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439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包括:曝光室;自动检测单元,所述自动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内;运输工具,所述运输工具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外;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及所述运输工具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射线检测结果的数字图像,相比较传统胶片照相检测技术,具有无材料消耗、存储方便、检测效率高、图像质量高、后续处理能力强大等优势;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根据产品的检测要求实现全方位的检测,且具有极高的通用性,适用于多种类产品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质量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技术,智能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无损检测技术(Non-destructiveTestingTechnology)是采用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热学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材料和产品进行检测且不损害其性能与使用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被检对象内部及表面缺陷的检测、材质的判定分选、几何尺寸的测量等。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很多,主要有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等等。目前国内在进行射线检测时仍主要以传统胶片射线照相为主,通常包括检测前准备、校准、透照检测、胶片暗室处理、评片、报告出具、后处理等若干工序,其中胶片暗室处理一般需要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等五个步骤,胶片冲洗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暗室环境,采用的显影液、定影液也会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液,检测成本较高,且底片的保存、归档、复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传统胶片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有较多不足之处。数字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辐射探测器直接检测透过检测工件的射线,然后通过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数字化图像的射线检测技术。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直接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间接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后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与传统射线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无材料消耗、存储方便、检测效率高、图像质量高、后续处理能力强大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压力容器、汽车、船舶、电力电子等行业产品的无损检测。虽然简单地应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产品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然而还尚不能实现全自动化检测,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可靠的检测装置与检测方法。目前没有发现同本专利技术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目前射线检测技术存在的检测效率低、污染环境、检测工艺流程长、底片不易保存、查询困难等问题的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包括:曝光室;自动检测单元,所述自动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内;运输工具,所述运输工具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外;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及所述运输工具通信。优选地,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包括发射组件、固定组件及探测组件;其中所述发射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探测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优选地,所述发射组件包括第一机器人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器人上的射线发射器。优选地,所述射线发射器产生的射线为X射线、γ射线或中子射线。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机器人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机器人上的夹持器。优选地,所述探测组件包括第三机器人及安装在所述第三机器人上的数字探测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包括控制模块、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模块、图像显示模块、缺陷自动识别模块和产品质量评价模块。优选地,在所述运输工具上设有工装。优选地,所述运输工具为自动导引运输车。优选地,所述运输工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射线检测结果的数字图像,相比较传统胶片照相检测技术,具有无材料消耗、存储方便、检测效率高、图像质量高、后续处理能力强大等优势;(2)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根据产品的检测要求实现全方位的检测,且具有极高的通用性,适用于多种类产品的检测;(3)基于AGV小车的智能物流系统,可以实现产品的装卸、周转、运输过程的全自动化,且能根据产品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进行灵活调整,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4)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AGV小车、机器人、射线发射装置、数字探测器和总控单元之间的通讯连接,实现检测流程的智能化控制;(5)总控单元集成智能识别技术,能够依据检测标准与验收技术条件要求对检测结果中的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判,给出质量分级,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最终自动出具产品检测报告。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原理图。图中:1-射线发射装置2-数字探测器3-第一机器人4-第二机器人5-第三机器人6-自动导引运输车7-工装8-控制单元9-产品10-移动铅门11-曝光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射线发射装置1、数字探测器2、第一机器人3、第二机器人4、第三机器人5、自动导引运输车6、工装7、控制单元8和产品9。射线发射装置1可以稳定地产生满足产品9检测要求的射线。数字探测器2用于射线检测数据的采集,将射线能量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第一机器人3夹持射线发射装置1,第二机器人4用于抓取待检产品9,第三机器人5夹持数字探测器2。自动导引运输车6用于产品9的运输、流转;工装承载产品9。控制单元8集机电控制、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显示于一体,与射线发射装置1、数字探测器2、第一机器人3、第二机器人4、第三机器人5及自动导引运输车6存在通讯连接,负责控制第一机器人3将射线发射装置1对准产品9待检区域进行射线检测,控制第三机器人5调整数字探测器2位置进行数据采集,控制第二机器人4抓取、翻转产品9,控制自动导引运输车6的运行状态与轨迹,还能实现检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显示,检测结果的自动评判与检测报告出具。射线发射装置1、数字探测器2、第一机器人3、第二机器人4、第三机器人5、自动导引运输车6与控制单元8之间存在通讯连接,通讯方式为高速无线通讯模式。射线发射装置1、数字探测器2、第一机器人3、第二机器人4、第三机器人5位于曝光室11内,自动导引运输车6行驶于曝光室11外的运输通道,控制单元8位于控制室。射线发射装置1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一定强度的射线,一般为X射线,也可以是γ射线、中子射线等其它种类射线。射线发射装置1需符合辐射安全管理的要求,射线源的开启与关闭由控制单元8控制。数字探测器2能够将射线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实现检测数据的高速采集,在两次照射期间,不必更换探测器,只需重置数据采集单元,因此可以高频次重复使用。数字探测器2一般为平板刚性结构,也可以为曲面结构。第一机器人3、第二机器人4与第三机器人5为工业领域常用的多关节机械手,通过人工控制或预先编程可以实现多自由度活动。自动导引运输车6为光学或电磁自动导引装置,通过自动行驶或人为控制,可以沿着预定路线行驶,且能根据产品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进行灵活改变,同时自动导引运输车6具备装卸功能,且与其它物流设备可以自动接口,从而实现产品装卸与运输的全过程自动化。自动导引运输车6构建成的智能物流系统也可以由物流传送带搭建。控制单元8包含控制模块、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光室;自动检测单元,所述自动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内;运输工具,所述运输工具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外;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及所述运输工具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光室;自动检测单元,所述自动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内;运输工具,所述运输工具设置在所述曝光室外;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及所述运输工具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包括发射组件、固定组件及探测组件;其中所述发射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及所述探测组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组件包括第一机器人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机器人上的射线发射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发射器产生的射线为X射线、γ射线或中子射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射线与物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成周井文李来平危荃黄云周鹏飞王飞陈辉陆彦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