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耀兵专利>正文

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49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针对现有气垫鞋结构进行改进,引入缓冲通气孔设计,在鞋底(2)中设计空腔(4),利用空腔(4)中的各个弹性支撑柱(3),在行走或奔跑过程针对空腔(4)的挤压过程中,实现针对空腔(4)内部空间的反向作用,再结合鞋底(2)侧边所设计的侧向锥形通孔(5),实现空腔(4)中气流与外部空间的对流,并利用侧向锥形通孔(5)的方向,达到鞋底(2)下压的缓冲作用;与此同时,利用所设计的纵向锥形通孔(6),实现针对鞋内环境空气的换气作用,综上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重力式缓冲透气鞋一方面在实现气垫缓冲的同时,保护了气垫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借助空腔(4)内的空气,实现针对鞋内环境空气的替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属于智能鞋子

技术介绍
鞋是用于人们行走、奔跑时,穿着在脚上的必备生活物品,伴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鞋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从最原始的草鞋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运动鞋,鞋的更新换代,正不断刷新人们的感官,更多的科技水平正不断被应用在鞋的设计上,诸如专利号:201220704609.3,公开了一种鞋,它包括鞋面、鞋跟、鞋跟头,在鞋跟内设有固定套,在固定套的上端设有磁铁,鞋跟下端的两侧设有销孔,在鞋跟的下端设有与固定套相配的内鞋跟,在内鞋跟的上端设有横向导杆及磁片,在横向导向杆中间设有弹簧,在横向导向杆的两端设有活动销。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鞋,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彻底根除妇女们长时间穿高跟鞋的痛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有专利号:201410806210.X,公开了一种鞋,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包括前帮和后帮,鞋底侧壁可伸缩,鞋底内开设有一号空腔和二号空腔,一号空腔内底面上设置有一号气囊,一号气囊上开设有一号进气孔和一号出气孔,一号进气孔上方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开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与一号进气孔相互对齐连通,弧形板由侧边到一号通孔逐渐弧形向下,鞋底上侧面开设有小孔,鞋底的后侧面开设有二号通孔,二号空腔内设置有二号气囊,二号气囊开设有二号进气孔和二号出气孔,二号进气孔开设在二号气囊上侧面,二号出气孔开设在二号气囊侧面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鞋,能够在行走的同时,快速、自动的排出鞋子内的沙子,并且其工作方式为持续不断的。不仅如此,专利号:201520835063.9,公开了一种鞋,包括鞋体和连接于所述鞋体下端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前掌底和在受到负载时产生挠性变形的鞋跟,且所述鞋跟的底端靠近于所述前掌底的一端设置有弧面或斜面。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鞋,由于其鞋跟的底端靠近于所述前掌底的一端设置有弧面或斜面,在受到负载时易于产生挠性变形,可以抵消行走过程中人体重心前移所带来的前脚掌和后脚跟的受力不平衡,提高稳定性,舒适性佳。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鞋多从自身结构进行改进,针对鞋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与创新,但这些改进均局限于鞋子自身结构在功能、效果上的提升,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实质创新,例如现有的气垫鞋,是在鞋底中加入封闭的气囊,便于穿着者的行走或奔跑,而这种设计方式,气囊内部空间与外部隔绝,若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很有可能将气囊压炸,即破坏气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气垫鞋结构进行改进,引入缓冲通气孔设计,并在实现缓冲作用的同时,能够针对鞋内空气实现换气作用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和鞋底;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支撑柱,鞋底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鞋底内部设置空腔,且空腔所在区域覆盖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分布设置在空腔中的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所在直线与鞋底上表面相垂直,各个弹性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鞋底外侧边上对应空腔区域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侧向锥形通孔,分别贯穿外部空间与鞋底中空腔的内部空间,且各个侧向锥形通孔位于鞋底外侧边上的孔径大于其位于空腔内侧壁上的孔径;鞋底上表面与其内部空腔的内顶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纵向锥形通孔,分别贯穿鞋底上表面空间与鞋底内部空腔的内部空间,并且各个纵向锥形通孔位于鞋底上表面上的孔径小于其位于空腔内顶面上的孔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置在空腔内前掌区域的各个弹性支撑柱阵列分布设置在此区域中,设置在空腔内后掌区域的各个弹性支撑柱阵列分布设置在此区域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弹性支撑柱分别包括伸缩杆和弹簧,其中,伸缩杆无伸缩状态下的长度与弹簧无伸缩状态下的长度相等,弹簧套设在伸缩杆上,且弹簧的两端与伸缩杆的两端相固定连接,各个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鞋面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本技术所述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针对现有气垫鞋结构进行改进,引入缓冲通气孔设计,在鞋底中设计空腔,利用设计设置在空腔中的各个弹性支撑柱,在行走或奔跑过程针对空腔的挤压过程中,实现针对空腔内部空间的反向作用,再结合鞋底侧边所设计的侧向锥形通孔,实现空腔中气流与外部空间的对流,并利用侧向锥形通孔的方向,达到鞋底下压的缓冲作用;与此同时,利用所设计的纵向锥形通孔,结合空腔内部空气,实现针对鞋内环境空气的换气作用,综上使得本技术所设计重力式缓冲透气鞋一方面在实现气垫缓冲的同时,保护了气垫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借助空腔内的空气,实现针对鞋内环境空气的替换;(2)本技术所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中,针对所述设置在空腔内前掌区域的各个弹性支撑柱,进一步设计阵列分布设置在此区域中;以及针对设置在空腔内后掌区域的各个弹性支撑柱,进一步设计阵列分布设置在此区域中;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鞋底针对脚部的支撑稳定性,在穿着者行走和奔跑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安全性;(3)本技术所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中,针对所述各个弹性支撑柱,进一步设计分别包括伸缩杆和弹簧,其中,伸缩杆无伸缩状态下的长度与弹簧无伸缩状态下的长度相等,弹簧套设在伸缩杆上,且弹簧的两端与伸缩杆的两端相固定连接,各个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通过此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充分理解其工作原理,且实际弹性支撑效果明显;(4)本技术所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中,针对鞋面,进一步设计采用透气网孔布制成,能够配合鞋底空腔内空气与鞋内环境空气交替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鞋内环境空气实现更有效的透气、换气作用,最大限度保证鞋内空气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鞋面,2.鞋底,3.弹性支撑柱,4.空腔,5.侧向锥形通孔,6.纵向锥形通孔,7.伸缩杆,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1和鞋底2;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支撑柱3,鞋底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鞋底2内部设置空腔4,且空腔4所在区域覆盖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分布设置在空腔4中的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鞋底2上表面相垂直,各个弹性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空腔4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鞋底2外侧边上对应空腔4区域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侧向锥形通孔5,分别贯穿外部空间与鞋底2中空腔4的内部空间,且各个侧向锥形通孔5位于鞋底2外侧边上的孔径大于其位于空腔4内侧壁上的孔径;鞋底2上表面与其内部空腔4的内顶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纵向锥形通孔6,分别贯穿鞋底2上表面空间与鞋底4内部空腔4的内部空间,并且各个纵向锥形通孔6位于鞋底2上表面上的孔径小于其位于空腔4内顶面上的孔径。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重力式缓冲透气鞋,针对现有气垫鞋结构进行改进,引入缓冲通气孔设计,在鞋底2中设计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1)和鞋底(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支撑柱(3),鞋底(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鞋底(2)内部设置空腔(4),且空腔(4)所在区域覆盖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分布设置在空腔(4)中的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鞋底(2)上表面相垂直,各个弹性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空腔(4)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鞋底(2)外侧边上对应空腔(4)区域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侧向锥形通孔(5),分别贯穿外部空间与鞋底(2)中空腔(4)的内部空间,且各个侧向锥形通孔(5)位于鞋底(2)外侧边上的孔径大于其位于空腔(4)内侧壁上的孔径;鞋底(2)上表面与其内部空腔(4)的内顶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纵向锥形通孔(6),分别贯穿鞋底(2)上表面空间与鞋底(2)内部空腔(4)的内部空间,并且各个纵向锥形通孔(6)位于鞋底(2)上表面上的孔径小于其位于空腔(4)内顶面上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式缓冲透气鞋,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1)和鞋底(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弹性支撑柱(3),鞋底(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鞋底(2)内部设置空腔(4),且空腔(4)所在区域覆盖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分布设置在空腔(4)中的前掌区域和后掌区域,各个弹性支撑柱(3)所在直线与鞋底(2)上表面相垂直,各个弹性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空腔(4)内部的上下表面相连接;鞋底(2)外侧边上对应空腔(4)区域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侧向锥形通孔(5),分别贯穿外部空间与鞋底(2)中空腔(4)的内部空间,且各个侧向锥形通孔(5)位于鞋底(2)外侧边上的孔径大于其位于空腔(4)内侧壁上的孔径;鞋底(2)上表面与其内部空腔(4)的内顶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纵向锥形通孔(6),分别贯穿鞋底(2)上表面空间与鞋底(2)内部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耀兵
申请(专利权)人:杜耀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