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449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9:46
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覆岩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移动变形;(2)利用岩层面拉伸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安全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
技术介绍
岩层的采动裂隙是水体渗流和瓦斯聚集运移的通道,其研究意义重大,无论是保护地表生态环境的保水开采技术,还是防治上覆含水岩土层的溃水溃沙等一系列煤矿安全隐患都与此相关。以陕西省铜川市照金煤矿为例,该矿工作面在2013年发生过一次涌水量约50000立方米的透水事故,2015年12月、2016年3月又相继发生两次小型突水事故,在2016年4月25日,202综采工作面由于顶板含水层导通井下工作面发生一起透水事故。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以往对于煤层开采引起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研究多是根据现场实测的结果,或者类比方法建立起来的经验公式,对于覆岩破坏的规律多依赖于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手段。上述研究尽管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是对岩层产生断裂形成导水裂隙带的机理研究较少,没有能够对岩层导水裂隙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和判断。因此以覆岩岩层的移动变形来研究岩层采动裂隙的发育,进而对采空区上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计,对于解决井下工作面顶板突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满足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需求、从覆岩移动变形为基础、计算简便易于操作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覆岩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移动变形;(2)利用岩层面拉伸率εS来表征覆岩内岩层层面法向方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从而衡量岩层裂隙通过水或气的能力;(3)在覆岩移动变形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在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图;(4)利用国内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岩性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5)利用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对目标矿井的不同埋深水平岩层层面拉伸率分布图进行判断,得到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计值。所述步骤(1)中覆岩概率积分法参数关于埋深z的函数包括岩层的下沉系数q(z)、岩层的拐点偏移距S(z)以及岩层的主要影响半径R(z);式中:nq——下沉系数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r——主要影响半径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s——拐点偏移距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z——岩层埋深,m;H0——煤层埋深,m,q0——地表处下沉系数;S0——地表处拐点偏移距,m;R0——地表处主要影响半径,m。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主要依据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参数:下沉系数q0,拐点偏移距S0和主要影响半径R0,而地表移动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依据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依据曲线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依赖于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参数在覆岩内的变化规律,其中下沉系数q(z)和拐点偏移距S(z)在覆岩中的变化规律服从幂函数关系,主要影响半径R(z)在覆岩中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岩层的抗弯刚度D的影响。层面拉伸率εS岩层变形后的曲面面积的增量与岩层总面积的比值,受采动影响的岩层下沉盆地的采空区边缘区域,岩层受到的水平变形较大,当岩层受到拉伸变形达到一定值时,会形成贯穿岩层的断裂裂隙,贯穿的方式为垂直或斜交,可以根据采动后岩层曲面的变化量来衡量岩层的水平变形大小,进而表示水平方向上岩层的裂隙发育程度。将第i层岩层变形前后层面看作一厚度不计的平面,类似于弹性力学中弹性板的中面,认为在岩层发生移动变形时,岩层形成下沉曲面,设下沉曲面函数为wi(x,y),式中:Wmax——岩层的最大下沉值,m;rz——埋深为z岩层的主要影响半径,m;——概率积分函数,等于;x、y——岩层水平分量,m;lx、ly——工作面在x,y方向的尺寸,m;利用面积的曲面积分得到变形后层面微单元面的面积S':于是可以得到岩层层面拉伸率εS的表达式:岩层变形后的曲面面积的增量与岩层总面积的比值:。用函数εS(z)表示不同埋深条件下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函数表达式为:。根据国内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实测值,反演得到不同覆岩岩性下裂隙带发育顶界处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值作为该地质条件下岩层裂隙导水的指标——岩层临界层面拉伸率ε’S。将影响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限定在覆岩岩性这一影响因素下,煤层倾角、工作面采深、工作面空间尺寸及开采高度因素在岩层的移动变形中有所体现。步骤(3)-(5)具体为:根据计算矿井的钻孔柱状图分析得到覆岩的岩性,选取对应的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岩层临界层面拉伸率ε’S,绘制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图,确定岩层临界层面拉伸率ε’S对应的岩层埋深z,最终得到埋深水平与工作面的相对距离,即该工作面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从概率积分法预计岩层移动变形、到岩层层面拉伸率的计算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计,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该方法基于覆岩的移动变形能够从本质上表示岩层水平方向裂隙发育的程度,而且岩层导水裂隙发育的判断指标来源于对国内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值,该方法理论基础严谨,可操作性强,并且将影响导水裂隙的地质和采矿条件充分考虑,能够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计算定量化,摆脱了以往过度对经验公式的依赖,对于水体下采煤工作面发生溃水危险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强,理论结构研究、计算简便易于操作的特点,为水体下采煤井下安全生产提供极大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是郑煤集团裴沟煤矿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及覆岩下沉曲面示意图;图3是埋深z=249.5m的上覆硬岩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曲面示意图;图4是埋深z=20m的上覆硬岩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曲面示意图;图5是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层面拉伸率临界值的示意图;图6是不同开采方案工作面的布置图;图7是方案一开采覆岩倾向主断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示意图;图8是方案二开采覆岩倾向主断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示意图;图9是方案三开采覆岩倾向主断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覆岩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移动变形;(2)利用岩层面拉伸率εS来表征覆岩内岩层层面法向方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从而衡量岩层裂隙通过水或气的能力;(3)在覆岩移动变形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在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图;(4)利用国内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岩性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5)利用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对目标矿井的不同埋深水平岩层层面拉伸率分布图进行判断,得到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计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覆岩概率积分法参数关于埋深z的函数包括岩层的下沉系数q(z)、岩层的拐点偏移距S(z)以及岩层的主要影响半径R(z);式中:nq——下沉系数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r——主要影响半径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s——拐点偏移距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覆岩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移动变形;(2)利用岩层面拉伸率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覆岩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移动变形;(2)利用岩层面拉伸率εS来表征覆岩内岩层层面法向方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从而衡量岩层裂隙通过水或气的能力;(3)在覆岩移动变形计算的基础上,绘制在不同埋深水平岩层的层面拉伸率分布图;(4)利用国内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实测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岩性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5)利用岩层导水的临界层面拉伸率ε’S对目标矿井的不同埋深水平岩层层面拉伸率分布图进行判断,得到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计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覆岩概率积分法参数关于埋深z的函数包括岩层的下沉系数q(z)、岩层的拐点偏移距S(z)以及岩层的主要影响半径R(z);式中:nq——下沉系数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r——主要影响半径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ns——拐点偏移距影响系数,主要与覆岩岩性有关;z——岩层埋深,m;H0——煤层埋深,m,q0——地表处下沉系数;S0——地表处拐点偏移距,m;R0——地表处主要影响半径,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岩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主要依据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参数:下沉系数q0,拐点偏移距S0和主要影响半径R0,而地表移动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依据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依据曲线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依赖于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参数在覆岩内的变化规律,其中下沉系数q(z)和拐点偏移距S(z)在覆岩中的变化规律服从幂函数关系,主要影响半径R(z)在覆岩中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岩层的抗弯刚度D的影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下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层面拉伸率εS岩层变形后的曲面面积的增量与岩层总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胜关金锋陈善乐李回贵汪华君刘义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