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479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分子、导电层、第一金属线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液晶分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线设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导电层的电压信号,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以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有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透光,以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its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hich includes a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layer, a liquid crystal molecule, a conductive layer, a first metal wire and a first control module.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conductive layer. One side of the first metal wire is arranged on the conductive layer away from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and the conductive layer disposed opposite to the voltage signal, adjusting the conductive layer through the first control module,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in the display state, no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layer,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do not light, to cover the first metal line; in the alignment of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a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first transparent electrode layer,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of light, to increase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 display devic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中,通常在液晶层的相对两侧施加电场,以使液晶发生扭转,使得液晶层透光。而黑矩阵用于遮挡像素间的光线,防止像素间的漏光,以及增加色彩的对比性。液晶显示面板从平面到曲面时,可能导致黑矩阵的位置发生偏移。一种解决方式是使黑矩阵对应的液晶层区域无电压差,使得该区域的液晶不透光,从而起到黑矩阵的遮光效果。然而,在这种结构下,与黑矩阵相对应的液晶层区域处的液晶分子在配向时不偏转及影响周围液晶分子的导向,使暗区宽度增大及周边的暗纹增多,导致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分子、导电层、第一金属线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液晶分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线设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导电层的电压信号,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以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有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透光,以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芯片,所述芯片包括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输出相同的电压信号,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线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金属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线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线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接入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接地状态,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其中,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接地端之间连接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二金属线与第一信号端之间连接一第二开关,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开关断开。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走线及第二走线,所述第二金属线通过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导电层。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透明电极层,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包括多个透明电极区及设于相邻所述透明电极区之间的间隔区,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间隔区。其中,所述导电层与所述透明电极区的材质相同,且与所述透明电极区相间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提供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分子、导电层及第一金属线,所述液晶分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线设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相对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输入均输入第一电压信号,以使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以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导电层分别输入第二电压信号和第三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不同,使所述液晶分子透光。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线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二金属线和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均接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接地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显示装置,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所述导电层的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场大小,从而改变所述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具体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所述液晶分子所在区域呈现黑态,以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及防止像素间的漏光。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有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偏转及带动周围的液晶分子偏转,使得所述液晶分子透光,以减少暗区宽度及暗纹,从而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透明电极层、导电层及第二金属线的电压信号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100,针对一种结构设计,在原本要设置黑矩阵的区域,通过使该区域所对应的液晶分子无电压差,以使液晶分子无偏转,从而出现黑态。在这样情况下,从平面到曲面时,该结构设计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克服由于现有的黑矩阵偏移造成漏光及色偏的现象。然而在这种结构下,液晶分子在配向时无偏转,而且还会影响到周围的液晶分子的导向,从而使得暗区宽度增大,进而周边的暗纹还会使液晶显示面板100的穿透率下降。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0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像素区101,所述相邻的像素区101之间设有遮光区102,用于遮蔽如数据线等金属线及防止像素间的漏光等。本实施例以局部的遮光区102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10、液晶层120、导电层130、第一金属线140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液晶层120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10与所述导电层130之间。所述液晶层120包括液晶分子121。所述第一金属线140设于所述导电层130远离所述液晶层120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1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线140可以为数据线等金属线,所述导电层130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相互作用,可以使所述液晶分子121呈透光状态或不透光状态。当所述液晶分子121呈不透光状态时,即可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140。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导电层130的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10之间的电场大小,从而改变所述液晶分子121的偏转状态。具体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00在显示状态(即液晶显示面板100发光状态)时,所述导电层130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10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121不透光,所述液晶分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分子、导电层、第一金属线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液晶分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线设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导电层的电压信号,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以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有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透光,以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液晶分子、导电层、第一金属线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液晶分子设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线设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且与所述导电层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导电层的电压信号,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无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不透光,以遮蔽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之间有压差,使所述液晶分子透光,以提高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芯片,所述芯片包括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端输出相同的电压信号,在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金属线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金属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线远离所述导电层的一侧,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线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接入第一电压信号,所述液晶分子配向时,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接入第二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金属线处于接地状态,所述导电层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接地端之间连接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端之间连接一第二开关,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