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和背携式工作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394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5:42
用于内燃机(9)的起动装置(8,108)具有起动绳(34),在其处固定有起动手柄(35)。起动装置(8,108)具有用于起动绳(34)的绳引导部(38),其将起动绳(34)由起动装置(8,108)的绳轮(23)引导至绳出口(36,136)。绳引导部(38)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40,41,42)。绳出口(36,136)布置在绳引导部(38)的转向轮(40)的周缘处且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40)的圆周角。由此,起动手柄(35)可在不同的方向上从绳出口(36,136)中出来且如此使得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起动成为可能。起动装置(8,108)有利地设置用于背携式工作器械的内燃机(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和背携式工作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以及一种带有内燃机且带有起动装置的背携式工作器械。
技术介绍
由文件JP2009-189303A已知一种背携式喷洒器,其由内燃机驱动。该内燃机经由包括起动绳的起动装置来启动。起动绳由布置在背托架处的内燃机在侧向且向前被引导到背托架的背板的区域中。起动手柄向前伸到操作者的侧处。起动绳相邻于起动手柄在摆动轴承处被引导。通过调节摆动轴承可改变起动手柄的定向。该设计结构相对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目的,即,创造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且使得内燃机在起动手柄的不同定向的情形中的舒适的起动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内燃机且带有起动装置的背携式工作器械。关于起动装置,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来实现,其中,该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绳,在其处固定有起动手柄,其中,该起动装置包括用于起动绳的绳引导部,其将起动绳由起动装置的绳轮引导至绳出口,其中,在绳出口处布置有导向元件,其将起动绳保持在绳出口中,其中,绳引导部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其中,绳出口沿着绳引导部的转向轮的周缘区段布置,且其中,绳出口沿着周缘区段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的圆周角。关于背携式工作器械,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内燃机和起动装置的背携式工作器械来实现,其中,该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绳,在其处固定有起动手柄,其中,该起动装置包括用于起动绳的绳引导部,其将起动绳由起动装置的绳轮引导至绳出口,其中,在绳出口处布置有导向元件,其将起动绳保持在绳出口中,其中,绳引导部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其中,绳出口沿着绳引导部的转向轮的周缘区段布置,且其中,绳出口沿着周缘区段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的圆周角。在绳出口处布置有导向元件,其将起动绳保持在绳出口中。绳引导部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且绳出口沿着绳引导部的转向轮的周缘区段布置。绳出口沿着周缘区段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的圆周角。该圆周角有利地为大于90°、适宜地大于100°、尤其地大于110°、优选地大于120°。通过使绳出口沿着转向轮的周缘区段布置且延伸经过至少60°的周缘角度,起动绳在绳出口中的定向可通过起动手柄的简单的运动被改变到相应的方向上。由此,起动手柄的纵中轴线可相对起动装置的壳体占据不同的角度。用于起动绳的复杂的旋转轴承可取消。起动绳的转向经由转向轮和相应地布置且定义尺寸的绳出口实现。在此,绳出口沿着周缘区段的延伸有利地是径向直接在绳引导部的转向轮的周缘处的延伸或是绳出口的如下布置,即,在其中绳出口相对转向轮的周缘具有最高相应于转向轮的直径的两倍、优选地最高相应于转向轮的直径的径向距离。有利地,导向元件至少部分限制了绳出口。绳出口有利地延伸经过平行于转向轮的轴线测得的宽度,其有利地相应于转向轮的1倍至3倍的宽度。绳出口的宽度优选小于起动手柄的面向绳出口的底侧的宽度,从而使得起动手柄在轴向上可以其底侧在起动绳两侧支撑在导向元件上。绳出口有利地沿着转向轮的周缘延伸经过大于起动手柄在底侧处的扩展的长度。由此,起动手柄在周缘方向上以其底侧不可或仅可单侧支撑在导向元件上。绳出口的长度有利地至少与绳出口的平行于转向轮的轴线测得的宽度3倍一样大。绳出口沿着其长度优选由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区段组成。在转向轮的位置处在转向轮的轴线的观察方向上测得的角度有利地为小于120°、尤其地小于90°、优选地小于70°、尤其地大约60°。起动手柄有利地具有在其中起动手柄在第一终端位置中布置在绳出口处的第一起动位置,和在其中起动手柄在第二终端位置中布置在绳出口处的第二起动位置。在起动手柄的第一终端位置中,起动手柄的底侧有利地布置在两个彼此成角度地布置的区段的不同于在第二终端位置中的另一处。有利地,起动手柄在未经操纵的起动装置的情形中贴靠在导向元件处。为了使起动手柄贴靠在导向元件处所需要的在起动绳的方向上的力优选通过起动装置的回位弹簧来施加,其对着导向元件拉动起动手柄。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导向元件通过起动装置的壳体来形成。有利的是,起动手柄在此在周缘区段的横向上不被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导向元件处,而是在转向元件的轴线的方向上可相对导向元件被移动。由此起动手柄可侧向移位,例如当操作者保持悬停在起动手柄处,由此力不可被引入到绳引导部中时。由此,绳引导部的损坏被避免。当导向元件至少部分由线材环形成时,得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方案。由此可实现一种简单且耐用的、低磨损的设计方案。在此,线材环无须具有呈圆形的外形且尤其地构造成敞开的、优选构造成裂开的线材环。该线材环有利地被固定在起动装置的壳体中。特别优选地,线材环在起动装置的壳体中被夹紧。在此,起动装置的壳体优选由塑料构成,从而得出壳体的较小的重量。为了避免如下,即,起动绳侧向地由转向轮滑落或在导向元件与转向轮之间在转向轮的侧面处可能卡住,有利地设置成,使得平行于转向轮的轴线测得的在导向元件与转向轮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起动绳的直径。该距离尤其小于起动绳的一半的直径。转向轮可被抗扭地固定在起动装置的起动器壳体处或与起动装置一件式地构造。为了实现在起动绳与转向轮之间的尽可能小的摩擦,转向轮优选绕其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用于转向轮的转动支承可简单地构造且仅引起较小的结构成本。同时,在起动绳与转向轮之间的摩擦可被明显降低。由此,降低被需要用于起动内燃机的起动力。有利地,绳引导部具有第二转向轮,起动绳经由其被引导,其中,第二转向轮贴靠在绳轮与第一转向轮之间的绳区段处。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转向轮的布置,起动绳也可被可靠地引导经过在绳轮与绳出口之间的较大的距离。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绳出口的合适的、对于操作者而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有利地,第二转向轮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转向轮的轴线布置。经由两个转向轮由此实现绕两个彼此垂直的空间轴线的转向。由此使得起动绳在转向轮处的定义的转向和良好的引导成为可能。优选地,绳引导部包括第三转向轮,其贴靠在绳轮与在起动绳处的第二转向轮之间的绳区段处。在此,第三转向轮有利地是相邻于起动装置的绳轮布置的转向轮。在第二转向轮与第三转向轮之间,在需要时可设置有另外的转向轮。绳引导部有利地至少部分布置在起动器壳体的伸出的臂中。起动装置有利地构造成模块。相应地,起动装置的所有部件包含绳引导部彼此如此地连接,即,其构成一构件。由此,整个起动装置可作为模块被装配在工作器械处或从工作器械拆卸。在此,在该模块中绳出口相对起动装置的另外的部件的位置在设计上被确定。在此,绳出口相对起动装置的另外的部件的位置有利地不可调节。起动手柄在绳出口处的位置的调节通过改变手柄相对绳出口的位置而不通过改变绳出口相对起动装置的其它部件的位置来实现。当起动装置具有起动装置的所有部件保持在其处的起动器壳体时,得出一种简单的设计方案。在此,起动器壳体无须是封闭的壳体,而是可部分敞开且尤其设置用于与工作器械的壳体、例如工作器械的马达壳体的连接。绳出口的位置有利地在起动器壳体处在设计上被固定地预先给定。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预先给定绳出口相对起动装置的另外的部件的位置。有利地,起动装置构造成,使得起动手柄在未经操纵的位置中总是布置在相同的位置中,从而使得操作者可直观地在该位置中抓住起动手柄。起动手柄有利地具有第一起动位置,在其中起动手柄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和背携式工作器械

【技术保护点】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108)包括起动绳(34),在其处固定有起动手柄(35),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108)包括用于所述起动绳(34)的绳引导部(38),其将所述起动绳(34)由所述起动装置(8,108)的绳轮(23)引导至绳出口(36,136),其中,在所述绳出口(36,136)处布置有导向元件(37,137),其将所述起动绳(34)保持在所述绳出口(36,13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引导部(38)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40,41,42),所述绳出口(36,136)沿着所述绳引导部(38)的转向轮(40)的周缘区段(84,184)布置且所述绳出口(36,136)沿着所述周缘区段(84,184)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40)的圆周角(α)。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10 DE 102016009755.81.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108)包括起动绳(34),在其处固定有起动手柄(35),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108)包括用于所述起动绳(34)的绳引导部(38),其将所述起动绳(34)由所述起动装置(8,108)的绳轮(23)引导至绳出口(36,136),其中,在所述绳出口(36,136)处布置有导向元件(37,137),其将所述起动绳(34)保持在所述绳出口(36,13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引导部(38)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40,41,42),所述绳出口(36,136)沿着所述绳引导部(38)的转向轮(40)的周缘区段(84,184)布置且所述绳出口(36,136)沿着所述周缘区段(84,184)延伸经过至少60°的转向轮(40)的圆周角(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手柄(55)在未经操纵的起动装置(8,108)的情形中贴靠在所述导向元件(37,137)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37,137)至少部分由线材环(72)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环(72)被固定在所述起动装置(8,108)的壳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转向轮(40)的轴线(45)测得的在所述导向元件(37,137)与所述转向轮(40)之间的距离(a)小于所述起动绳(34)的直径(d)。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40)绕其轴线(45)能转动地支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引导部(38)包括第二转向轮(41),所述起动绳(34)经由其被引导,其中,所述第二转向轮(41)贴靠在所述绳轮(23)与所述第一转向轮(40)之间的绳区段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轮(41)的轴线(46)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向轮(40)的轴线(45)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引导部(38)包括第三转向轮(42),其贴靠在所述绳轮(23)与在所述起动绳(34)处的第二转向轮(41)之间的绳区段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8,108)构造成模块。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装置(8,108)具有起动器壳体(20),所述起动装置(8,108)的所有部件被保持在其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出口(36,136)在所述起动器壳体(20)处的位置在设计上被固定地预先给定。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手柄(35)具有第一起动位置(43,143),在其中所述起动手柄(35)在第一终端位置中布置在所述绳出口(36,136)处,所述起动手柄(35)具有第二起动位置(44,144),在其中所述起动手柄(35)在第二终端位置中布置在所述绳出口(36,136)处,且所述起动手柄(35)在未经操纵的起动装置(8,108)的情形中由于作用在所述起动绳(34)处的力布置在所述第一起动位置(43,143)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手柄(35)具有面向所述绳出口(36,136)的底侧(65),所述起动手柄(35)具有中间平面(68),其包含所述起动绳(34)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邓斯博恩H施利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