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柳编用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柳编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柳编用烘干机。
技术介绍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用柳条编织的篮、筐。春秋战国时期,用柳条编成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唐代,沧州(今河北沧州和山东宁津以北地区)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们取杞柳的细条,“火逼令柔曲,作箱箧”。此后,柳编工艺不断发展,柳编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柳编制品进行加热烘干,而现在的烘干机,都不适合对柳编进行烘干。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柳编用烘干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柳编用烘干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柳编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第一纱网,所述隔板将烘干箱的内部分隔为烘干腔和加热腔,所述烘干腔内设有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烘干腔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烘干箱的外侧壁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烘干箱并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轴的一端,两个转轴上均固定套接有传送辊,两个传送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的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储存机构,所述烘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烘干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烘干腔连通的第一集风罩,所述第一集风罩与烘干箱的连接处设有吸风机,所述第一集风罩远离烘干箱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第一集风罩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集风罩,所述第二集风罩固定在加热腔的上端侧壁,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设有热风机,所述烘干箱的另一侧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柳编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中部设有第一纱网(5),所述隔板(4)将烘干箱(1)的内部分隔为烘干腔和加热腔,所述烘干腔内设有两个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烘干腔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烘干箱(1)的外侧壁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烘干箱(1)并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轴(8)的一端,两个转轴(8)上均固定套接有传送辊(7),两个传送辊(7)之间通过传送带(6)连接,所述传送带(6)的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储存机构,所述烘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输送管(12),所述输送管(12)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烘干腔连通的第一集风罩(10),所述第一集风罩(10)与烘干箱(1)的连接处设有吸风机(9),所述第一集风罩(10)远离烘干箱(1)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远离第一集风罩(10)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集风罩(14),所述第二集风罩(14)固定在加热腔的上端侧壁,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设有热风机(3),所述烘干箱(1)的另一侧设有与加热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柳编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1)的内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中部设有第一纱网(5),所述隔板(4)将烘干箱(1)的内部分隔为烘干腔和加热腔,所述烘干腔内设有两个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烘干腔内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烘干箱(1)的外侧壁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烘干箱(1)并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转轴(8)的一端,两个转轴(8)上均固定套接有传送辊(7),两个传送辊(7)之间通过传送带(6)连接,所述传送带(6)的表面等间距设有多个储存机构,所述烘干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输送管(12),所述输送管(12)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烘干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烘干腔连通的第一集风罩(10),所述第一集风罩(10)与烘干箱(1)的连接处设有吸风机(9),所述第一集风罩(10)远离烘干箱(1)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远离第一集风罩(10)的一端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集风罩(14),所述第二集风罩(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阜南县大自然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