1701与黑色色浆的质量比为100:17。所述泡棉层总厚度为600μm,其中黑色PET的厚度为38μm;所述泡棉为PE泡棉,其发泡倍率为1.4~2.0。所述TPU的厚度为40μm。为验证其优点,本申请对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泡棉胶带与下述现有技术(即对比例)中的泡棉胶带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例:本对比例所述的泡棉胶带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其泡棉层不包含PET层,且胶层透明。其防粘层为75μm双硅PET离型膜,靠近压敏胶层1一面的离型力为30±5g,另一面离型力为15±5g。所述压敏胶层1和压敏胶层2为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胶带由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所述泡棉层由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胶带由一面至另一面依次包括:防粘层,第一胶粘层,泡棉层、橡胶层及第二胶粘层;所述泡棉层由基底层与泡棉复合而成,所述基底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层包括基底层和在所述基底层上发泡形成的PU泡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PET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为丙烯酸酯橡胶层或TPU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泡棉层以及橡胶层均为黑色。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重工的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雪浪陈庆松夏唯逸贾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