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55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涉及抛丸工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完毕后将工件放入到输送系统上;b、启动抛丸器内的丸料混合系统,使抛丸器内的丸料均匀混合;c、当工件进入到抛丸室内时,抛丸器启动,将均匀混合的丸料投射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器首先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脉冲抛丸冲击;d、步骤c处理完毕后,工件进入到清理室内,利用清理室内的丸料回收清理装置清理工件上粘附的丸料。

A shot blasting technique for work piec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shot blasting process of the workpiece,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lasting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pre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of the workpiece into the conveying system; pill mixing system B, start blasting in the machine, to throw pill material evenly in pill device hybrid; C, when the workpiece into the shot blasting chamber, shot blasting machine will start, mixing pill material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the first shot for a period of time even impact on the workpiece, then a period of pulse impact; D, step C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workpiece into the cleaning indoor, indoor cleaning material using pill pill material recovery cleaning device for cleaning the workpiece adh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丸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较先进的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方法是对结合面采用抛丸工艺进行处理,使工件的涂层能够与结合面结合的比较稳定,不易脱落,但是目前对工件的抛丸工艺只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持续抛丸,导致工件的结合面还是比较平整,抛丸效果较差,且目前对工件的抛丸工艺没有明确的标准,会导致对工件的抛丸效果不一,最终导致工件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对工件的抛丸工艺对工件表面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工件的抛丸工艺没有明确的标准,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完毕后将工件放入到输送系统上;b、启动抛丸器内的丸料混合系统,使抛丸器内的丸料均匀混合;c、当工件进入到均匀抛丸室内时,第一抛丸器启动,将均匀混合的丸料投射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当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时,第二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脉冲抛丸冲击;当工件离开抛丸室内时,抛丸器停止工作;d、步骤c处理完毕后,工件进入到清理室内,利用清理室内的丸料回收清理装置清理工件上粘附的丸料。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首先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掉工件表面的氧化层、铁锈以及污垢,然后再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一方面可以使工件上粘附的氧化层等脱离的比较干净,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件的表面形成一层结合层,进行完均匀抛丸冲击后,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在工件运动的同时对工件进行脉冲冲击抛丸,能够在工件的表面形成连续性的波纹状结合层,可以使工件的涂层与工件结合程度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工件的质量,另外在对工件进行脉冲冲击抛丸后,对粘附在工件表面的丸料进行清理,使工件的表面比较洁净,整个抛丸方法有着明确的流程,操作人员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不会造成工件的质量参差不齐,且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丸料包括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第一丸料的直径小于0.73mm,第二丸料的直径大于0.73mm且小于1.35mm,第三丸料的直径大于1.35mm。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第一丸料的占比小于25%,第二丸料的占比为5~25%,第三丸料的占比大于50%。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均为钢丝切丸,其硬度为HV610~HV670。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步骤a中均匀抛丸冲击抛丸时间为3~5分钟,脉冲抛丸冲击时间为7~10分钟。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步骤a中,脉冲抛丸冲击的脉冲间歇为0.25s~0.65s,脉冲抛丸冲击以及均匀抛丸冲击中的冲击强度为3kg/cm2~10kg/cm2。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丸料回收清理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工件上粘附丸料的电控磁铁,电控磁铁吸收的丸料经回收管道重新进入丸料混合系统内进行抛丸处理。前所述的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步骤a中的表面预处理包括脱脂、水洗以及烘干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的丸料包括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三种不同直径的丸料,第一丸料的直径小于0.73mm,第二丸料的直径大于0.73mm且小于1.35mm,第三丸料的直径大于1.35mm,第一丸料由于直径较小,其对工件的冲击力度就较大,第二丸料和第三丸料的直径较大,其对工件的覆盖率较大,因此可以利用第一丸料来提高对工件的冲击力而缩短对工件的抛丸冲击时间,能够利用第二丸料和第三丸料确保覆盖率,同时可以降低丸料的使用量,因此使用三种不同直径大小的丸料,可以在提高对工件抛丸效率的情况下确保对工件的抛丸质量。(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丸料回收清理装置对工件上粘附的丸料进行清理,在抛丸处理结束后,电控磁铁吸收的丸料经回收管道重新进入丸料混合系统内进行抛丸处理,对抛丸粒子进行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较效率的清理掉粘附在工件上的丸料,另一方面降低了人为回收清理的难度和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表面预处理包括脱脂、水洗以及烘干处理,处理掉工件表面的氧化层、铁锈以及污垢,处理完毕后将工件放入到输送系统上;b、启动抛丸器内的丸料混合系统,使抛丸器内的丸料均匀混合;c、当工件进入到均匀抛丸室内时,第一抛丸器启动,将均匀混合的丸料投射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当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时,第二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脉冲抛丸冲击;当工件离开抛丸室内时,抛丸器停止工作;d、步骤c处理完毕后,工件进入到清理室内,利用清理室内的丸料回收清理装置清理工件上粘附的丸料。丸料包括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均为钢丝切丸,其硬度为HV610~HV670,第一丸料的直径小于0.73mm,所述第二丸料的直径大于0.73mm且小于1.35mm,所述第三丸料的直径大于1.35mm。第一丸料的占比小于25%,第二丸料的占比为5~25%,第三丸料的占比大于50%。步骤a中均匀抛丸冲击抛丸时间为3~5分钟,脉冲抛丸冲击时间为7~10分钟,脉冲抛丸冲击的脉冲间歇为0.25s~0.65s,脉冲抛丸冲击以及均匀抛丸冲击中的冲击强度为3kg/cm2~10kg/cm2。丸料回收清理装置包括用于吸收工件上粘附丸料的电控磁铁,电控磁铁吸收的丸料经回收管道重新进入丸料混合系统内进行抛丸处理。本专利技术首先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掉工件表面的氧化层、铁锈以及污垢,然后再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一方面可以使工件上粘附的氧化层等脱离的比较干净,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件的表面形成一层结合层,进行完均匀抛丸冲击后,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在工件运动的同时对工件进行脉冲冲击抛丸,能够在工件的表面形成连续性的波纹状结合层,可以使工件的涂层与工件结合程度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工件的质量,另外在对工件进行脉冲冲击抛丸后,对粘附在工件表面的丸料进行清理,使工件的表面比较洁净,整个抛丸方法有着明确的流程,操作人员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不会造成工件的质量参差不齐,且效率较高。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抛丸工艺和普通抛丸工艺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处理效果,普通工艺即单纯的抛丸步骤。试验结果测得,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抛丸工艺进行处理后,失重率约为21.57g·m-2,粗糙度约为4.09μm;采用普通抛丸工艺处理后,失重率约为7.67g·m-2,粗糙度约为1.96μm。对比上述数据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抛丸工艺能够获得更好的抛丸效果,抛丸处理后的工件表面质量显著提高,且抛丸效率提高。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完毕后将工件放入到输送系统上;b、启动抛丸器内的丸料混合系统,使抛丸器内的丸料均匀混合;c、当工件进入到均匀抛丸室内时,第一抛丸器启动,将均匀混合的丸料投射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当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时,第二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脉冲抛丸冲击;当工件离开抛丸室内时,抛丸器停止工作;d、步骤c处理完毕后,工件进入到清理室内,利用清理室内的丸料回收清理装置清理工件上粘附的丸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件的抛丸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工件进行表面预处理,处理完毕后将工件放入到输送系统上;b、启动抛丸器内的丸料混合系统,使抛丸器内的丸料均匀混合;c、当工件进入到均匀抛丸室内时,第一抛丸器启动,将均匀混合的丸料投射于工件的表面,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均匀抛丸冲击;当工件进入到脉冲抛丸室内时,第二抛丸器对工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脉冲抛丸冲击;当工件离开抛丸室内时,抛丸器停止工作;d、步骤c处理完毕后,工件进入到清理室内,利用清理室内的丸料回收清理装置清理工件上粘附的丸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的抛丸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料包括第一丸料、第二丸料以及第三丸料,所述第一丸料的直径小于0.73mm,所述第二丸料的直径大于0.73mm且小于1.35mm,所述第三丸料的直径大于1.3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的抛丸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丸料的占比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绍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腾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