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649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电力电缆位于电缆中心位置,电力电缆外侧环绕控制电缆,控制电缆外侧为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隔氧层和护套层。其制备方法:1)导体绞合;2)挤出绝缘层;3)成缆:电力电缆在中间,控制电缆在外;4)绕包隔离层:聚脂薄膜双层重叠绕包;5)屏蔽:铜丝疏绕屏蔽加铜带绕包屏蔽;6)内衬层挤包;6)铠装层:双镀锌钢带绕包;7)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8)护套层:护套挤包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圆整度好,布线空间小,施工检测方便,制备工艺简单,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强等优点。

A high voltage control and power integrated cab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 voltage control and power integrated cabl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wire and cable technology. The high voltage control and power integrated cable includes two parts, the control cable and the power cable. The power cable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able, the outer side of the power cable is surrounded by the control cable, and the outside of the control cable is shielding layer, inner liner layer, armour layer, oxygen isolation layer and sheath lay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1) 2) stranded conductor; Extrusion insulation layer; 3): cable power cable control cable in the middle, outside; 4) isolation layer: polyester film wrapped double overlapping; 5) shielding wire: sparse winding shielded copper tape wrapped shield; 6) lining extrusion packet; 6): armored layer wrapped double galvanized steel; 7) oxygen barrier layer: use oxygen with overlapping; 8) sheath: sheathing produc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oundness, small wiring spac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detection,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strong ability to resist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电力及控制系统布线密集且种类繁多,尤其是固定敷设在电缆沟中的电缆,普遍存在布线费时费力,电缆故障检测等工作也存在较大难度。现有的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布线空间大,施工及检测不便,电缆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差,同时存在防鼠、防白蚁、环保、低烟、无卤、阻燃A类、耐紫外线等性能方面技术缺陷,无法满足现实环境需要等系列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控制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隔氧层及护套层;电力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及护套层。所述导体均采用紫铜丝绞合形成,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为-40℃至105℃的绝缘材料,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加铜带绕包屏蔽,内衬层为挤包,专用护套材料,铠装层采用镀锌钢带双层间隙绕包,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护套层均采用具有防鼠、防白蚁、耐紫外线高阻燃材料。本专利技术将高压系统用控制电缆及动力电缆一体化,一体化电缆可直接在控制电缆内衬层外铠装,同时节省布线空间,使得电缆布线更加规整。额定电压:0.6/1kV。标称截面:控制部分:1.5~4.5mm2、芯数:6芯~24芯、电力部分:30~95mm2。导体短路时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50℃(最长持续时间为5min)。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圆整度好,布线空间小,施工检测方便,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强,防鼠、防白蚁、环保、低烟、无卤、阻燃A类、耐紫外线性能优等特点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电力电缆位于电缆中心位置,电力电缆外侧环绕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及护套层,控制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控制电缆外侧为屏蔽层,屏蔽层外侧为内衬层,内衬层外侧为铠装层,铠装层外侧为隔氧层,隔氧层外侧为护套层;导体均采用紫铜丝绞合结构,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为-40℃至105℃的绝缘材料。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控制电缆外侧绕包隔离层,隔离层外侧为屏蔽层。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加铜带绕包屏蔽。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控制电缆间设有填充棍。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内衬层为挤包等级为-45℃~105℃级低烟无卤内衬材料,内衬层厚度为1-2mm。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点是:铠装层采用镀锌钢带双层间隙绕包,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搭盖率为20%~30%;护套层均采用阻燃材料,护套层厚度为2~2.5mm。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结构紧凑,圆整度好,布线空间小,施工检测方便,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强等特点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导体绞合:导体采用铜导体绞合而成;2)挤出绝缘层:控制电线及电力电缆的绝缘均采用温度等级为-45℃~105℃级的低烟无卤材料挤包生产;电力电缆绝缘层外侧再挤出护套层;3)成缆:电力电缆放置在中间,控制电缆由里到外分一层或多层排列在电力电缆外;4)绕包隔离层:隔离层采用聚脂薄膜双层重叠绕包形成,绕包搭盖率大于30%;5)屏蔽:电缆采用铜丝疏绕屏蔽加铜带绕包屏蔽,疏绕节径比为10-15;铜带重叠绕包在疏绕铜丝外,绕包搭盖率20%~30%;6)内衬层:内衬层为挤包,采用温度等级为-45℃~105℃级低烟无卤内衬材料;7)铠装层:电缆铠装层采用双镀锌钢带螺旋状间隙绕包在内衬层上;8)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形成,搭盖率为20%~30%之间;9)护套层:护套采用温度等级为-45℃~105℃级的低烟无卤材料挤包生产,护套层厚度为2.0mm~2.5mm之间。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控制电缆绝缘层厚度为0.5-1mm,电力电缆绝缘厚度为0.9mm~1.1mm。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成缆时,控制电缆电设置填充,保证缆芯圆整度,填充材料为-45℃~105℃级低烟无卤内衬材料挤出的填充棍。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铠装层制作时,电缆铠装层外层镀锌钢带的中间大致在内层镀锌钢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小于镀锌钢带宽度的50%。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一体化,不但节省布线空间,同时使得布线更加规整,方便施工及检测。电缆采用疏绕铜丝加铜带绕包复合屏蔽形式,屏蔽抑制系数小于0.01,使得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同时又具有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所产生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干扰能力。本专利技术还具有防鼠、防白蚁、环保、低烟、无卤、阻燃A类、耐紫外线等性能。同时电缆可于-40℃的环境下良好运行,电缆导体最高使用温度为105℃,导体短路时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50℃。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结构示意图;图中,1-1、导体,1-2、绝缘层,1-3、护套层,2-1、导体,2-2、绝缘层,2-3、绕包层隔氧层,2-4、疏绕铜丝屏蔽,2-5、铜带绕包屏蔽,2-6、,2-7、,2-8、,2-9、护套层。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阅附图1和图2。实施例1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电力电缆位于电缆中心位置,电力电缆外侧环绕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及护套层,控制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控制电缆外侧为屏蔽层,屏蔽层外侧为内衬层,内衬层外侧为铠装层,铠装层外侧为隔氧层,隔氧层外侧为护套层;导体均采用紫铜丝绞合结构,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为-40℃至105℃的绝缘材料。控制电缆外侧绕包隔离层,隔离层外侧为屏蔽层。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加铜带绕包屏蔽。控制电缆间设有填充棍。内衬层为挤包等级为-45℃~105℃级低烟无卤内衬材料,内衬层厚度为1-2mm。铠装层采用镀锌钢带双层间隙绕包,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搭盖率为20%~30%;护套层均采用阻燃材料,护套层厚度为2~2.5mm。实施例2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导体绞合:导体采用铜导体绞合而成;2)挤出绝缘层:控制电线及电力电缆的绝缘均采用温度等级为-45℃~105℃级的低烟无卤材料挤包生产;电力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电力电缆位于电缆中心位置,电力电缆外侧环绕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及护套层,控制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控制电缆外侧为屏蔽层,屏蔽层外侧为内衬层,内衬层外侧为铠装层,铠装层外侧为隔氧层,隔氧层外侧为护套层;导体均采用紫铜丝绞合结构,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为‑40℃至105℃的绝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包括控制电缆及电力电缆两部分,电力电缆位于电缆中心位置,电力电缆外侧环绕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及护套层,控制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绝缘层,控制电缆外侧为屏蔽层,屏蔽层外侧为内衬层,内衬层外侧为铠装层,铠装层外侧为隔氧层,隔氧层外侧为护套层;导体均采用紫铜丝绞合结构,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为-40℃至105℃的绝缘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控制电缆外侧绕包隔离层,隔离层外侧为屏蔽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加铜带绕包屏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控制电缆间设有填充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内衬层为挤包等级为-45℃~105℃级低烟无卤内衬材料,内衬层厚度为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其特征是:铠装层采用镀锌钢带双层间隙绕包,隔氧层采用隔氧带重叠绕包,搭盖率为20%~30%;护套层均采用阻燃材料,护套层厚度为2~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高压控制及动力一体化电缆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导体绞合:导体采用铜导体绞合而成;2)挤出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玉阳曾智民程俊龙李胜涛刘晓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