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383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两侧模板、次楞、主楞、对拉螺栓,两侧模板之间的浇筑腔内设有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纵固定的钢筋网;其设计要点在于还包括用于套接对拉螺栓的套管,套管两端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与两侧模板相抵的顶撑,套管外壁螺纹连接至少一个用于钳紧上述横向钢筋的卡钳。施工时,选取与该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截面尺寸对应的套管组件,以及对应排数的钢筋网,在所述套管上旋拧对应钢筋网排数和位置的卡钳,各卡钳与钢筋网中的横向钢筋钳紧,最后通过对拉螺栓穿过套管,并两端连接螺母将次楞、主楞、两侧模板对拉锁紧,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成型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例如建筑中的剪力墙、柱、梁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而成。现有钢筋混凝土施工通常是利用预设的模板,并将加强的横向和纵向钢筋布设于模板之间,通过定位件将模板与钢筋定位,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施工形成钢筋混凝土构件。但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导致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成形质量较差,如模板平整度差、模板拼接处存在错台、构件截面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过厚导致的混凝土表面开裂、钢筋保护层过薄导致的钢筋露筋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施工中模板与钢筋的定位可靠性欠佳,间距尺寸误差较大。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对拉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固定,同时将钢筋与对拉螺栓之间通过绑扎或套接固定的形式形成固定,但由于采用人工绑扎和套接操作,较难确定绑扎和套接的位置是否准确,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尤其是采用绑扎固定的方式,极易出现浇筑时绑扎部位产生变形或位移,导致浇筑成型质量欠佳。除此以外,采用对拉螺栓,通常对拉螺栓随浇筑后保留于混凝土中,其露出于混凝土的端部需要做切割处理,后期的修复处理工作量较大。为此,有待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和模板的定位施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施工结构中钢筋与模板定位可靠性欠佳,浇筑成型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包括形成浇筑腔的两侧模板,与两侧模板外侧面相抵的次楞,与次楞垂直布设并抵紧的主楞,用于穿过两侧模板并通过连接山型卡拉紧两侧模板外侧面主楞的对拉螺栓;浇筑腔内设有横纵垂直布设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其结构要点在于该定位施工结构包括用于套接所述对拉螺栓的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套管、顶撑和卡钳,套管外壁设有外螺纹,套管两端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与两侧模板相抵的顶撑,顶撑呈钵形;所述套管外壁螺纹连接至少一个用于钳紧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横向钢筋的卡钳。通过上述结构,利用套管的长度限定两侧模板的间距,即限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利用套管螺纹连接卡钳,从而当卡钳与对应横向钢筋钳紧时,利用卡钳相对于套管的位置,限定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位于两侧模板内的位置,通过上述限定,从而实现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和钢筋的可靠定位,提高浇筑成型质量。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所述顶撑与所述模板之间设有弹性垫圈,弹性垫圈嵌设于所述顶撑端面。通过增设弹性垫圈,一方面能提高模板定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浆料沿模板穿孔流出。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所述顶撑的端面设有用于将顶撑与所述套管螺纹旋拧操作的操作槽位,所述弹性垫圈设有与该操作槽位匹配的凸部,即弹性垫圈通过凸部与操作槽位配合形成嵌设。通过该结构,当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将弹性垫圈拆卸,通过旋拧上述操作槽位,即可将顶撑拆卸,方便二次使用。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所述卡钳为弹簧卡钳,即卡钳包括与所述套管螺纹配合的螺纹套,以及一对铰接定位于螺纹套外侧面的钳爪,钳爪铰接部位设有复位扭簧,初始状态下,钳爪呈咬合状。通过该卡钳实现对上述横向钢筋的钳紧操作。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所述顶撑端面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外径。通过该结构,提高套管对模板定位的稳定性。该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所需截面尺寸要求,选取长度尺寸与该施工截面尺寸对应的套管组件,以及对应排数的钢筋网,钢筋网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垂直绑扎固定形成;步骤二,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所需钢筋网布设排数和布设位置,在所述套管上旋拧对应数量和位置的卡钳,各卡钳与所述钢筋网中的横向钢筋钳紧,即通过卡钳相对于套管的位置限定各排钢筋网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位置;步骤三,将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所需的两侧模板分别与所述套管两端的顶撑相抵,两侧模板预先设有适合所述对拉螺栓穿过的穿孔,对拉螺栓穿接所述套管,并两端沿两侧模板的穿孔伸出,对拉螺栓伸出两侧模板的两端均套接山型卡,并连接螺母,两侧模板外侧面布设相抵的次楞,次楞外侧面相抵设置相对于次楞垂直的主楞,主楞限位于山型卡中,通过对拉螺栓两端与螺母锁紧,实现对两侧模板的定位,定位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上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当钢筋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完成后,拆除所述对拉螺栓、螺母、山型卡、主楞、次楞、模板,并将所述套管两端的顶撑旋拧拆卸,拆卸顶撑后对所述套管两端进行混凝土填补,即完成该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施工安装较为方便,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中能有效对钢筋、模板实现牢固、可靠定位,提高模板体系整体平整度,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质量,适用于各类需要使用对拉螺栓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工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套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套管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卡钳,并局部作了剖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定位施工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套管,101、外螺纹,2、顶撑,201、操作槽位,3、弹性垫圈,4、卡钳,401、螺纹套,402、钳爪,5、模板,6、次楞,7、主楞,8、山型卡,9、螺母,10、对拉螺栓,11、横向钢筋,12、纵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该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包括形成浇筑腔的两侧模板5,与两侧模板外侧面相抵的次楞6(方木),与次楞垂直布设并抵紧的主楞7(钢管),用于穿过两侧模板并通过连接山型卡8拉紧两侧模板外侧面主楞的对拉螺栓10。浇筑腔内设有横纵垂直布设的横向钢筋11和纵向钢筋12,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通过绑扎形成钢筋网,图中设有两排钢筋网。本专利技术主要设计在于:该定位施工结构包括用于套接对拉螺栓的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套管1、顶撑2、弹性垫圈3和卡钳4,套管为圆柱管状,其外壁设有外螺纹101,套管两端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与两侧模板相抵的顶撑,顶撑与模板之间设有弹性垫圈。顶撑呈钵形,且顶撑端面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外径,顶撑中部形成穿接对拉螺栓的通孔,顶撑的端面设有用于将顶撑与套管螺纹旋拧操作的操作槽位201,弹性垫圈设有与该操作槽位匹配的凸部,即弹性垫圈通过凸部与操作槽位配合形成嵌设。上述套管外壁螺纹连接一对用于钳紧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横向钢筋的卡钳4,卡钳为弹簧卡钳,即卡钳包括与套管螺纹配合的螺纹套401,以及一对铰接定位于螺纹套外侧面的钳爪402,钳爪铰接部位设有复位扭簧,初始状态下,钳爪呈咬合状。结合图3,对本专利技术具体施工方法作如下说明:步骤一,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所需截面尺寸要求,选取长度尺寸与该施工截面尺寸对应的多组套管组件,以及对应排数的钢筋网,以上述两排钢筋网为例。步骤二,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所需钢筋网布设位置,在套管1上旋拧两个与上述两排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包括形成浇筑腔的两侧模板(5),与两侧模板外侧面相抵的次楞(6),与次楞垂直布设并抵紧的主楞(7),用于穿过两侧模板并通过连接山型卡(8)拉紧两侧模板外侧面主楞的对拉螺栓(10);浇筑腔内设有横纵垂直布设的横向钢筋(11)和纵向钢筋(12);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施工结构包括用于套接所述对拉螺栓(10)的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套管(1)、顶撑(2)和卡钳(4),套管外壁设有外螺纹(101),套管两端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与两侧模板相抵的顶撑,顶撑呈钵形;所述套管外壁螺纹连接至少一个用于钳紧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横向钢筋(11)的卡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包括形成浇筑腔的两侧模板(5),与两侧模板外侧面相抵的次楞(6),与次楞垂直布设并抵紧的主楞(7),用于穿过两侧模板并通过连接山型卡(8)拉紧两侧模板外侧面主楞的对拉螺栓(10);浇筑腔内设有横纵垂直布设的横向钢筋(11)和纵向钢筋(12);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施工结构包括用于套接所述对拉螺栓(10)的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套管(1)、顶撑(2)和卡钳(4),套管外壁设有外螺纹(101),套管两端均螺纹固定连接用于与两侧模板相抵的顶撑,顶撑呈钵形;所述套管外壁螺纹连接至少一个用于钳紧所述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横向钢筋(11)的卡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2)与所述模板(5)之间设有弹性垫圈(3),弹性垫圈嵌设于所述顶撑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2)的端面设有用于将顶撑与所述套管(1)螺纹旋拧操作的操作槽位(201),所述弹性垫圈设有与该操作槽位匹配的凸部,即弹性垫圈通过凸部与操作槽位配合形成嵌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钳(4)为弹簧卡钳,即卡钳包括与所述套管(1)螺纹配合的螺纹套(401),以及一对铰接定位于螺纹套外侧面的钳爪(402),钳爪铰接部位设有复位扭簧,初始状态下,钳爪呈咬合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模板定位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可捷傅永攀乌维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