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一车架组、一转向组及一后轮组,该车架组设有一第一主杆及一第二主杆,该转向组具有一前轮部,该后轮组具有一后轮部,该第一主杆相对该第二主杆枢转,该第一主杆与该第二主杆形成一小于90度夹角,使该前轮部及该后轮部形成上下堆叠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自行车
本技术是关于两轮车折叠的技术,具有方便携带以及收纳效果,特别关于二轮车折叠后的轮子堆叠、把手收折及折叠后的角度,以达最小空间占用。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普及提供人们能够更迅速的抵达目的地,同时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在休闲意识抬头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人选择自行车做为休闲活动,然而一般自行车,在寸土寸金的区域中,除非有特别规划出停放区,否则停放自行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一般折叠自行车的设计,解决自行车停放问题,一般来说,在一般折叠自行车的车体骨架上装设转折点,使一般折叠自行车能够折叠减少其占用空间,一般折叠车会将两不同侧的车体骨架相互的靠合折叠,使得前后车轮可以相互靠在一起,形成折收状态,然而前后轮靠在一起的折叠方式,会造成一般折叠车辆的体积还是太大,造成不容易携带状况;另外,一般折叠车在折收把手的时候,会让把手和大盘叠合在一起,若遇到碰撞,容易造成齿盘损坏。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借由折弯结构的改进能够达到较良好的体积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其能够在自行车折叠后,更有效的减少占用空间,该折叠车的前管以及后管折叠角度能够小于九十度,且自行车的手把能够折收在自行车大盘相反的位置,避免碰撞到大盘,另外,该折叠自行车的前轮以及后轮是以堆叠状排列;该折叠自行车能够更容易的随身携带,减轻使用者负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一车架组,该车架组设有一快拆件、一第一主杆及一第二主杆,该快拆件一端装接该第一主杆,其另一端装接该第二主杆,该第一主杆的自由端设有一头管,该第二主杆下侧设置一载体,该载体一侧装挂一大盘组,其中,该快拆件具有一固定座设置在该第二主杆一侧、一第一结合座组置该第二主杆一端、一扣紧片枢接该第一结合座、一第二结合座组置该第一主杆一端及一枢接件装设该第一、二主杆之间,该扣紧片拆装该固定座使该第二结合座靠近或远离该第一结合座;一转向组,该转向组装设于该头管,该转向组具有一前轮部及一手把部,该前轮部设于该头管下侧,该手把部设于该头管上侧,该手把部设有一折弯件、一握把及一把手杆,该把手杆两端分别组接该折弯件与该握把;一椅座组,该椅座组具有一轴接架、一椅垫杆及一椅垫,该轴接架枢接该第二主杆,该轴接架设有一杆孔装载该椅垫杆,另以一快拆束固该椅垫杆于轴接架,该椅垫杆组合该椅垫;一后轮组,该后轮组具有一螺接架及一后轮部,该螺接架组装该第二主杆下侧,该后轮部组设该螺接架相对其组装该第二主杆下侧位置;该第一主杆以该快拆件为中心向该第二主杆弯折,该第一主杆与该第二主杆形成一小于90度夹角且大于0度夹角,该前轮部及该后轮部形成堆叠状,该轴接架以载体为轴心朝向该第一主杆枢转,该椅垫杆与该椅垫向该第一主杆弯折,该椅垫接近该第一主杆,该椅垫杆相近该第二主杆,该握把及该把手杆以该折弯件朝该载体装挂该大盘组的相反位置侧向折弯。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进一步的包括一辅助轮装设该第二主杆,该辅助轮位于该第二主杆组接第一主杆的相反侧。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螺接架组装该第二主杆形成一角度,该角度范围在30度至40度之间。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椅垫杆设有一延伸线,该延伸线相交该第二主杆形成一角度,该角度范围在5度至10度之间。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该第二主杆下设有一组固定片,其位于该螺接架与该载体之间,该固定片接近该螺接架位置。根据上所述技术特征,本技术提供折叠自行车,与一般的折叠自行车比较,其能够前轮与后轮堆叠的折收,该第一主杆以及第二主杆折弯后小于90度,更佳的减小该折叠自行车的体积,且更容易携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在自行车折叠后,更有效的减少占用空间,该折叠车的前管以及后管折叠角度能够小于九十度,且自行车的手把能够折收在自行车大盘相反的位置,避免碰撞到大盘,另外,该折叠自行车的前轮以及后轮是以堆叠状排列;该折叠自行车能够更容易的随身携带,减轻使用者负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的第一主杆折弯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第一主杆折弯后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的椅座组折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平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车架组11第一主杆12第二主杆13快拆件131固定座132第一结合座133扣紧片134第二结合座135枢接件14头管15载体151滑动孔16固定片17大盘组20转向组21前轮部22手把部23折弯件24握把25把手杆30椅座组31轴接架311轴杆312连接件32椅垫杆33椅垫35快拆40后轮组41螺接架42后轮部401凸接板50辅助轮60货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要清楚说明本技术能够达成目的及功效,兹,搭配示意图就本技术的实施例详加说明其功效及特征,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更有效的减少占用空间,该折叠车的前管以及后管折叠角度能够小于九十度,且自行车的手把能够折收在自行车大盘相反的位置,避免碰撞到大盘,另外,该折叠自行车的前轮以及后轮是以堆叠状排列。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一车架组10,该车架组10设有一快拆件13、一第一主杆11及一第二主杆12,该快拆件13一端装接该第一主杆11,其另一端装接该第二主杆12,该第一主杆11的自由端设有一头管14,该第二主杆12下侧设置一载体15,该载体15一侧装挂一大盘组17,其中,该快拆件13具有一固定座131设置在该第二主杆12一侧、一第一结合座132组置该第二主杆12一端、一扣紧片133枢接该第一结合座132、一第二结合座134组置该第一主杆11一端及一枢接件135装设该第一、二主杆11、12之间,该扣紧片133拆装该固定座131使该第二结合座134靠近或远离该第一结合座132;一转向组20,该转向组20装设于该头管14,该转向组20具有一前轮部21及一手把部22,该前轮部21设于该头管14下侧,该手把部22设于该头管14上侧,该手把部22设有一折弯件23、一握把24及一把手杆25,该把手杆25两端分别组接该折弯件23与该握把24;一椅座组30,该椅座组30具有一轴接架31、一椅垫杆32及一椅垫33,该轴接架31枢接该第二主杆12,该轴接架31设有一杆孔装载该椅垫杆32,另以一快拆35束固该椅垫杆32于轴接架31,该椅垫杆32组合该椅垫33;一后轮组40,该后轮组40具有一螺接架41及一后轮部42,该螺接架41组装该第二主杆12下侧,该后轮部42组设该螺接架41相对该螺接架41组装该第二主杆12下侧位置;该第一主杆11以该快拆件13为中心向该第二主杆12弯折,该第一主杆11与该第二主杆12形成一小于90度夹角且大于0度夹角,该前轮部21及该后轮部42形成堆叠状,该轴接架31以载体15为轴心朝向该第一主杆11枢转,该椅垫杆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组,该车架组设有一快拆件、一第一主杆及一第二主杆,该快拆件一端装接该第一主杆,其另一端装接该第二主杆,该第一主杆的自由端设有一头管,该第二主杆下侧设置一载体,该载体一侧装挂一大盘组,其中,该快拆件具有一固定座设置在该第二主杆一侧、一第一结合座组置该第二主杆一端、一扣紧片枢接该第一结合座、一第二结合座组置该第一主杆一端及一枢接件装设该第一、二主杆之间,该扣紧片拆装该固定座使该第二结合座靠近或远离该第一结合座;一转向组,该转向组装设于该头管,该转向组具有一前轮部及一手把部,该前轮部设于该头管下侧,该手把部设于该头管上侧,该手把部设有一折弯件、一握把及一把手杆,该把手杆两端分别组接该折弯件与该握把;一椅座组,该椅座组具有一轴接架、一椅垫杆及一椅垫,该轴接架枢接该第二主杆,该轴接架设有一杆孔装载该椅垫杆,另以一快拆束固该椅垫杆于轴接架,该椅垫杆组合该椅垫;一后轮组,该后轮组具有一螺接架及一后轮部,该螺接架组装该第二主杆下侧,该后轮部组设该螺接架相对其组装该第二主杆下侧位置;该第一主杆以该快拆件为中心向该第二主杆弯折,该第一主杆与该第二主杆形成一小于90度夹角且大于0度夹角,该前轮部及该后轮部形成堆叠状,该轴接架以载体为轴心朝向该第一主杆枢转,该椅垫杆与该椅垫向该第一主杆弯折,该椅垫接近该第一主杆,该椅垫杆相近该第二主杆,该握把及该把手杆以该折弯件朝该载体装挂该大盘组的相反位置侧向折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组,该车架组设有一快拆件、一第一主杆及一第二主杆,该快拆件一端装接该第一主杆,其另一端装接该第二主杆,该第一主杆的自由端设有一头管,该第二主杆下侧设置一载体,该载体一侧装挂一大盘组,其中,该快拆件具有一固定座设置在该第二主杆一侧、一第一结合座组置该第二主杆一端、一扣紧片枢接该第一结合座、一第二结合座组置该第一主杆一端及一枢接件装设该第一、二主杆之间,该扣紧片拆装该固定座使该第二结合座靠近或远离该第一结合座;一转向组,该转向组装设于该头管,该转向组具有一前轮部及一手把部,该前轮部设于该头管下侧,该手把部设于该头管上侧,该手把部设有一折弯件、一握把及一把手杆,该把手杆两端分别组接该折弯件与该握把;一椅座组,该椅座组具有一轴接架、一椅垫杆及一椅垫,该轴接架枢接该第二主杆,该轴接架设有一杆孔装载该椅垫杆,另以一快拆束固该椅垫杆于轴接架,该椅垫杆组合该椅垫;一后轮组,该后轮组具有一螺接架及一后轮部,该螺接架组装该第二主杆下侧,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锋,
申请(专利权)人:乐酷马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