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13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包括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定位架,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承载内胆嵌于防护外壳内,并与防护外壳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定位架嵌于承载内胆中,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通风腔内,隔热防护外壳与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位置处设散热口,散热口包覆在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端外并与通风腔相互连通,换气风机通过机架安装在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并与散热口同轴分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对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运行散热能力,并可有效防止汽车外部热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辅热加热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内部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heat dissipating shell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机构,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内的诸如综合显示屏等电子设备使用量越来越多,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车辆运行时自身原因及车辆外部环境等原因,车内的电子设备运行时往往会处于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从而以及导致电子设备寿命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易导致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各类故障,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针对这一问题,往往是通过为车内电子设备增设散热风扇及散热翅板等方式来实现,但这种传统的散热方式一方面散热量相对较小,不能有效满足散热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的散热设备对车辆电子设备也缺乏有效的隔热防护能力,从而导致外部热源极易对车辆电子设备进行辐照加热,从而进一步夹具了电子设备运行温度和对散热降温设备运行的负担,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专利技术的车载电子产品散热机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对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运行散热能力,并可有效防止汽车外部热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辅热加热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内部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包括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定位架,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承载内胆嵌于防护外壳内,并与防护外壳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防护外壳、承载内胆间设宽度为1—5厘米的通风腔,定位架为框架结构,嵌于承载内胆中并与承载内胆内表面滑动连接,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通风腔内,其制冷端与承载内胆外表面相抵,散热端位于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隔热防护外壳与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位置处设散热口,散热口包覆在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端外并与通风腔相互连通,换气风机通过机架安装在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并与散热口同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风腔对应的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表面均布若干导流板。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内胆与隔热防护外壳之间另通过若干弹性垫块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数量为1—4个,并环绕承载内胆轴线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的换气风机后端面与半导体制冷机构的散热端间距为3—10毫米。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对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运行散热能力,并可有效防止汽车外部热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辅热加热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内部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包括隔热防护外壳1、承载内胆2、半导体制冷机构3、换气风机4及定位架5,防护外壳1、承载内胆2均为密闭腔体结构,承载内胆2嵌于防护外壳1内,并与防护外壳1间通过滑轨6相互滑动连接,且防护外壳1、承载内胆2间设宽度为1—5厘米的通风腔7,定位架5为框架结构,嵌于承载内胆2中并与承载内胆2内表面滑动连接,半导体制冷机构3嵌于通风腔7内,其制冷端与承载内胆2外表面相抵,散热端位于隔热防护外壳1外表面,隔热防护外壳1与半导体制冷机构3对应位置处设散热口8,散热口8包覆在半导体制冷机构3散热端外并与通风腔7相互连通,换气风机4通过机架9安装在隔热防护外壳1外表面并与散热口8同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风腔7对应的隔热防护外壳1、承载内胆2表面均布若干导流板10,所述的承载内胆2与隔热防护外壳1之间另通过若干弹性垫块11相互连接,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3数量为1—4个,并环绕承载内胆轴线均布,所述的换气风机4后端面与半导体制冷机构3的散热端间距为3—10毫米。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完成对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定位架组装,然后将汽车电子设备安装到定位架上,并通过定位架嵌入到承载内胆内即可完成设备定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半导体制冷设备和换气风机对承载内胆内的电子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并将产生的余热通过散热口排出,另一方面通过隔热防护外壳对电子设备外部的辐照热进行隔离,避免外部热源导致电子设备运行温度升高。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对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承载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运行散热能力,并可有效防止汽车外部热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辅热加热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内部电子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包括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定位架,所述的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承载内胆嵌于防护外壳内,并与防护外壳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防护外壳、承载内胆间设宽度为1—5厘米的通风腔,所述的定位架为框架结构,嵌于承载内胆中并与承载内胆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通风腔内,其制冷端与承载内胆外表面相抵,散热端位于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所述的隔热防护外壳与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位置处设散热口,所述的散热口包覆在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端外并与通风腔相互连通,所述的换气风机通过机架安装在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并与散热口同轴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散热承载壳包括隔热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定位架,所述的防护外壳、承载内胆均为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承载内胆嵌于防护外壳内,并与防护外壳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防护外壳、承载内胆间设宽度为1—5厘米的通风腔,所述的定位架为框架结构,嵌于承载内胆中并与承载内胆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嵌于通风腔内,其制冷端与承载内胆外表面相抵,散热端位于隔热防护外壳外表面,所述的隔热防护外壳与半导体制冷机构对应位置处设散热口,所述的散热口包覆在半导体制冷机构散热端外并与通风腔相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洋乐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