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592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IC,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8,电容C3,二极管D3,脉冲整形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双极性缓冲电路以及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NE555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能对用于控制机械手动作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使控制信号能快速准确的传达给执行部件并执行控制指令,从而使工业机械手能快速做出反应,并且能确保工业机械手进行操作时其动作的稳定性,适合推广运用。

A pulse shaping drive circuit for industrial manipulator based on amplifying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chanical amplifying circuit based on pulse shaping hand drive circui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riving chip IC, resistance R2, resistance R3, resistance R5, resistor R8, capacitor C3, D3 diode, pulse shaping circuit, amplifier circuit, bipolar buffer circuit and stable driving output circuit composition. The invention adopts NE555 chip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xternal, can deal with the control signals for controlling the manipulator movement, the control signa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nvey to the executive components and execute control commands, so that the industrial robot can respond quickly, and ca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movement of the manipulator is operating.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逐渐进入自动化时代,在生产过程中,工业机械手逐步取代了人工操作,从而将大量工人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工业机械手在工作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目前的工业机械手还停留在重复单一动作的操作,工业机械手接收控制指令后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才能进行操作,并且,工业机械手进行操作时其动作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以期待解决工业机械手接收控制指令后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才能进行操作,并且工业机械手进行操作时其动作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IC,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THR管脚和CONT管脚相连接的脉冲整形输入电路,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放大电路,正极经电阻R3后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P极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N极和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定驱动输出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和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双极性缓冲电路,以及一端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与CONT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双极性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经电感L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组成;所述二极管D101的P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04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5,P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N极经电感L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经电阻R10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1后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P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4后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7,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9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N极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由异或门A1,异或门A2,异或门A3,三极管VT1,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异或门A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电容C2的正极共同组成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的输入端、负极与异或门A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P极经电阻R4后与异或门A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驱动芯片IC的CON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异或门A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组成;所述异或门A1的负极与异或门A2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异或门A2的正极和异或门A3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所述异或门A2的负极接地,其输出端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异或门A3的负极接地,其输出端与驱动芯片IC的THR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经电阻R2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正极与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滑动变阻器RP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P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正极经电阻R6后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共同组成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的电容C6组成;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控制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相连接。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驱动芯片IC为NE555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NE555集成芯片结合外围的电路,能对用于控制机械手动作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使控制信号能快速准确的传达给执行部件并执行控制指令,从而使工业机械手能快速做出反应,并且能确保工业机械手进行操作时其动作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能对用于控制机械手动作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从而便于驱动芯片结合稳定驱动输出电路对该控制信号进行处理。(3)本专利技术能将工业机械手的反应时间减少至少0.5s,因此促进了工业机械手领域的技术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极性缓冲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主要由驱动芯片IC,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8,电容C3,二极管D3,脉冲整形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双极性缓冲电路以及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组成。具体的,所述脉冲整形输入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THR管脚和CONT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经电阻R3后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其负极与驱动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IC,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THR管脚和CONT管脚相连接的脉冲整形输入电路,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放大电路,正极经电阻R3后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P极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N极和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定驱动输出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和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双极性缓冲电路,以及一端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与CONT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双极性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经电感L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组成;所述二极管D101的P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04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驱动芯片IC,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THR管脚和CONT管脚相连接的脉冲整形输入电路,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放大电路,正极经电阻R3后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脉冲整形输入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P极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分别与二极管D3的N极和驱动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稳定驱动输出电路,分别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和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的双极性缓冲电路,以及一端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IC的DIS管脚与CONT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双极性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3,三极管VT4,正极经电阻R10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P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经电感L1后与驱动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N极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2,正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5后与电容C102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4,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04组成;所述二极管D101的P极与二极管D102的P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04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稳定驱动输出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放大电路的工业机械手用脉冲整形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5,P极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N极经电感L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经电阻R10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1后与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8,P极与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琼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奥卡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